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陆军航空兵MI-17V-7直升机

(2013-05-20 12:59:50) 下一个




    近日,我国陆军航空兵出动直升机输送新兵到高原哨所,在它的机身上出现了Ми-17В-7的文字,说明这是一架最新改进型的米-17V-7直升机,表明我国高原直升机已经开始更新换代。


    目前米-17系列直升机已经成为我国陆军航空兵装备的主力之一,在机降突击、通用运输、后勤支援、抢险救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过令人欣喜的是,我国直-20直升机的研制已经进入尾声,米-17一家独大的局面在不远的将来有希望被打破。


    我国使用米系列直升机的历史悠久,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从前苏联引进了米-4直升机,并且引进了相关技术,仿制成功国产直-5直升机,从而开启了我国直升机工业,直-5在我国直升机一直服役、生产到80年代初,虽然后来中苏分裂,我国无法继续引进前苏联直升机技术,但是仍旧可以民用的意义继续引进前苏联直升机,包括当时世界最大的米-6直升机和米-8直升机,其中后者就是米-17的前身。


    上世纪80年代,随着直-5技术的逐渐老化,国产直-8等直升机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批量生产,所以我国考虑到青藏高原等地区的使用情况,从美国引进了S-70C黑鹰直升机,它是美国西斯科基公司在美国陆军航空兵UH-60直升标准型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加大了发动机功率,具备较好的高温高原性能,有效的提高我国陆军航空兵的实力,不过后来中美关系的变化,我国无法继续引进S-70C黑鹰直升机,但是当时中国和前苏联的关系已经缓和,所以我国陆军航空兵继续引进米系列直升机。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米-17只不过是仍旧属于米-8系列,确切的说前者是后者的出口编号,在俄罗斯国内和米里设计局,米-17仍旧以米-8进行编号,所以我们会看到俄罗斯国内称呼自己的直升机仍旧是米-8XXX,而不是米-17,举一个例子,米-17基本型是米-8MT的出口型,而米-17-1则是米-8AMT的出口型,象米-17-2则是米-8MTV-3的出口型,这些飞机与早期米-8的区别在于,它们配备的是TV3-117涡轴发动机,并且尾桨在尾斜梁左侧,而早期的米-8配备的是TV2-117涡轴发动机,尾桨在尾斜梁的右侧。


    根据外电报道,我国陆军航空兵在1990年引进第一批米-17直升机,这批直升机属于基本型,由俄罗斯喀山飞机厂生产,标准为民用运输机型直升机,没有配备箔条/红外干扰系统、航空电子系统也比较简单,缺乏气象雷达等设备,也没有配备武器,装备米-17之后,我国陆军航空兵认为米-17直升机保留了前苏联直升机简单、耐用,成本低的优点,一架米-17直升机的价格只相当于黑鹰直升机的1/4之一,比较适合当时我国的国情,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就是可靠性较低,航空电子设备落后,缺乏气象和导航雷达,战场生存能力较差.高温高原性能仍旧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


    稍后我国引进了米-17-1型直升机,它是米-17的改进型,由俄罗斯另外一家米-17厂-乌兰乌德飞机厂生产,它的改进包括采用TV-3-117VM涡轴发动机,功率增加到1600KW以上,旋翼装有减振器,增加寿命一倍以上,飞机的高温高原性能有所提高,另外它的航空电子系统也得到完善,机头下增加了气象雷达,这也是识别米-17-1的一个外部特点,尾梁下增加一个多普勒导航雷达和干扰物投放系统,提高了飞机全天候条件下的飞行和导航能力。也提高了飞机的战场生存能力。


    随着米-17的大量使用,国内和国外用户很快就发现它的一个缺点就是它的舱门设计不合理,乘员离机速度太慢,米-17采用前苏联传统的蚌壳式舱门,空中打开比较困难,不有利于飞机的改进和改型,我国陆航和国外一些米-17用户在改装早期的米-17的过程中就对此问题颇为头疼,对至于出现了折掉舱门的情况一,这显然不利于飞机和乘员的安全。另外机身只有右侧有一个舱门,这样所搭载的人员离机度较慢,以一架米-17可以搭载36名士兵为例,离机时间要数分钟,而西方同类直升机机身两侧有都舱门,尾部采用液压开启的平板舱门,可在空中迅速打开,实现搭载人员的多路离机,速度就要快的多。


    为此俄罗斯喀山飞机厂对米-17进行了改进,推出了米-17V-5直升机,它主要是改进包括:采用了一个海豚型机头,里面装备有气象雷达,这样意味着它的飞行导航系统得到提高,不需要导航员通过透明的玻璃罩来确让地标。后机身舱门采用单片式液压舱门,主舱门加宽,同时在左机身又增加了一个舱门,实现了三路离机,根据俄罗斯方面的资料,米-17V-5一次投放36名士兵只需要15秒,达到了西方同类直升机的标准。新世纪我国大量进口就是这个机型。


    米-17 V-5虽然满足了我国陆航对于新型通用运输机的要求,但是它仍旧采用的是TV3-117VM发动机,由于自重增加,所以它的高温高原性能有所下降,因此无法执行高原作战任务,难以替代陆航现有的S-70C“黑鹰”直升机。为引我国陆航与俄罗斯相关厂商合作,研制了米-17V-7直升机,它最大的改进就是用BK-2500涡轴发动机取代了TV3-117VM涡轴发动机,加大了发动机功率,提高了飞机的高温高原性能。


    VK-2500涡轴发动机是俄罗斯最新的涡轴发动机,原来的编号是TV3-117-SB3,由俄罗斯克里莫夫设计局研制,也是俄罗斯第一部由总设计师名字命名的涡轴发动机,(VK即克里莫夫设计局第一任总师-弗拉基米尔-克里莫夫),从更深层次来讲,它代表了俄罗斯建立自己完整防务工业的努力,TV3-117原来俄罗斯与乌克兰共同制造,一些关键的设备如涡轮就是由乌克兰的斯奇发动机提供,目前克里莫夫已经能够自行生产。与TV3-117发动机要比,BK-2500提高了发动机功率,起飞功率可以达到1765千瓦,应急功率可以达到2000千瓦以上,有效的提高了直升机的高温高原性能。


    配备VK-2500涡轴发动机以后,米-17直升机的升限可以提高1000米,载重增加1-2吨重,同时也提高了机动、改善了机动性能,让直升机可以更加有效的在高原、高温条件下使用,尤其是米-17V-7直升机经受住了青藏高原严酷条件下的使用考验,我们知道高原空气稀薄,导致发动机进气量减少,从而影响了发动机的功率输出,举一个例子,现代涡轴直升机在4500米高度的时候,它的功率输出只相当于海平面的一半左右,加上旋翼升力特性也会降低,从而导致飞机的载荷、速度、航程等能力严重下降,根据俄方的资料,米-17V-7在青藏高原测试的时候,实用升限达到了6000米,悬停升限达到了4500米,从而实现了替代黑鹰直升机的目标。


    按照俄罗斯的消息,VK-2500涡轴发动机一个优势就是可以由现有的TV3-117发动机改进而来,改进费用较低,并且它的尺寸和安装位置与米-17现有的发动机相同,因此俄罗斯方面已经向我国陆航提出建议,在我国现有的米-17直升机进行大修的时候,对TV3-117发动机进行改进,提高到VK-2500发动机的水平,从而提高直升机的飞行性能。因此可以预见我国陆航的米-17可能都会以米-17V-7的标准进行升级。


    外界注意到我国采购的米-17系列直升机都是基本配置,几乎没有武装、装甲、干扰投放架等,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具备自行改装的能力,自然不希望为了这些设备浪费宝贵的外汇,实际上80年代我国就曾经对黑鹰直升机进行过改装,包括舱门加装机枪、增加干扰投放架,改装米-17显然更加不在话下。米-17直升机装备我国陆航以后,我国陆航对其进行了广泛的改进,先后改装了指挥直升机、对地探测直升机、通信直升机,甚至还改装了直-10武装直升机光电探测系统和火控系统的试验飞机。显现了我国陆航及航空工业对米-17的改装已经得心应手。


    米-17在我国陆航最引人注目的改进就是加装国产武器装备,最初我国陆航在有关厂所的配合完成了米-17加装国产航空火箭及配套火控系统的工作,根据相关资料,我国陆航米-17加装的国产航空火箭有两种,一种是HF-25型57毫米航空火箭发射器,备弹18枚,还有就是HF-7D型90毫米航空火箭发射器,备弹7枚,米-17一次最多可以挂载6个HF-25型发射器,可以向目标发射108枚航空火箭,它的攻击能力还是非常大,为了弥补57毫米航空火箭杀伤能力不足的缺点,我国陆航米-17还将两个HF-25型发射器替换成HF-7D,这样一次发射的航空火箭数量虽然下降到84枚,但是攻击威力却大为提高。


    前面说过米-17一个令人比较大的缺点就是夜战能力不足,缺乏现代化夜晚系统,为此我国陆航为米-17加装了光电吊舱,它由前视红外探测系统、CCD摄像机、激光测距仪等组成,飞行员也配备了夜视镜,具备昼夜全天候探测目标的能力,提高了米-17的夜晚及恶劣气候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尤其重要的是它为米-17配备机载精确制导武器打下了基础,前面说过我国陆航曾经在米-17上面测试直-10的探测、火控系统及机载武器,近期海外媒体我国陆航的米-17也开始加装蓝箭-7机载反坦克导弹,它采用半主动激光制导方式,最大射程7公里,破甲能力1400毫米,可以对付第三代主战坦克,根据相关报道,一架米-17最多可以挂载8枚蓝箭-7反坦克导弹,可以有效的提高米-17的对地攻击能力,另外米-17还可以挂载国产TY-90直升机空战导弹,增强了它的自卫能力。另外我国还对米-17进行了其他的改进,包括加装国产通信、导航系统、红外干扰机和干扰物投放架等等,这些都提高了我国陆航米-17的作战能力,还避免了对国外的依赖。


    许多人可能感觉奇怪,我国陆航一直在持续大规模采购米-17直升机,为什么不引进技术生产呢?实际上我国蓝天飞机公司的确组装过米-17直升机,但是最终放弃了,究其原因,笔者觉得问题还是出在发动机上面,对于我国目前的工业水平,研制一型与米-17相当地直升机没有任何问题,但是研制一型与VK-2500发动机相当的发动机难度就相当大,也就是国产化米-17不可能避免的要涉及到发动机的国产化。


    众所周知,上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通过对外技术交流和合作,大量引进西方的标准和技术,因此在90年代就曾经出现过是继续按照西方标准研制新一代发动机,还是仿制俄罗斯发动机的争论,结果就是如果把现有的体系推倒重来,代价太大,并且俄罗斯本身也在向西方标准靠拢,以直升机发动机为例,我国当时引进了法国的阿赫耶发动机,90年代继续进行了补充协议,引进了阿赫耶2系列发动机,新世纪与法国联合研制了涡轴16等发动机,这样实际上已经弥补了我国发展直升机一个最重要的短板,因此随着涡轴-16的研制成功,我国新一代直升机已经呼之欲出。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陆航和航空工业可能还是把米-17视为一个过渡型的装备,而是集中精力突破发动机,进而研制国产新型通用直升机,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应该说这个决策是正确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