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媒体称中国固定翼舰载预警机2012年已成功首飞

(2013-06-03 19:29:24) 下一个

    空中预警机又称预警指挥机,是装有远程警戒雷达用于搜索,监视空中或海上目标,指挥并可引导本方飞机执行作战任务的飞机。预警机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至今已经经过了60余年的发展,在许多场战争中大显身手,屡建奇功,深受各国青睐。


    一位军事专家曾经说过:“一个国家如果拥有良好的预警机,即使作战飞机只有敌方的一半,也一样可以赢得战争。”


    在现代战争中发挥如此重要作用的预警机很早就引起了新中国军队的重视,但早期受限于技术水平和战略需要,虽然研制出了预警机,但仍不能满足需求,改革开放后,经历了数次挫折,中国终于研制出了自己的预警机并装备部队,对提高解放军三军的战斗力起了巨大的作用,被人们称为“中国人的争气机”。


    “离开了预警机,是无法应对现代空战的。”作为现代空中的核心,预警机将远程警戒雷达搭载于飞机上,用于搜索、监视空中或者海上目标,指挥并可引导本方飞机执行作战任务,就像战斗机群的“眼睛”和“大脑”一样。由于战斗机的搭载能力的不足,自身雷达性能也有限,仅仅依靠战斗机自身雷达能获得的信息也很有限。预警机一般拥有更强的搭载能力,其高性能雷达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战斗机的不足,还可以通过强大的指挥系统直接指挥战斗机群作战,从而发挥更大的作战效率。


    中国军队要想在现代条件下更好地完成对空防御作战任务以及建立一支攻防兼备的现代化空军,就必须拥有空中预警机这一不可或缺的力量倍增器。而从我国的国土面积、地形以及面临的威胁等情况来看,最好以高性能大型预警机为主。然而,获得预警机的道路对中国来说,是如此漫长又充满了挫折的荆棘之路。



    1997年,中国在详细了解了以色列“费尔康”预警机系统的性能后,认为其性能完全可以满足中国军队对预警机的要求,并且以色列也极力希望向海外市场进行销售,以扩大其在国际军火市场的影响力。在这种有利的外部条件下,中国开始与以色列进行接触,双方开始对“费尔康”系统的引进问题进行谈判。由于中国在90年代初期就已开始引进俄制伊尔-76运输机,对该机的使用及维护方面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提出了在伊尔-76运输机或A-50I预警机上加装“费尔康”系统的方案。经过数年的艰苦谈判,1998年,中国与以色列签订了一份4架预警机的合同,由中国提供4架伊尔-76运输机,以方负责在其上加装“费尔康”雷达系统,合同总值近10亿美元,平均每架近2.5亿。


    当时,要出口给中国的预警机方案采用三面有源相控阵雷达是世界首创,其性能十分先进,这让处处防范中国的美国当局十分不舒服。根据原计划,A-50I原定在2001年交付第一批2架,2003年交付最后2架。可是,就在第一批机即将交付时,美国突然向以方施加了极大的外交压力,最终迫使以色列撕毁协议,停止了与中国的合作。中国付出大笔外汇和时间后却一无所获,使中国本想在21世纪初装备预警机的计划再一次搁置。


    因为预警机而受尽屈辱的中国人没有气馁,“我们一定要把预警机搞出来!”是当时我国科研人员最常说的一句话,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中国自行研制的预警机才被人们称为“争气机”。为了不耽误中国空中力量跳跃发展的时间,也考虑到前次受制于人的教训,中央决定由中国自己研制空中预警机,被命名为“一号工程”,足以可见重视程度。通过国内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1世纪初研制成功空警-2000型预警指挥机和空警-200型早期预警机。不仅如此,这两型预警机还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的9个第一。目前,两型预警机都已加入部队服役,成为中国军队的力量倍增器,并且派生出其他出口型号,中国也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可以独立制造预警机系统的国家。


    2011年,中国向巴基斯坦空军交付了首架ZDK-03型“昆仑鹰”预警机,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以色列和瑞典之后,第五个可以整机出口预警机系统的国家。



    2011年,作为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的配套工程,我国首架直-18舰载预警直升机随之曝光。


    2012年,JZY-1型舰载预警机验证机首飞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研制出固定翼舰载预警机的国家


    2013年,我国第二代中型预警机曝光,该型预警机代表了世界预警机的最高水平之一。


    事实告诉我们,要想突破技术封锁,拥有高技术装备,依靠外人是靠不住的,最终还要靠自己的努力。事实也告诉世人,想封锁中国,围堵中国,无疑是痴人说梦,中国人的顽强和智慧,一定会让压迫中国的企图一个个破产,越阻挠越强悍,越压制越强大,这就是中国精神。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