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夫

明白的人生很美 人生是一场修行 http://km2000.us/
正文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教育是心. 教育不是把一棵苹果树变成桔子

(2011-03-18 15:12:20) 下一个
http://km2000.us/mywritings/education.html

教育的责任是浇水,给养和维护,而不是把一棵苹果树变成桔子。

谁教谁

常听说“我的孩子”,“我的学生”。其实孩子,学生,不是你的财产。他们是他们自己,至少他们总有一天要做他们自己,而不是你的。这是做父母,做教师,最基本的态图,一个真正的无私的,爱的态度。不要用你的意识形态来约束,教育你的孩子,你的学生。他们不是你的,他们是他们的。他们是一棵树,教育的责任是浇水,给养和维护,而不是把一棵苹果树变成桔子。

上面的话是讲给父母和老师的。作为孩子,还是要怀有感恩和谦卑的心,不能让后天的教育,地位把这两颗心淹掉。不是说父母和老师需要这两颗心。这两颗心也是你的,不是他们的,他们是你们 "自己的" 一部分。

于丹老师的一段话: 给天使缝补翅膀的人

教育是心的教育

教育不完全 = 知识。教育也不完全等于工作与职业。做人不是要做出一个结果,而是要做出一个本分。 工作、工作种类不是评价人高低贵贱的标准。世界上形形色色有影响力的人,他们都是试图忠实于自己真实的内心,回归到人的本身,甚至他们试图去改变这个世界来达成自己的理想,这是对进取的理解。

如果我们从小培养基本道德的话,以後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会动摇;如果我们不了解道德的方面,不用等到情况来逼我们,一开始就倒了,我们会想方法去伤害别人,或是用诡计来获取荣华富贵,即使出卖自己的身体、伤害自己的荣誉也不管。所以,不是只有读学校的书就好了,不是只知道外语、数学就够了;那些不够,那些是可以让我们变聪明一点,让我们知道怎么做生意,或是让我们找到好的工作,不过不能培养我们的道德,不能保护我们的灵魂,也不能保护我们的名誉。所以,学校不要忽略教道德方面。自小培养健全的道德,让它很稳固,长大以後,一定可以做一个好的公民,做一个好的丈夫或太太,各方面都会很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应该从小时候就要开始训练,不然等当来什么时候才修身呢?什么时候才齐家呢?什么时候才能学到治国、平天下的本事呢?我们要学前人的榜样、学那些从古代明师流传下来的经典、学那种好的道德,我们从小就要训练自己了!

 

三部影片。关于心的教育

教育不是书本,而是生活,活生生的生活。这三部影片,都是活生生的人。于丹,教育家;Steven Job, 苹果的CEO,讲面对梦想,面对失败,面对生命;最终礼物,讲的是人生值得的几件功课,人生是一所大学,人生是一场旅行,人生是一种修行。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育从心开始 曾国藩教育秘诀

曾国藩是清朝历史上最有权势者之一,他位列三公,拜相封侯,可谓显赫一时,然而他教育子女的方法却远比我们现在的溺爱式、呵护式的家长要高明得多。 

注重家教 勤俭持家 

在曾国藩看来,要教育孩子立足社会,并让这个家庭能够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关键就是两个字:勤与俭。他要求孩子们一生铭记十六个字——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对于勤和俭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一个家能够保持兴盛发达,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要学会勤俭过日子,富的时候不骄傲,贫的时候不气馁,由俭来打理自己的生活。

以身作则 平民生活 

曾国藩曾经告诉家人,他的衣服一共不过三百两银子,做了一件衣服之后,会十几年乃至三十年都在穿用。 

曾国藩不仅在穿着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子女,而且在日常饮食上也有严格的要求。曾国藩吃饭的时候,碰到饭里面有带壳的谷物的话,他要把这个壳磕开,把里面的谷物吃掉。可以说曾国藩这个农家子弟,对于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是理解得非常深刻的。 

曾国藩的“住”也是很普通的。曾国藩的家和他弟弟曾国荃的豪宅相比,简直是差远了。我去过曾国藩的家乡,曾国荃的房子和曾国藩后来的府第富厚堂我都去过,两者相比,富厚堂只能用寒酸来形容。 

至于“行”,在那个时代,官宦人家一般坐轿子。可是,曾国藩却在信里告诉孩子,你要步行去办该办的事,绝不许使唤轿子。同时他对孩子们还这样要求,不许使唤奴婢给你添茶倒水,你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去做。 

在曾国藩的家书中我们还看到,他会让自己的子女去干些在常人眼中只有下人才做的拾柴、捡粪之类的事情。在一封家信中,他对自己的长子有这样的要求:每天早晨天未明就要起,起床之后的第一件事情是去洒扫庭院,然后坐下来练字一千,而第一个字一定要写“俭”。这就是让自己的孩子们千万不要沾染官场之气。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

思想开明 注重实际 

曾国藩认为孩子读书未必是为了做官,读书在于明理,所以当长子曾纪泽连着三次考科举不成功,并向父亲提出不再走科举之路的时候,曾国藩同意了,他写信告诉曾纪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曾纪泽后来的路,在当时人来看绝对是旁门左道。那个时代,一般人根本想不到去接触西方文化,更不要说去学说洋文了,而曾纪泽居然在32岁的时候学英文。这个远见卓识,应该说既有他认识到的,也有他父亲告诉他的,这说明曾国藩在这一时期对文化的理解更为深刻了。作为中国人,秉持、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应该的,但是当国门被人强迫打开之后,你不去了解外国的情况,你如何能够在世界之林立足呢? 

 

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诸葛孔明:《诫子书》

诸葛亮的一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典范。《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一个德才兼备者的操行,是以情绪安宁来涵养心性,以生活朴素来提高道德。不能够平和安祥就不能担当重任。进行学习需要情绪安宁,增长才干需要进行学习。不学习不能增长才干,不立志不能学有所成。放纵怠慢就不能振奋精神,偏激急躁就不能修养心性。这样,年龄随同时光而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于是精力衰竭而学识无成,不被社会所接纳,到那时悲哀地守着贫穷之家,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

职场养生:人浮于世不免被各种事物所吸引,名利、美色、金钱、地位等等。当这些事物占据你的心灵的时候,有限的精力就会被除分散,甚至忙于应付世间索事,竟然不知道自己当初的志向已经丢失。所以说“淡泊以明志”,只有恬淡寡欲,入世而不为世事所迷,才能始终志向明确,不被淹没于凡尘。“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只有淡泊世事之后,才会洞明凡尘,只有清心宁静之时,才会高瞻远瞩。

 

 

为什么强调教育?

答案是只有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民族的素质,我们的小学、中学乃至大学教育都在教学生不断地考试,关注考分,然而,做了那么多的试卷,考了那么多的试,拿了学士、硕士、博士文凭就能解决人生和幸福的问题吗?我们最终都要走上社会,我们最终都要独立地去面对生活和生存,我们最终都要为人父母,我们最终都要赡养自己的父母,真正关乎我们人生幸福的问题,诸如怎样去强身健体,怎样去规划人生方向,怎样去处理婚姻问题,怎样去教育孩子,我们的教育有去关注或者启发我们去思考这些问题吗? 靠文化,靠智慧,人才能够得到幸福,国家才会真正强大。

改革开放三十年了,中国已经诞生了很多的企业,华为、联想、等等,人们已经创造积累了很多的物质财富,物质生活也越来越优越。而我们却越来越齐心协力地追求金钱,我们创造了很高的GDP。大家都在追求金钱以为会带来幸福,可是为什么都这么不快乐?中国太缺乏真正的教育了!学校缺乏真正的教育导致了社会上很多人盲目逐利、精神空虚、各种社会问题曾出不穷,传统文化精髓遗失。只有从教育上去入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育是心的教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