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从军事角度深入揭批愚弄中国人民的所谓“韬光养晦”。

(2015-09-16 15:43:26) 下一个

如何以正确的政策和策略以弱胜强?而不是以所谓的韬光养晦为幌子,为一己之私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

请看:

1.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是游击战的基本原则;
2.以袭击为主的进攻,是游击战的基本作战形式;
3.革命根据地,是游击战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
4.在一定条件下,游击战可以作为某个战略阶段的主要作战形式;
5.战略上的集中指挥与战役战斗上的分散指挥相结合,是游击战的指挥原则;
6.游击战要向正规战发展。
7.游击战因兵力少而突击力弱,很难独立地解决整个战争问题,只有积极创造条件,使游击队发展成正规军,使正规战与游击战紧密配合,才能加快战争胜利的进程。

毛澤東十大軍事原則

  1. 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敵,後打集中和強大之敵。
  2. 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廣大鄉村,後取大城市。
  3. 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為主要目標,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是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的結果。
  4. 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四面包圍敵人力求全殲,給敵人殲滅性的打擊。力求避免打那種得不償失的、或得失相當的消耗戰
  5. 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每戰都應力求有準備,力求在敵我條件對比下有勝利的把握。
  6. 發揚勇敢戰鬥、不怕犧牲、不怕疲勞和連續作戰的作風。
  7. 力求在運動中殲滅敵人。同時,注重陣地攻擊戰術,奪取敵人的據點和城市。
  8. 在攻城問題上,一切敵人守備薄弱的據點和城市,堅決奪取之。一切敵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備、而環境又許可加以奪取的據點和城市,相機奪取之。一切敵人守備強固的據點和城市,則等候條件成熟時然後奪取之。
  9. 以俘獲敵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員,補充自己。我軍人力物力的來源,主要在前線。
  10. 善於利用兩個戰役之間的間隙,休息和整訓部隊。休整的時間,一般地不要過長,盡可能不使敵人獲得喘息的時間。

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原则(1937年9月21日)

时间:2014-03-20 17:38:30  来源:  作者:

   德怀〔1〕同志:

  阎锡山〔2〕现在处于不打一仗则不能答复山西民众,要打一仗则毫无把握的矛盾中,他的这种矛盾是不能解决的。你估计他放弃平型关,企图在沙河 〔3〕决战的决心是动摇的,这种估计是完全对的。他的部下全无决心,他的军队已失战斗力,也许在雁门关、平型关、沙河一带会被迫地举行决战,然而大势所 趋,必难持久,不管决战胜败如何,太原与整个华北都是危如累卵。个别同志对于这种客观的必然的趋势,似乎还没有深刻认识,被暂时情况所诱惑。如果这种观点 不变,势必红军也同阎锡山相似,陷入于被动的、应付的、挨打的、被敌各个击破的境遇中。今日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作用,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戏, 在这种拿手戏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这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不是运动战)。要实行这样的方针,就要战略上有有力部队处于敌之翼侧,就要以创造根据 地发动群众为主,就要分散兵力,而不是以集中打仗为主。集中打仗则不能做群众工作,做群众工作则不能集中打仗,二者不能并举。然而,只有分散做群众工作, 才是决定地制胜敌人、援助友军的唯一无二的办法,集中打仗在目前是毫无结果可性的。目前情况与过去国内战争根本不同,不能回想过去的味道,还要在目前照样 再做。我完全同意你十八日电中“使敌虽深入山西,还处在我们游击战争的四面包围中”这个观点。请你坚持这个观点,从远处大处着想,对于个别同志不妥当的观 点给与深刻的解释,使战略方针归于一致。林彪〔4〕同志来电完全同意我十七日的判断与部署,他只想以陈旅〔5〕集中相机给敌以打击,暂时不分散。这种一个 旅的暂时集中,当然是可以的,但如许久还无机可乘时,仍以适时把中心转向群众工作为宜。王震〔6〕率一个团暂时到五台也是可以的,但请注意到适当时机仍以 转赴晋西北为宜。依情况判断,林率陈旅即使能打一二个胜仗,不久也须转向五台来的。统请斟酌处理。

  毛泽东

  二十一日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抄件刊印。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卧薪尝胆的故事: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吴越两国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槜音zuì)地方,发生一场大战。

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

“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

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

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

他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嚭(音pǐ)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打越国。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音lí)。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

勾践不同意,也发大军去跟吴国人拼个死活。两国的军队在大湖一带打上了。越军果然大败。越王勾践带了五千个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

勾践弄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他跟范蠡说:“懊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这步田地。现在该怎么办?”

范蠡说:“咱们赶快去求和吧。”

勾践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吴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坚决反对。

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嚭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宝,私下送给伯嚭,请伯嚭在夫差面前讲好话。

经过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劝说,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

文种回去向勾践报告了。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

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己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订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他叫 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全国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劲,好叫这个受欺压的国家改变成为强国。

卧薪尝胆的意思: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