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人

走走看看,吃吃喝喝,快快乐了。
正文

书家 龚望作品

(2014-08-06 08:21:54) 下一个

 龚 望: (1914-2001)字作家、迂公,号沙曲散人,天津市人。学识渊博,于经史、金石、诗词、训诂多有研究,嗜文物,精鉴赏。擅长书法,诸体皆能,尤精于于隶书。初从《张迁碑》入手,继涉《曹全碑》、《礼器碑》、《封龙山颂》、《开通褒斜道石刻》、《莱子侯刻石》、《朱君长题字》等碑刻,尤好摹《石门颂》,能遵法而入,破法而出,书作体势放纵,变化多端,波磔尤见功力,毫芒衄挫,行止有度,融篆、隶于一体,刚柔相济,自成一格。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展览及在报刊发表,并为博物馆、纪念馆收藏或被刻碑,有的被收入多种书法作品专集。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文史研究馆特邀馆员。

  龚望先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文物收藏鉴赏家,更是天津佛教界一位知名的居士。  1947年,老先生的家父仙逝。也许是机缘已到,从那时起先生与结缘。他说:部部佛经,皆是劝人行善的知识。以做人为本,以做善事为基。他认为:多读经是好事,问题是读了能不能对自己有用、有益处,能不能对社会、对世人有用、有益处。我年轻时喜读佛经经典,现在老朽了,只注重佛学中乐善行善的本旨,佛学的善门常开,行善不容易啊。

  龚望老先生就是这样弘扬了佛家的世间法,佛无处不在,佛就在心中。这也体现在他的学识见地和他的艺术品德上。他认为欲高书品先高人品。他淡泊名利,对于自己极高的书法造诣看得很淡,说:古人就没拿写一笔好字当回事,可以说人人都会。试看汉人字迹,由庙堂以至于民间,随便一写,就有他的风格,就有耐人寻味的地方。古人看这事,太普通了,没有什么可贵重的。对于有人求字,先生极乐意相送,他认为这是赐予自己的机缘。相送之后还常附一声真诚的谢意。

  心迹双清,这是老先生在晚年所题,先生书此以自遣,实为自白。。先生一生勇猛精进,严于自律,实践了双清。,画出了朗如日月清如水镜的洁白心迹。

  龚望老居士弘法利生善举小纪

  1947年,为了复兴扩建大悲禅院,近代高僧侦虚法师应天津佛教界诸善知识约请主持重修大雄宝殿。不料开工时,突有社会局来人干涉,言未起照。侠虚法师就委托龚望先生到社会局办理,手续顺利办妥,很快施工建成。

弘一法师李叔同是生于天津长于天津的高僧大德,在海内外受到广大僧俗的尊敬和赞扬。弘一法师圆寂后,作为他的故里天津,却没有纪念的活动和遗迹保存,实为一憾事。龚望先生长久仰慕法师的德慧,1956年建议住持惠文法师在大悲院内设弘一法师纪念堂。其后,龚老先生主动捐赠藏品,亲自与老先生一生弘扬佛法,善事多多。天津著名大悲禅院的复兴扩建,院内的弘一法师纪念堂、恢虚法师舍利塔的建成,无不饱含了龚望老先生的散财舍物,出心出力的善施和佛心所向。先生布施,不求回报。天津大悲禅院的五位住持部与老先生关系极好。其中惠文方丈生前曾为老先生亲笔写下了这样的对子:庄严佛净上,利乐诸有情;一味信前缘,万般存此道,正是对老先生一生修佛的勉励与肯定。

  自觉胸中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龚老先生常以此句自警。遇有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老人积极捐款捐物,凡遇贫、病、盲、聋、哑则解囊相助。居士林每年元旦及春节之际,发起扶贫助困助残活动,龚老都提前把一笔资金投入此项活动,使佛教同仁深受感动。龚老一生到底为佛教为社会捐了多少钱物,他缄默不语,即是回答。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老人都做到了。世人尊称龚老为美髯公,佛教界则称其为龚大菩萨。老先生应当之无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