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出现了一张运送疑似直升机的图片,从大致的轮廓来看,这架直升机的外形与美国的S-70“黑鹰”相近,因此有人推测这架直升机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直-20通用直升机。
有关我国研制10吨级通用直升机的消息流传很久了,在珠海航展等航空展会上相关单位也曾经多次展出了相关模型,在景德镇直升机规划之中对国产10吨级直升机的描述是“10吨级机主要满足军事空运、商务运输等多种使用要求,2010年立项,计划2014年首飞,2017年投放使用。”从中可以看出国产10吨级通用直升机的进度。
有人可能要问,我国为什么要研制10吨级直升机,而不是8吨或者11吨,这个从我国直升机专家采访就可以得到答案,到本世纪初,我国直升机工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时我国已经能够生产的直升升包括2吨级的直-11、4吨级的直-9和13吨级的直-8,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产品性能落后、机型不完善等缺点,难以满足国内外用户的需要。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目前我国陆军航空兵大量装备的直-9直升机是4吨直升机,它最多只能挂载8个全副武装的士士兵,如果搭载人员配备的装备增加,那么这个数量还要降低,根据新闻报道,我国海军执行亚丁湾护航任务直-9武装直升机,每架只能搭载6名特战队员,我国陆军标准的步兵班人数大约是9-12人,这样运送一个步兵班-最基本的作战单位,可能都要出动2架飞机,这样在部队的收拢、集结都带来较大的不便,同时空运单位规模的部队需要飞机的架次增多,对于增加指挥的难度,也提高作战的风险。在亚丁湾,我国海军出动一个特战分队往往需要直-9往返多次,严重制约了护航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
另外直-9本身是做为民用高速运输机设计,所以它的设计以降低阻力为主要目标,所以采用了流线形的机身,这样就导致它的机门偏窄,从而不利于人员的快速登机和离机,这个指标正是军用直升机的设计重点之一,与直-9同级别的山猫直升机就采用了方形机身和较大的舱门,以方便人员快速登机与离机,流线形的机身及狭窄的舱门还带来其他问题,如机内空间狭窄,限制了人员及装备的存放空间,另外也不方便在舱门安装武器,象黑鹰及UH-1直升机都会在舱门安装机枪等武器,用于压制地面防空火力,并且在步兵离机后,给予火力支援。
另外由于直-9的吨位小,动力相对偏弱,让它无法吊挂较重的货物,这样就无法吊挂轻型战术车辆、火炮、反坦克导弹、防空导弹等转移阵地,进行机动作战,吊挂单位重量货物的时候,就需要出动多架飞机。这样就会提高部队的装备规划,增加装备采购、后勤维护方面的压力。
由于飞机系列不足,我国在空运一些较大的单位的时候,就需要动用13吨的直-8型飞机,但是直-8是排级运输直升机,如果出动是一个班或者加强班规模的部队,动用直-8显得太大,并且它的机体偏大,对于起降场地要求较高,相应它的使用费用也比较高,笔者举一个例子:由于直-9性能有所,所以我国曾经派出直-8执行亚丁湾的护航任务,但是它的起降舰艇有限,不得不派出昆仑山号船坞登陆舰随行,这样整个行动的费用是非常大的,从短期练兵的角度来说,可以接受,但是从长期来讲,它的效费比就令人怀疑了,所以我国海军最终放弃了这个办法。
这个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国陆军航空兵没有国产化米-17直升机,从吨位和尺寸来看,米-17的最大起飞重量达到13吨,旋翼直径23.3米,机身长23米,这些指标甚至超过了直-8直升机,后者的旋翼直径18.9米,机身长23米,较大机身赋予了米-17较强的运输能力,它的机舱可以搭载3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内部载重最大可以达到4吨,外部吊挂也可以达到3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米-17也是一种排级的运输直升机,它可以看作是对国产直-8运输机直升机的替代,而不是补充,直-8存在着的起降场地要求高的问题对于它来说同样存在,以水面舰艇起降为例子,直升机对于水面舰艇起降甲板最低的安全要求是旋翼直径的1.3倍,以米-17的旋翼直径为23.3米为例,它在水面舰艇起降甲板的最低安全距离超过30米,甚至比直-8还大,因此从海陆通用的角度来讲,米-17显然不适合作为我国新一代通用直升机。
实际上前苏联当年以米-17为主力直升机的时候,也曾经发现米-17存在尺寸和起飞重量偏大的缺点,在一些轻型化的任务之中,动用米-17成本偏高,所以上世纪80年代前苏联军方提出研制一种起飞重量在7吨、载重在2吨左右的中型直升机,作为米-17的补充,这就是卡-60通用直升机,它的外形因为酷似SA365”海豚”而被戏称为“海豚斯基”,卡-60于1998年首飞成功,此后因为技术问题和俄罗斯经济困难,它的研制一直处于迟滞状态,但是也表明米-17做为班级运输机的确存在一些先天不足。这也是我国为什么没有选择米-17做为新一代通用直升机的根本原因。
那么我国为什么没有象俄罗斯那样研制一型7吨级直升机做为米-17的补充呢?实际上我国与欧洲直升机联合研制的直-15EC-175型直升机就是这个级别,甚至不需要重新研制这样一型直升机,在直-15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就成,不过笔者认为我国没有这样做的原因可能在于考虑到了海军反潜型的要求,以国外10吨级的反潜直升机-S-70C“海鹰”为例,它的空重在6000公斤左右,最大起飞重量为10000公斤,这样意味着它的载荷可以达到4000公斤,而直-15的空重为4500公斤,以最大起飞重量7000公斤计算,它的载荷仅为2500公斤,直升机载荷越大,意味着它的航程、作战半径、滞空时间越大,相应的反潜直升机的控制海域的面积也就越大,反潜能力也就越强。
我们知道新世纪海军舰艇最明显的进步就是拖曳线列声呐的使用,在使用声会聚区等条件下,拖曳线列声对于潜艇的探测距离可以超过100公里,这样意味着反潜直升机的作战半径也要达到100公里以上,拖曳线列阵虽然探测距离远,但是它的探测精度不高,尤其存在着左右舷模糊的问题,它的探测数据不能直接用于火控,所以还需要反潜直升机配备较多的探测系统,对水下目标进行精确的探测,然后投放鱼雷进行攻击。一般而言,现代反潜直升机需要配备吊放声呐、声呐浮标、磁异探测器及反潜鱼雷等,另外潜艇具备较高的隐蔽性能,需要反潜直升机长时间、多次搜索,才有发现目标,这些都对直升机的载荷航程提高出较高的要求。
根据海外的资料,我国海军已经在主力海军舰艇上面配备拖曳线列声呐,具备对水下目标远程探测的能力,但是国产直-9EC反潜直升机能力不足,它的载荷比较有限,如果搭载了吊放声呐之后,就难以挂载其他探测系统,如果作战半径较远,为了保证航油,只能减少武器的挂载,如同级别的山猫反潜直升机为了保证2个小时的作业时间,它的作战半径只有50公里,武器也只能配备一枚MK46反潜鱼雷。为了支持国产拖曳线列声呐的运用,我国海军不得不大量进口俄罗斯的卡-27反潜直升机,卡-27在载重800公斤,距离母舰200公里的情况下,仍旧有2个小时的作业时间,显然它的作战效能要优于国产直-9EC反潜直升机,可以更好的发挥国产拖曳线列声呐的战术技术性能,当然对于我国海军来说,并不愿意在舰载反潜机这个关键的机种上长期依赖国外飞机,自然希望用国产反潜直升机替代卡-27,以直-15的大小和性能来看,替代卡-27还非常勉强,如果用10吨级反潜直升机来替代,显然更加合适,因此综合陆、海军的使用要求,显然10吨级更加适合作为我国新一代通用直升机。
在我国10吨级早期的发展探讨之中,曾经设想过两种方案,一种就是现在的类似于黑鹰的构型,另外一种类似于NH90直升机的构型,从运输的模型来看,显然我国最终选择了类似于黑鹰的构型,那么我国为什么选择黑鹰构型而不是NH90构型,除了我国陆军航空兵长期使用黑鹰直升机之外,可能还和这两种构型直升机的用途有很大关系。
美国陆军航空兵赋予黑鹰直升机的任务其实很简单,就是步兵班级的突击运输机直升机,执行突击运输、空运及后勤支援任务,由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它要求黑鹰直升机能够迅速被投送到热点地区,美国空军大量装备的是C-130运输机,相应的要求黑鹰直升机能够装入C-130的货舱,由于C-130的货舱高度只有3.1米,因此西斯科斯公司在设计的时候一个重点就是降低机身高度,如机身扁平、发动机安装高度下降、旋翼轴可以降低等,最终让黑鹰直升机空运构型的情况下,高度只有2.67米,黑鹰这样的最大问题就是机身后的空间有限,难以安排带跳板的尾舱门,因此轻型战术车辆无法驶入机舱,但是对于美国陆军航空兵来说,它拥有庞大的CH-47、CH-53重型直升机机群,这样的缺点实际上也是可以接受的。
NH90的设计相反,它并不强调全球快速布置,因此对于空运的要求比黑鹰低,同时它的潜在用户也没有或者缺乏重型直升机,NH90可能就是他们主力直升机,显然他们要求NH90具备更大的战术灵活性,除了可以运兵之外,还能够空运轻型战术车辆,为引NH90设计了一个尾舱门,可以让轻型战术车辆驶入机舱,根据相关资料,NH90载运2吨重的战术车辆,显然它的战术灵活性要大于黑鹰直升机。
对于我国陆军航空兵来说,对于新一代通用直升机的使用要求可能更加与黑鹰相似,首先作为我军快速布署部队的主力运输工具,它必然要求一定的空运能力,而我国空军目前装备的运-8-9运输机的货舱尺寸与C-130运输机大小相近,尤其高度差不多,这样就限制了10吨级直升机的高度,这个构型最大的缺点是不能空运轻型战术车辆,对于我国陆军航空兵来讲,也是可以接受的,我国陆军航空兵装备有大量的直-8米-17直升机,它们都可以运载2吨左右的轻型战术车辆,未来我国陆航还会装备中俄联合研制的20吨级重型直升机,它的车辆运输能力更强,因此对于10吨级通用直升机来说,可能也不需要过分强度车辆运输的能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国选择黑鹰构型倒也不那么令人奇怪。
从总体来看,10吨级通用直升机将会和黑鹰直升机一样,成为我国陆、海军直升机装备的主力,广泛执行各种军事任务,并且在民用市场也大为可为,满足我国通用航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