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谁能解释原因吗?

(2016-08-28 16:58:59) 下一个

今天休息,在家包水饺。早上自己地里割的韭菜,然后就包。开始为了尝咸淡,包了几个,试吃。鲜的不得了。然后开始正式包。由于没地方放,包出来就放在冰箱的冻箱里,温度打到-6华氏度,尽量满足速冻。

可是傍晚从冰箱里拿出来,煮好,开吃,太座说,没有中午鲜,我也有同感。

我一直有感觉,鱼放过冰箱和现杀味道大不相同。我很怕腥,几乎不吃鱼,但是当年去舟山帮助建骨伤科医院时,他们每天去海港买鲜鱼,好吃的不得了。我想大家肯定也有经验。

谁说化学结构没变,没有差别?!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我爱丁二酸钠 回复 悄悄话 口感,有很多因素在里面。
但是主要还是化学反应带来的成分变化,哪怕是微小变化。
作为动植物的食品,不外乎是蛋白质、氨基酸、核酸、油或脂、淀粉、糖分(单糖、双糖)、矿物质、有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纤维素。
无论是在生长情况下,还是在收割以后,众多的化学反应仍然在发生着。有些反应与温度有关,有些与酸碱度有关,有些与自身存在的酶有关,还有一些与环境中的细菌等微生物有关。
而低温储藏,只是减慢了某些化学反应。说起来,明显食品在25度下放置一天,+5度下放置三天,-5度下放置15天的降解效果是一样的。
降解,让绝大多数食品的营养性变差,味道变得不鲜。
我才不相信储存几十年的普洱茶的营养价值更好的鬼话。

另外,冷冻、化冻,有可能让细胞破裂,让一些细胞内物质溢出,这就涉及到更复杂的烹调学、味觉学、化学方面的知识了。

很多食品,在熟的情况下,仍然有一个自然降解,这也与温度有关,所以熟食也尽可能冷藏。可是里面的亚硝酸盐的含量还是会逐渐逐渐的。

所以,最幸福的日子,是用新鲜的植物和新鲜的动物食品,现做先吃,尽可能不剩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