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言对傲世

欢迎来访。不必脱鞋摘帽,净手焚香。这里是戏言空间,百无禁忌。既为戏言,则不必当真,亦无需作假,随手捻来,随性而发。
正文

鲥鱼多刺,海棠无香 - 寻找时代的经典

(2011-04-13 20:08:39) 下一个

        周末朋友打电话来说有个读书会请来一个中国文学史的老教授谈两张,张爱玲和张恨水。问我愿不愿去。直觉当然是说不。这年代居然还有人有这份闲情逸资,实在有点错搭的味道。第二天打开报纸,看到这条消息居然还上了版面。可见有闲情逸趣的人还是有。

        但我总怀疑今天的人们到底还能体会得到张爱玲和张恨水所代表的那种30年代的那种情怀吗?

       说起张爱玲,不禁想起她的人生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想象一下,在上海常德公寓的亭子间,一个风情万种的小女人独自对着海棠,脸上带着寂寞和幽怨,一手捧着红楼梦,一手用银筷慢慢地给清蒸鲥鱼剔刺。这份嗔,这份嗲,这份怨,这份雅,这份无病呻吟又让人回味无穷的才情今人恐怕是体会不出来的。这不是今天那些穿着貂皮大衣,牵着十万价值京狗,肚里无点墨,眼中无他人,上下车有人搀扶就自称名媛贵妇的二奶们所比得了的。

        30年代的经典已经绝迹了。现在是新的世纪,是我们创造中国盛世文明的新经典的时候了。

       精雕细琢的悠闲过时了,现在流行快速消费,以小时论价,加时加倍。

       慢嚼细研的雅致不流行了,现在流行大鱼大肉,贪得无厌,撑死为止。

       如今的经典大张大合,气派得多。比如说市委书记的办公室里藏着58条女人的内裤;比如说暴发户把一瓶酒拍到890万,居然意犹未尽地说,不贵,如果还有人出价,我肯定还会以更高价买下来。再比如说歌星要价8万陪夜暴红网络,居然还是友情价。顺便说一下,按这价格,如果夜夜笙歌,就算董教授的4000万也就混个一年半载,撑不到两年。有点悲剧了。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经典。一个火爆的时代的火爆的经典!

        至于那些多少对30年代古典情怀的人还有点怀念的朋友,我想说的是,换换口味吧。鲥鱼多刺?改上牛排。海棠无香?不种也罢。红楼梦没完?呵呵,不急,等着刘心武。

        历史讲的是尘埃落定,让于后人评说。张爱玲的30年代经典虽说过去,毕竟留下了一丝口碑,一丝向往,还有今人模仿。不知道当尘埃落定后,我们的后辈会对我们这个时代说些什么。也许我们留给他们太多高楼,太少空气,连尘埃也已无处可落。那也省心,也就没有说三道四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