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雨桐

胡锦涛在16大顺利接班是中共权利交替制度化还是权利隔代移交,18大应该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正文

转帖:习近平:奋发有为开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新局面

(2011-04-07 19:31:47) 下一个

  习近平:奋发有为开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新局面(河南日报,2011年3月9日)

  3月7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来到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河南代表团,与代表们共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习近平希望河南在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鼓舞下,抓住并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加奋发有为,开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新局面。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水利部副部长刘宁以及中央政策研究室有关负责同志参加审议。

  河南代表团团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主持审议。

  郭庚茂、万隆、李亚、郑永扣、徐光、裴春亮、凌解放、邸瑛琪、毛杰、任沁新等十位代表分别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扶持粮食主产区加快发展,全面提高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习近平说,很高兴能到河南团和代表们一同审议。我完全赞同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颁布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我们紧紧把握住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

  习近平说,听了十位同志发言,深受启发,也使我进一步了解了河南省的有关情况。2009年3月,我到河南去调研,对河南的发展、变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几年,河南的工作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又开辟了新的局面。总体上讲,“十一五”时期,河南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使全省的综合经济实力、粮食生产能力、城镇化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河南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我对“十一五”时期河南取得的显著成绩,呈现的良好发展势头感到由衷高兴。“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河南省委、省政府在本省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围绕五年彰显优势、十年实现崛起的战略目标,提出构建中原城市群、粮食生产核心区、生态功能区三大格局,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针对性、指导性都很强。我相信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这些战略目标和任务是可以实现的。

  就河南今后的发展,习近平强调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要牢牢把握国家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重点推进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宝贵机遇,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一系列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举措,特别是提出要把中原经济区列为重点发展的区域之一。建设好中原经济区,对促进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我国中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板块,带动中部地区整体崛起,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加快中原崛起,既为河南振兴提供了重大机遇,也为河南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重要契机。河南要切实抓住并用好宝贵机遇,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近年来,河南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河南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要针对省内产业结构、城乡结构不合理这一突出矛盾,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开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新局面提供有力的支撑。河南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着力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要立足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高起点发展,不搞低水平重复,要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把争创制造业新优势同加快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把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同发展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结合起来,把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河南经济发展的活力,快速提升河南的产业层次和竞争力。

  河南在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坚决贯彻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要科学规划中原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还要更加重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

  第二,要在工业化和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近年来,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省的河南,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省已连续多年保持粮食总产占全国十分之一,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强的优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河南还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目前河南全省工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是农产品加工业。实践证明,河南几届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持续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希望继续按这条路子走下去。

  河南农业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进一步搞好农业,可以支撑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支援全国的改革和发展,希望河南在这方面着重抓好四个关键环节:一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按照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加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主要是由靠天吃饭向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转变,加快农业经营方式由小规模分散经营向经营组织化程度提高转变,加快农业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变,在此基础上,加快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二是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稳定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同扎实推进重点工程和项目建设结合起来,深入抓好优良品种选育和丰产技术创新,加快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继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单产水平。去年10月以来,河南和北方八省区发生严重的旱情,省委省政府组织全省各地,持续开展抗旱保苗夺丰收战役,取得明显的成效。夺取今年粮食丰收,不但事关国计民生,而且对于管理通胀预期,保持粮食和食品价格总体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希望河南的同志继续发扬大局观念,争取大旱之年有一个好收成,继续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物价稳定做出贡献。三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对水利工作作出了部署,河南要抓住机遇,加快省内大中型灌区工程配套建设,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完善农田灌溉体系,促进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提升抗灾、减灾能力建设。同时推进饮水、公路、沼气、电网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加速农民增收进程。要着力优化种养结构,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高效农业、设施农业,深入挖掘农业增收潜力,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加强农民工就业指导服务,多途径开辟农民就业门路,多形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确保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地增长。

  第三,要积极推进具有中原文化特质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充足的文化条件。

  河南是中华民族、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自古以来中原大地孕育的风流人物灿若群星,产生的历史文化影响深远,创造了许多闻名遐迩的精神文化成果,培育了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这些革命创业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加强文化建设首先要把继承和弘扬这些革命创业精神作为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不断结合新的时代特征用以滋养教育广大干部群众,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力量。近年来河南省委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全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重温焦裕禄同志的感人事迹,缅怀焦裕禄同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敢将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革命者要在苦难面前逞英雄的大无畏精神,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对于加强主观世界改造、提升精神境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种结合新的实际学习老典型、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工作要继续抓下去,常抓不懈。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城乡文明程度。要整合文化资源,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注重发展优势项目,努力打造精品名作,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形成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相融、精神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进的文化发展哲学。河南省围绕弘扬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全省倡导树立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为内容的“三平”精神,注重提升普普通通河南人,踏踏实实河南人,不畏艰险河南人,侠肝义胆河南人的良好形象。这都是很好、很实的思路,希望不断抓出成效。

  第四,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前不久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发表重要讲话,要认真贯彻落实。要把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管理理念,注重管理端口前移,加强社会问题的研究治理,善于运用协商协调等方式,经济、行政、舆论等手段调节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要牢固树立注重基层、服务基层的理念,特别是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权组织、自治组织、群众组织、服务组织建设,把党和政府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切实转换为管理优势。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期间,河南邓州市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创造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针对新时期农村工作的特点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既从实体上又从程序上完善制度规范,从而保证了农村基层组织决策和执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党的领导、发扬民主、依法办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有机结合统一起来,这个办法全省、全国都在推广,像这样的探索在基层各个领域要倡导和支持。注重改善民生对创新社会管理至关重要,要把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结合起来,特别是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力度,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第五,要加强党的建设,为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要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为契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的队伍建设,继续推进党建工作创新,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今年省、市、县、乡党委集中换届,县、乡人大要开始换届选举,要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特别是要严肃换届纪律,加强监督检查,坚决杜绝不正之风,坚决查出违法行为,保证换届风清气正、确保换届顺利进行。

  习近平最后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政之道贵在实干。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关于抓落实的要求,做到狠抓落实善抓落实。我相信,在中原经济区写入“十二五”规划纲要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鼓舞下,在河南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下,河南人民一定会抓住并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加奋发有为,开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新局面,相信河南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卢展工在主持审议时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对河南的发展高度重视、十分关心、寄予厚望。2009年3月,习近平副主席到河南视察指导工作,对我们提出了殷切希望和明确要求。今天,习近平副主席又来到河南代表团参加审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河南的关心关爱,我们向习近平副主席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卢展工强调,习近平副主席的重要讲话,不仅对我们理解和审查好“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理解和审议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要求,而且对河南的发展给予了有力指导。习近平副主席要求我们牢牢把握国家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重点推进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宝贵机遇,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要求我们在工业化和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巩固发展农村农业的好形势;要求我们积极推进具有中原文化特质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充足的文化条件;要求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求我们加强党的建设,为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同时,对搞好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领导班子建设、作风转变等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副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在工作实践中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副主席不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是我们河南人,河南广大干部群众对习近平副主席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里,我代表河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代表河南代表团全体代表,代表河南1亿人民,欢迎习近平副主席常回老家看看、常到老家转转,视察指导工作。(记者平萍陈茁张建新田宜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