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firefox

在丽江的星空下走失 古今思迷 轻飘飘的旧日时光散逝 已悠悠数年 这一路星光 烂漫 且徐然数记
正文

日记02/02/2004----比较文化篇

(2005-07-18 15:39:13) 下一个
2/2/2004 雨转阴 晚上看了一个新闻调查节目《60分钟》,又出现了中国学生被绑架勒索的消息。绑匪是KIWI,给中国学生的家里打电话要50万纽刀。与以往一样,警察叔叔说他们所力所能及的就是提醒留学生们不要存过多的钱在银行账户上面,建议他们的父母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存款。其实在我出国之前,我一向都对这样的言语多少表示不屑,认为这是警察们的能力过于有限,缉捕罪犯不力的表现。不过,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在我出国之前的事情。 自从和这里的警察有接触之后,便和同学达成一致意见:如果非要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他们的形象的话,那就是“和蔼可亲”了。不过,对待罪犯如何,不在此范围内。大街小巷里面来来往往的警车也让人心升安全的感觉--当然,夜幕降临之后,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警车涂得花花绿绿的,和消防车一样,是最容易在茫茫车海里面让人辨认出来的车种。如果做一个调查,看看大家在新西兰最常见到的车种是什么,应该非这两种车莫属。余者甭管是跑车还是高级名轿,统统靠边站。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你往市中心方向前进,在没有什么意外的情况下,20分钟之内一定让你与警车打照面。当然,是有警察开车的,不是把你带去警署停车场参观的那种。比警车稍微低一些频率出现的是消防车,大约在你登陆新西兰之后的3天内,只要你不是足不出户,一定会见到威风凛凛呼啸而过的消防车。 儿童时代称呼警察为“警察叔叔”,后来随着年龄和犯罪率的增长,愈发觉得叔叔这个高贵和善的词实在不适用于中国广大的警察。直到很后来,到我很大了之后,大到大专毕业之后,居然发现“警察叔叔”这个词,再次神奇地出现在我的脑中口中,并且用得乐此不疲。 这个转变的转折点,就是新西兰。 新西兰据称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警察不武装的国家,不为别的,只因这里的低犯罪率。至于究竟是不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低犯罪率又保持了多久,我并不清楚,也没有去调查考证。不过有一点是确凿不移的,那就是:在犯罪率逐年上升的情况下(2003年有三分之一的新西兰人受到攻击,不过很遗憾,这个三分之一是否包括留学生我也不知道),新西兰警察仍然保持不武装。并且根据2004年年初的一份报道,新西兰警察有大约75%是业余警员。由此可见两点:新西兰的警力极其不足;新西兰很安全。这两点明显相悖,所以是个很奇怪的结论。只能解释为:虽然需要大批警员来补充警察队伍以抗衡逐年上升的罪犯数,但是新西兰与其他国家相比起来,安全性仍然是勿庸置疑的。 来这里之后,才蓦然惊觉中国和这里的差距。我不是指生活水平,不是指高楼大厦--这里除了办公楼和赌场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可称为楼房--我所谓的差距,指的是科技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的程度。 中国并不缺乏科研成果,可是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让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认识到接触到利用到。那么这所谓的实验实里的成绩,研究得再多再广,又和中国的发展有何相干?上上下下,从项目研究到学生教育,整个中国都在说教,都在讲大道理。说而不做,言之凿凿却毫无建树,可以说是中国人的通病。其中最会讲道理的就是北京人,然而最靠政府帮称,最没出息的也是北京人。 不是说中国不好我就不爱,越出国越爱国,这句话虽然语法有病,但却真实。只是藉由出国这种方式,让我改变以往,改变观念,改变生活,也改变陋习。新西兰有一座跨海大桥,桥上共8条车道,每天根据来往方向的车流量改变两个车行方向之间的道界。清晨大约8点,去市区的车辆增多,道界就向另一侧移,开往市区方向的车道增为5道,另一面减少为3道;中午11点左右两边各4道;下午5点左右驶离市区的车辆增多,往住宅区方向的车道就增为5道,开往市区方向的减为3道;之后会再变为左右平等,各4道。这是我来新西兰之后第一个受到冲击的建筑。不为别的,只是因为这种变道的实施。新西兰高速公路很多,为了减少司机的疲劳程度,一般都设计为弯道,这种弯道的确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司机的注意力,我最初不敢开车上高速路就是弯道太多,过于紧张这个原因。弯道的设计也考虑到了离心力的作用,外道的路面明显高于内道。至于具体高多少,我这个外行实在是无法根据目测得知,但一言以蔽之,开车的注意力不易分散,坐车的感觉舒适,就是这种高速路设计的结果。这些建筑所用到的科学依据,凡是上过中学的人,或者是读过科普知识方面书籍的人应该没有不知道的,但是为什么在国内的建筑设计中能真正利用到的就寥若晨星呢? 听说过上海地铁的设计,中国和德国分别设计2条线。中方设计的成本虽低,但至今未能收回;德国制造的成本高于我方,却早已完成盈利目标。只是因为考虑到几点细节,譬如在地铁口增加台阶防止海水倒灌;在地铁出口增加一个弯道,保持良好隔温,节省电力;在地铁登车口增设地铁门和醒目标志,保护乘客不致坠落地铁道,等等。我相信中方的设计目标上面一定有诸如实用,美观,融入上海特色等等字眼,可惜的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以至于设计人员无法深刻理解,究竟何谓实用,何谓美观(中方的设计没有在地铁边缘标识危险,为了保护乘客免于坠落,只好雇请专人挥舞小旗提请注意安全,如此这般是否才叫做“美观”),何谓上海特色(上海特点之一就是路面仅仅高于海平面3公分--好像是这么多--雨天容易倒灌流入地铁)。 诺基亚的广告我至今记得:科技以人为本。什么叫做以人为本?能够为我所用。道理没有会讲不会讲,只有该讲不该讲。而做事则不同,既有该做不该做之分,也有会做不会做的区别。中国人夸夸其谈,疏于动手,是一个致命的缺点。只可惜,就连这样要命要命的缺点,竟也是绝大多数人的通病。 闲话少叙,今天在电视中看到的《60分钟》里,有几分钟对中国留学生的报道。一张张年轻到不谙世事的脸,干净得有些苍白。我的气就是打从那时起。一个男孩子明显看出语言功底的欠缺,说些什么因为新西兰安全,所以我来留学之类的话,这无可厚非,因为当我作为某个案件的目击证人时,我也说过类似的话,我不能说中国留学生自己太露富,自找的,只是我觉得该男生的态度远远不够表达他对受害人的同情和对施害人的愤慨(被参访人均是受害者的朋友),轻描淡写,大而话之。我觉得无奈,不过倒也没太放在心上。真正令我心升苍凉的是第二个接受采访的女孩子。受害人遇害之前和这些朋友一起去打台球,女孩子笑意盈盈,温情脉脉,我以为她能比较有同情心一些,至少能表达一下对于罪犯的愤怒。但是可惜的是,大概我老了,猜不到他们的想法,该女孩在采访时一副融入西方文化,坚决抵制中国的模样,一张口就理直气壮地说,这里比中国开放,比中国自由,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我很享受这种自由,我非常喜欢这里。tmd,我的火就上来了。难道绑架人也是自由么?然后镜头一转,就是街上搂搂抱抱,卿卿我我的中国孩子们。老外们一般都很相信他们第一手接触到的信息,而一般来说通常喜欢和洋人接触的大多是没太浸染过中国深厚文化的孩子。他们的确非常享受这里的阳光,海浪,自由。因为所谓的自由,所以大肆辱骂中国;因为所谓的自由,所以出入各种声色场所;因为所谓的自由,所以毫无忌殚,譬如一个色情按摩场所,名为“棕楠海”。至于这个名字究竟从何而来,我想凡是中国人都会知道。也就是因为这个名字,几乎所有的中国留学生都知道这个地方。都知道这是个色情场。讽刺么?这就是中国人喜欢的自由。 这就是中国人的自由么?鲁迅爷爷说了,“假借自由之名”…… 我相信那位警察叔叔的话出自真挚“建议留学生的父母不要给孩子太多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出台了小留学生必须有人陪读的政策,新西兰也强制要求2004年来新的留学生一律买医疗保险或旅游保险。中国小留学生带给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政府的困扰的确有增无减,可是为何国人都只说留学国家的不安全,而不教教自己的子女,什么叫做礼貌,什么叫做留学,什么叫做为人。 我们可以责怪凤凰台,太过偏激,甚至为了拍摄中国留学生的糜烂颓废,特意买人表演飙车。但是对于新西兰的警察,新西兰的政府,我和几位同学,认为他们已经,并且正在,努力,做到他们能做的。而中国的小留学生所呈现出来的问题,国人啊,你们又做何解释?这样高的犯罪率背后,中国的小留学生们,“功不可没”。 什么叫做中国人。(此处不用问号,问了太多遍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