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原来我国装备苏-27战机的部队近日已经换装了从俄罗斯引进的苏-35战斗机。
就目前来看,苏-35的引进数量并不大,有不少舆论关注这一批“特别的”苏-35会否对解放军空军的后勤产生压力?当然也有人关注更先进的苏-35会不会很“娇贵”,换装过程会否对不对产生压力。
今天,北国防务(微信ID:sinorusdef)特约撰稿人杨政卫就来试着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虽然目前没有具体数据说苏-35后勤需求怎样?要怎么保养?单位飞行时间保养多少?保养多贵?但从公开信息已经可以确认两件事:
它的后勤比苏-27简单非常多;
对于有操作苏-27经验的部队而言,苏-35的后勤基本上没有“学习期”。也就是说,只要飞行员战技熟练了,这就是马上可以投入高强度战场的武器。
简单的说,原因就在于:
机上(航电)设备采用数字化、扁平化、一体化设计;
机械等部分大多沿用成熟系统;
额外加了一些利于后勤的设计。
首先是航电系统,机上跟电有关的功能系统都数字化,甚至飞控也做到了全数字化。数字化的优点在于信号不易失真,例如模拟或机械类的控制回路,如果零组件有受损或污染,可能就会影响运算功能,然后就引发故障,保养上就必须很小心,而数字化的基本上只要连接正常、计算机正常,功能就正常(除非程序有漏洞)。而且数字系统大都是用固态科技制造,可靠性都很好,苏-30MKK以后的数字计算机、显示屏等的平均故障间格动辄10000小时起跳,超过飞机寿命。
数字化之外,还要扁平化、一体化。这样系统跟系统之间可以直接沟通,不用一层层的沟通,也就不会有中间一个环节故障导致瘫痪大量系统的问题。例如苏-35的大气数据转成数字讯号后,就直接进入资料干线,所有系统都可以直接取得大气数据。中间有系统故障,也不会影响其它系统取得大气数据。
一体化就是一个计算机取代以前很多台计算机。例如KSU-35控制系统的一个计算机就可以取代以前的自动控制计算机、飞控计算机、限制计算机、发动机控制计算机等。而所有导航、控制、瞄准、光电的处理也统归一个导航计算机处理。
如此,一来在每个计算机内都可以灵活分配资源给不同功能,等于是虚拟出次系统计算机,由于是虚拟的,因此基本上不会坏,因为坏了以后别人会再分配资源给你。然后这样的大一统计算机通常又有备份,例如飞控计算机攸关生命,就有4台,导航计算机也很重要,就有2台。
因此在飞机的功能系统方面,由于数字化、扁平化、一体化设计,可靠性会大幅提升,而且这些系统又有自我诊断功能,能具体指出如何维护。这些数字系统大都有10000小时的平均故障间隔,实用上只要跟着飞机大修时做大检修即可。
再来是成熟系统,除了这些跟功能有关的有大幅进化外,苏-35也沿用了很多成熟系统。例如在航电架构上它虽然直逼五代,是中央运算的架构,但实际上还是保有4+代特征,在硬件上还是有几大系统之分,不像F-22是直接进化到单一的综合计算机。这样是没有F-22先进,但相对成熟,较不用担心哪里没整合好会出问题。
它的机体、机械构造仍旧是苏-27改来的,导航计算机是用非常成熟的Baget-53加上新的运算模块改来的,就连感觉起来可能很容易故障的高功率放大器,也是苏-30MKI雷达的放大器基础上改进而来的,都已算是成熟系统。
因此在机械等维护上,就算有简化,也应会与苏-27类似,这对于已经熟悉苏-27系列的部队来说是非常方便的。
而在结构设计上苏-35也有考虑维护性。事实上在早前苏-33UB上就已经考虑维护性,其表面开口就比苏-27、苏-33少很多。其中一个例子是雷达维护,苏-35采用苏-27M的设计,可以仅打开舱门就维护雷达,不用像苏-27一样要把整个雷达照往上掀,把雷达往前推。而且雷达系统中,计算机是数字化的,信号产生机是固态的,都是长寿系统,最需要维护的是放大器等高功率、非固态设备,这些又安装在下方,大约是人站着的高度,利于维护。而且以往通常每次飞行完就要换氧气瓶,苏-35有氧气发生装置,省掉这麻烦。
利于后勤设计方面,值得介绍的是苏-35的遥控检修能力,很多人都知道F-22的一个绝活,是地面管制中心可以透过无线遥控检测机上系统,帮忙分析状况,协助飞行员解决问题,而如过真的有东西故障,飞机还没降落后勤就已知道,所以飞机一落地后勤料件已经等着飞机了。
这个功能其实苏-27M有、苏-30MKK也有,甚至也有改装套件让苏-27、米格-29具备此能力。这种系统基本上就是机上“飞行数据记录器”的扩充,俗称“黑匣子”,万一失事时打捞出来可以分析失事原因的。在苏-30MKK上,记录器内建计算机,可以进行实时分析,也可以透过无线电除给地面站,由地面站的更强计算机帮忙分析,然后必要时地面专家可以协助飞行员处理问题。
苏-35的计算机比苏-30MKK的地面中心强得多,而且内建专家系统,原则上可以自行分析解决已知问题,但其纪录系统仍可与地面连线,地面专家可以帮忙解决非预知的问题。因此上述F-22的“神功”,不用说苏-35,其实苏-30MKK就已经有了。
因此大概可以预知,苏-35的后勤维护相对简单,航电检修与维护几乎不用烦恼,就连直觉上最容易故障的“雪豹”-E大功率无源相控阵雷达,也做到了6000小时寿命与1500小时大修。
另外,发动机的大修周期1000小时也与飞机接近,可见操作苏-35时平常主要应着重在机械与少数电子设备如功率放大器的保养,这等于就是苏-27的保养勤务的一部份而已。对于用过苏-27的部队,苏-35的后勤几乎是不需要学习的,预料不会有新机服役初期妥善率偏低的问题。
几年前,苏霍伊公司主动将苏-35的保修期由军方要求的一年提升到3年,而且已经有两批苏-35是一出厂就直奔叙利亚战场执行任务,这都显示这架飞机的成熟可靠。
可见,如果真如报道我军的苏-27部队换装了苏-35,那么后勤压力并不大,从长远来看甚至是减少。(作者署名:北国防务)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