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分析来说,J11A/B作为中俄比较成功的合作项目应该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第一是快速提升中国的空军实力,第二是将中国战斗机的生产水平提高一代,跨越30年;从实际效果看中国吸收改进还是很有成就的,拓展了J11B/BS(SU27SK/UBK)J15/J15S(SU33)J16(SU30MKK),应该给与肯定。客观上促进了国产战斗机J10的研发进度。
那么下一步如何做呢?(在这里强调一点,新机的生产进度要看中国空军的计划发展规模)关于沈飞的SU27系列生产问题,有三项重要任务:第一个需要考虑的重点是早期进口的SU27(J11A)的中期升级改造问题,有消息证明这个工作已经持续进行的一段时间;第二是|J15、J15S的生产问题,预计需要24-48架,甚至可能更多(主要考虑的是早期生产的试验机机时);第三则是J16的量产问题,南海问题依然突出,SU30MKK(J16)是海航和空军出海作战的利器,多用途大航程,也是飞豹和H6K的重要空中保护伞。
中国对J20的期望是很高的,采用双发大机身设计,综合考虑的是大航程问题,她必须有超过3000公里的航程,能伴随远海攻击机群提供空中保护,又因为成本问题,J-20装备数量必然有限,所以J-20应该是完全空优设计,估计比较强调航程与速度,用于截击对方攻击机群。这样会影响新J11的生产速度,因此,改造升级早期的J11必然成为关注重点,也是引进SU系列的目的。再有另外一个因素就是SU35的引进计划,这也是需要考虑的。
平秃不靠谱,消息多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