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转:中国海军056型轻护之我见

(2012-05-23 18:04:48) 下一个



广大军迷翘首以待的056轻型护卫舰首舰终于在今天凌晨下水了!值得庆贺!这是中国海军第一型近海主力舰,它的下水意味着中国近海舰队实力的彻底改观,中国海军的远海舰队可以放心的走向深蓝!

这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款跑得远(可轻松巡航南沙),呆得住(自持力强,抗大风浪),不吃亏(吨位适中,反舰对潜,防空反导,能力全面),买得起(造价低廉),装得多(生产周期短,可大批量产)的上好战舰!

自从056型轻护曝光以来,一直有人说它没用,果真这样吗?本人是这样看的:

黄岩岛事件已经证明,中国海军的控制范围已经与十几二十年前相比扩大了很多,周边国家的海军装备这些年来也有相当程度的提升,037之类的小艇无论从航程、适航性、武器装备都已经不堪应付,054系列虽然不错,但是成本确实太高,海军的东西没有不烧钱的,中国经济现在虽然号称世界老二,但钱再多也经不起这样烧,054系列主要还是负担舰队远洋反潜护卫作用,如果代替数量庞大且逐渐老旧的037系列,用来执行近海巡逻非常不划算,这就是056存在的理由,056装备先进,具备强大的对舰攻击能力和有效的防空自卫能力,也具备灵活使用舰载直升机和无人机的能力,可以在航空兵的掩护下在所有领海及毗连区执行任务,加上模块化设计,任务选择的灵活性远胜前辈。056或者其发展型号更具有极大的外贸潜力,适合很多发展中国家海军的要求,从这方面来看,它与空军的“枭龙”战机有异曲同工之处!

056的重要意义在于这个其舰体平台,随着我国海军大型化、远洋化,突破第一岛链,甚至第二岛链,已经不是问题。

过去,由于大型舰只缺乏,被誉为海上轻骑兵的037系列承担着很大压力,填补了很多空白区域。就中国周边现在几乎到处是争端的现状来说,黄海和南北韩,东海和日本,南海和菲律宾、越南等东盟国家都有争端。一方面,加大渔政,海监,海巡,海警等力量的整合和壮大,建造更多更大的行政执法船;另一个方面,作为正规的军事力量,海军必须具有相应的可以遂行各种任务的军舰,单靠052、054这些大型舰只,一是忙不过来,二是大材小用,而近海巡逻,要求要有一定的数量保证,这就需要轻护这种平台。由此可见,056这种轻护将会大量建造,长远来看,如果算上出口,056及其后续改进型的建造数量估计会有上百艘。

另外,从某种意义上说,056型轻护与美军的 LCS濒海战斗舰有一定的可比性,为了进一步阐明其内在联系,特转载一位网友的帖子,作为参考:

从LCS濒海战斗舰***海军未来轻型护卫舰

进入二十一世纪,已经成为海上霸主的美国海军将不会再面临大洋上的决战场面,其主要的威胁是那些靠近陆地的浅海区域,包括大量的小型高速舰艇、常规柴电潜艇、水雷和岸基航空兵的攻击,此外,为配合美国的全球战略,海军能够快速部署到指定战区,需要有一种战舰能够在主力舰队到达之前开辟安全通道,并支持其它兵种的军事行动,由此就催生了濒海战斗舰(Littoral Combat Ship)的概念。

2004年5月27日美国国防部宣布,由洛克希德-马丁、通用动力以及雷神公司中的初步设计方案中的一到二个作为最终合同的选择。目前为止,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LCS一号舰“自由号”已经于2006年下水,从而拉开了未来30年美国海军发展计划的序幕。

美国海军对LCS的要求是,能够以至少达到40节的平均航速航行超过3500英里的距离,并且能够在海上有自持能力;作为主力舰队的补充并不需要具有多用途能力,但是可以围绕作战使命而进行快速任务模块重新配置;有投放和回收无人作战平台的能力,既可以与主力舰队配合作战,也能够独立完成任务;作为作战网络的一个节点,可以与海军战术飞机、舰艇、潜艇和其它联合部队共享战场信息,能够迅速战胜来自敌方的非对称威胁。

从已下水的“自由号”可以看出,LCS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隐身、高速和模块化。重视对武器的隐身化是美国一贯传统,在已服役的DDG51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上就体现了领先世界的隐身技术和思路,船体和上层建筑都有一定倾角以散射雷达波束;由于使用多功能平面相控阵雷达,桅杆上的负重要求也大为减轻,可以做成同样具有倾角的轻型多面体桅杆;使用多功能垂直发射装置,改善了甲板以上武器的凌乱布局;再辅之以雷达吸波涂料和高效燃气冷却装置,使之成为一代隐身战舰的典范之作。DDG51之后随着美国海军战略的调整,更多任务将在近海区域执行,将面对更多不对称的威胁,因而对舰船的隐身提出更高的要求,设计出令世人震惊的F-117和F-22隐形战机的洛马公司,自然更精于此道,“自由号”就是一件新的杰作。从照片可以看出,DDG51尚存的一些阻碍隐身性能的设计基本上全部消失,细节的考虑更是精益求精,几乎找不到可以直接反射雷达波的平面,甚至连主炮的炮管都是隐身设计。“自由号”的舰壳和上层建筑的材料为高级铝合金,主要结构采用钢制材料,一些部位采用复合材料。优秀的船体设计使其在恶劣海况下具有更好的低速航行性能,从而有利于直升机/无人机的安全起降。该舰后部直升机甲板下还装备有折叠跳板,可以进行轻型装甲车辆、火炮等装备的滚装运输。此外就是高速燃气轮机和喷水推进技术的运用,目前欧洲在新建造的小型舰艇上普遍使用喷水推进,一方面是由于船用燃气轮机的效率随技术的发展大为提高,传动装置和喷水推进器的技术也日新月异,另一方面对于在近岸浅海区域航行的舰船来说,喷水推进的效果更好,再加上喷水推进水下振动和声响更低,有利于舰船的隐蔽。“自由号”所使用的由2台MT-30燃气轮机带动的喷水推进装置,可以使近2800吨的船体以超乎寻常的45至50节的高速巡航,最快航速可以达到60节,这几乎是一些小型高速快艇的航速,可见“自由号”在近海区域面对高速来袭的快艇也能够灵活摆脱,即便是躲避水下潜艇的鱼雷攻击也成为可能。

“自由号”LCS最值得称道的是模块化多任务能力,可以轻易地在岸上或其他设施上进行重新配置,因此能承担各种不同的使命。

LCS最主要的任务使命是反潜战、水雷战和反水面战,都将通过不同的“任务模块”来完成。在反潜战模块中,主要是利用LCS的高速航行能力切断敌方潜艇接近路径,包括一架配备声呐、声呐浮标和鱼雷的MH-60R型反潜直升机、反潜无人机、携带传感器和发射武器的RQ-8型“火力侦察兵”无人机、声纳测距系统以及用于探测潜艇潜望镜的垂直起降无人机。水雷战模块中,包括一架MH-60R直升机、无人水面航行器、遥控猎雷系统、无人水下航行器、垂直起降的无人机。反水面战模块中,舰上将配备一门舰炮,并能搭载一架安装有光电/红外传感器和“狱火”导弹、机枪、火箭弹的MH-60R型直升机,舰上还计划采用配备了光电/红外传感器和机载武器的垂直起降无人机和无人水面航行器等。除此之外,美国海军还打算未来在LCS平台上开发海警、侦察、搜索、人员运输以及反恐特种作战模块,看来的确是对LCS的近海能力充满了信心。

同样是处于新世纪转型阶段的中国海军,所面临的是众多老型护卫、猎潜、猎雷舰艇,无论是寿命和性能都已不能适合当前近海安全形势的要求,如果靠建造类似054型的大型多功能护卫舰来进行替换既无必要也不可能。而LCS的出现,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思路,那就是设计建造一种多模块的轻型护卫舰平台,根据不同的使命配置作战模块,既减少成本,又可以快速应对各种威胁。此外LCS对隐身和高速性能的重视,网状战斗力量分布共同作战方式,以及相应武器装备的配置,都是中国未来轻型护卫舰值得借鉴的。与LCS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中国海军的轻护并不需要具有跨洋远距离部署能力,因而吨位可以做的更小,在满足安装相应动力装置和武器模块空间大小的前提下,1500吨左右的标准排水量已经足够完成各种独立作战任务。吨位小的舰船优点相对而言更多,相应减小的舰体尺寸更有利于隐身,使用相同的动力装置可以达到更高的航速,更适合浅海操作,甚至可以行驶进内河作战,尤其对于拥有漫长海岸线的中国来说,需要更多的舰船来执行防御任务,而小排量的舰船相对而言便于大量制造。

中国未来轻护最主要的使命几乎与LCS相同,基本上也是以反潜、反水雷和反舰为主,模块化设计也应该围绕这三个使命进行。把之前中国海军的所有舰船一字排开,几乎找不到一种有比较突出的反潜能力,即便有也是应景而已,声纳探测设备和对潜攻击手段都相对落后且数量不足,而中国海军所面临的潜艇威胁却是与日俱增,尤其在面对美日的先进潜艇时,以目前的反潜实力而言,军舰不能出港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因此需要一种专业的反潜平台来保障主力舰队和运输船队的航线安全。同样的威胁来自水雷,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如何在实施大规模登陆之前清扫出一片安全的水域,仅靠目前的扫雷舰艇是难以完成实战需求的,而正在建造的专业扫雷舰船数目不多,而且隐身性能、防卫能力和航速都存在缺陷,生存能力差,如果能在轻护上安装扫雷模块,上述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至于轻护反舰模块,反舰本来不是轻护的主要使命,按照中国海军的传统,反舰力量一向是主导,已有的任何一种大型战斗舰船的反舰能力总是最突出的,因此轻护并不需要具备重型远程反舰能力,只要求能够歼灭小型舰艇,一般使用中小口径舰炮,舰载或者直升机携带小型反舰导弹即可。

要顺利完成上述三种作战任务,除了快速重新配置任务模块的能力外,具有相当的隐身能力和高速航行能力也是关键因素。舰船隐身是当今潮流也是难题,一般外形要设计成不规则的倾斜多面体组合,交界做成圆弧状,以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因此相应的炮塔、舰桥、桅杆、天线、烟囱等部位都要重新设计,尤其是各种天线的安置如何考虑隐身效果将是轻护设计时需要重点注意的,而这在以往的舰船上一直是遭到病诟的。从LCS的设计可以看出,适合近海高速航行的动力装置非由燃气轮机带动的喷水推进莫属,而且喷水推进对舰船的隐身效果以及航行于雷区的安全性都有莫大的好处。

武器

“自由号”LCS上的基本武器是一门美国联合防务公司生产的MK110式57毫米隐形舰炮,MK110式57毫米舰炮能够精确地连发射击具有高杀伤力的预制破片可编程近炸引信(3P)弹,用于摧毁空中、海面和地面目标,射速为220发/分,射程为14.5千米。此外用于防空的是一套雷神公司新推出的SeaRAM舰载自卫系统,它是使用“密集阵”的基座,将6管加特林机炮换成11联装RAM导弹发射筒,同时使用原有的动力和搜索跟踪雷达。SeaRAM系统使用的导弹是改进型RIM-116导弹,该导弹使用红外/被动雷达复合寻的,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除基本配备之外的其它武器装备都出现在各个任务模块上,使得LCS真正成为一个海上多面手。

作为模块化建造的轻护,也只需要具备基本的自卫武器就足够了,中国的57毫米舰炮技术落后,弹药单一,肯定不会是轻护的选择,从054改型安装的76毫米主炮可以看出,中国已经认可引进的AK176技术,未来在中小型舰船上会得到普遍应用。至于100毫米主炮并不适合轻护这种小型舰船,而且对于防空来说,76毫米炮射速更高,拦截窗口更大,对舰对岸攻击100毫米炮与76毫米炮相比也不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来,因此新型76毫米炮将会是轻护的必然选择。近程防空用630或者730炮都是选项,而且都是成熟的模块化装备,但是近防炮的缺点是只能依靠持续火力拦截来袭导弹的弹道,对付多批次的目标能力欠缺,这方面远不如导弹,这也是LCS舍“密集阵”而取海拉姆的原因。在没有多功能共架垂直发射装置之前,单独为近程舰空导弹预留垂直发射装置空间对于体积本来就比较小的轻护来说过于奢侈了,而HHQ7已经是成熟装备,抗干扰能力强而且具有拦截掠海目标的能力,因此在重新设计具有隐身外形的发射装置后,把HHQ7装上轻护倒是个不错的方案。

模块化

在LCS的“可配置使命模块”中,通过岸上或者海上辅助平台的重新配置,可以轻易组装和搭配不同的武器,完成反舰、反潜和水雷战任务,以期快速应对不同的非对称濒海威胁。除上述三种主要任务外,在LCS的设计中也考虑到其它模块的兼容性,比如侦察、监视、反海盗以及储存运输模块,使LCS成为真正的多面手。

目前,中国海军大多数老旧的舰船已经很难适应国际形势和军事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的环境,其中包括大量早期建造的猎潜艇、护卫艇、导弹艇以及护卫舰,这些舰艇曾经为保卫中国近海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其性能和技术水平已经不能满足当今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环境的要求,而且由于设计上的缺陷,对其进行现代化升级改进的可能性也很小,用新型的舰艇进行替换势在必行。前一阶段的造舰高潮表明了中国正在致力于打造一支能够突破第一岛链的蓝水海军,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立在东北半球的优势海军,保卫日趋紧张的石油航道,是长远的国家策略。然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海军更多将要面对的是近海的攻防任务,台湾海峡、朝鲜半岛、东海油田、南海岛礁的复杂局势,漫长海岸线的防御,战时登陆作战的协同进攻,周边国家地区日益严重的潜艇威胁,甚至出没于海上运输航线的海盗,以及远道而来入侵近海的美国LCS,都是必须要正视的问题,这些都要具备各类作战功能的舰艇来解决。中国虽然已经开始建造类似054型的先进多功能护卫舰,拥有对空、面、潜各类攻击防御手段,但其高昂的成本决定了不可能大量建造,只能作为主力舰队的辅助攻防力量存在。此外,多功能舰艇的还有平时使用效率不高,战时又需要大量不同功能的问题,如果再建造大量不同单一功能的舰艇,无疑是浪费了有限的军费,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建造一种统一的轻型护卫舰作战平台,通过可以快速替换的任务模块,来保证不同作战需求,同时降低舰艇的建造数量,使海军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尽可能提高舰艇的性能。

模块化建造舰船的好处是,由于武器和电子装备的模块化,设计、生产、安装和试验的周期都能够缩短;由于接口的标准化,模块替换、改装和维护简易省时,符合战时需求;通过模块的重新配置实现一个平台多种功能,在大多数战场环境中,使得较小的舰艇能够达成大型多功能护卫舰的作战效能;由于成本相对低廉,即便遭到攻击,损失也远小于大型多功能护卫舰,作战消费比高;根据不同的任务模块选择替换不同的操控人员,从而保证人员专业化以及舰艇持续战斗力。

中国从80年代就开始着手舰船模块化建造的研究,几十年来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成果和经验,如今已到了成熟应用阶段,一批分属不同体系的模块化装备陆续出现在了各类舰船上,值得一提的是武器模块,已经在新建的舰队中崭露头角。对未来的轻护来说,武器装备模块化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无论从理论还是现实来看,未来轻护至少应该具有与LCS相类似的三种模块,即反舰/对岸、反潜和反水雷模块。

中国反舰武器装备种类最多,相对性能也最为先进成熟,若干种亚音速、超音速反舰导弹都能够作为反舰模块中武器的选择,反舰模块的核心是发射单元,如果能完成发射单元的垂直化,以及多种导弹的共架发射,甚至连发射模块都不用换装,根据不同任务直接装载不同的导弹,就能使通用型轻护成为现实。当然,轻护的反舰使命没有主力舰队那样突出,一般将要面对的主要是巡逻艇级别的对手,不值得动用大型反舰导弹,比较合适的选择是舰载直升机上的轻型反舰导弹,甚至使用主炮就能有效摧毁目标,垂直发射装置的空间将更多会留给反潜、防空导弹以及对陆攻击的巡航导弹使用。

反潜模块化武器组合里,配备声呐接收识别装置、声呐浮标和反潜鱼雷的反潜直升机是必须的,直九和卡-28都是不错的选择,其中卡-28留空时间长,负载大,还可以安装潜望镜雷达探测设备,性能更胜一筹。这两种直升机平台稍加改装也能完成反舰中继和侦察,甚至能够独立完成攻击小型舰艇的任务。有时候反潜模块和反舰模块可以使用相同的武器发射单元来进一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能,例如多联装垂直发射系统,以及我们在改装后的516舰上看到的那种多管火箭发射装置,毫无疑问,这种具有对舰和对陆打击能力的多管火箭发射装置已经是模块化的,整合发射反潜火箭能力后成为多功能发射装置也是轻而易举而且是在短期内切实可行的,当然这种装置是个巨大的雷达波反射面,对于追求隐身效果的轻护来说是个障碍,未来肯定会被垂直发射装置所取代。

反水雷模块的重点是远离水雷区域,因此直升机和无人水面/水下航行器是模块中的核心。成熟的拖曳声纳探测/猎雷系统已经出现在053型护卫舰上,在新型轻护上使用已不成问题,关键是如何整合到舰载直升机,以及研制能够配备扫雷装置的远程遥控无人水面/水下航行器,当使用无人扫雷具时该模块应具备投放与回收装置,以及指挥、控制和显示系统,这样就能使轻护在远离水雷威胁的区域,使用多种手段清除各类水雷威胁。

其它的功能模块至少近期不是中国海军的轻护所要考虑的,类似LCS上的侦搜、海警、运输、特战等模块,完全可以把退役的舰艇拆除重型武器进行改装后用来执行新的使命以发挥余热。

未来新一代的轻护应该是中国海军第一种在建造船体时就完全考虑到功能模块与平台集成的军舰,要针对武器模块对平台进行区域化、标准化设计,使武器模块在安装调试和重新配置时不影响其它部分。此外水、电、气等供给保障系统除了需要具备标准化接口外也要保证模块的升级改装余地。更为令人挠头的是国内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模块标准化界面设计规范,用以实现武器模块与平台之间的标准对接。因此,可以通过建造新型轻型护卫舰这个契机,带动海军军工部门实施舰船系统工程界面的标准化,走上舰船模块化设计的道路。

隐身

从中国海军近年来建造的新型舰艇可以发现,对隐身技术的追求一直没有中断过。051B型导弹驱逐舰虽然离真正意义上的隐身军舰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在建造船体时已经带入隐身概念,上层建筑普遍有一定角度的内倾,改装后的前100毫米主炮塔也重新设计成隐身结构,整个外形对雷达波隐身效果比之前的各型军舰有了很大的提升。到052型驱逐舰出现时,隐身技术的使用已经贯通全舰,设计时采用了全封闭舰体,侧壁倾斜,圆弧过渡转角,曲面钢板代替平面钢板,鱼雷发射管和救生艇内置等一系列措施,使全舰雷达反射信号显著降低;燃气轮机产生的废气采用水冷装置,经过海水冷却后排放,使烟囱的红外特征大幅下降,此外,动力舱采用护垫和涂覆等多种隔热措施来抑制红外辐射;动力和传动机构上使用减震降噪装置,应对水下声纳探测手段;舰体表面涂装雷达波吸收材料。总体而言,052型驱逐舰以及同时出现的054型护卫舰的隐身性能再上一个台阶,已经真正跻身隐身舰艇行列,但是技术上的缺陷还是造成不少的困扰,例如各种导弹和火箭发射架,琳琅满目的电子设备,都使隐身效果打了折扣,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当022型高速穿浪型导弹艇下水时,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将隐身技术发挥到极至的水面武器。022型采用一体化隐身设计,轮廓低矮扁平,突出部位包括桅杆和6管30毫米近防炮也都具备倾斜的隐身外形,驾驶台窗口做成类似美国F-117隐形战斗攻击机的锯齿形边框,用以散射雷达波束,水面以上没有排气口,红外辐射降至最低。作为一种小型突击舰艇,022型不需要安装大量探测装置,仅靠战术数据链接受大型舰艇或预警机提供的数据就可以遂行攻击任务,因此舰体和桅杆上相当简洁,对隐身作用也是不小的贡献。同时022型没有采用传统的螺旋桨叶推进方式,而是使用4台喷水推进器,好处是高速航行时的噪音和震动低的多,更不易被敌方探测到,加上新型的防红外海洋迷彩,将自身的可被探测几率降到最低。022型导弹艇吸收了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隐身手段,完全突破了传统概念的水面作战舰艇模式,对中国海军来说是一种技术革命的装备,也可能同样是海战战术革命的开始,它的出现也受到了全球军事观察家的瞩目。

我们可以认为022型是对中国所掌握的舰艇隐身技术的认证,也是对未来轻型护卫舰设计的技术探索。从LCS可以看出隐身技术的运用已经是下一代军用舰船的潮流,从LCS的任务使命来看也极有可能成为未来轻护的敌手,在隐身技术方面赶上或者超过对手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里,我们可以来预测一下未来轻护的船体结构和隐身方案。从降低技术风险的角度看,单体船更成熟,全世界范围里也是多数选择,而且在已经有了054型护卫舰隐身设计经验的前提下,将054型船体适当缩小,就是个不错的选择。然而从技术创新和技术超越的视角来看,把022型高速穿浪导弹艇尺寸相应放大,将是更好的选择。022型无论从船型结构还是技术运用,都更适合未来轻护的任务使命。同样赋予在近海的作战使命,同样需要隐身、高速、适合浅海航行的能力,而且,当轻护的吨位放大到1500吨级别的时候,022型因吨位太小而适航海区仅限于近岸的缺点也能够得到解决。022型上存在一些制约隐身效果的设计,例如一些扶手和梯子,暴露的艏锚,玻璃上的刮水器,突兀的光电探测装置,都不应该再在轻护上出现。从技术上来说解决这些问题并非难事,可能对于022型这种小艇来说,不值得为此增加成本,而在更大吨位的轻护上应该得到有效处理。

总之,以022型高速穿浪导弹艇为蓝本建造未来的轻型护卫舰,通过侧壁倾斜设计和涂覆吸波材料,采用减振降噪和喷水推进,对废气的海水冷却处理,使用数据链和被动侦察装备等多种手段,使之成为一型具有高度隐身效果的舰船。

动力

LCS需要在战时先主力舰队一步快速部署到战区开辟安全通道,而且在反潜作战和躲避敌方攻击时都需要快速和机动性能,这一切都是依靠强劲的动力系统来提供保障。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建造的LCS选用2台最大功率36兆瓦的罗尔斯罗依斯MT30燃气轮机和2台卡特皮勒16PA6B STC柴油机,用以驱动4个Kamewa喷水推进器,可以让排水量2800吨的LCS达到惊人的50节航速。

中国的轻护与LCS有着不同的使命,并不需要跨洋远距离快速到达,但LCS的高速航行能力确是值得轻护所借鉴的。无论从攻击还是防御角度看,拥有高速航行能力的舰艇无疑是占有优势的,尤其是对于具有作战任务模块化能力的舰艇来说,高速到达指定区域的能力使模块化的好处更大地发挥出来。轻护的一大对手是一些高速的小型舰艇,甚至可能就是LCS,面对这些对手,自身的高速航行能力也是确保攻防主动的因素之一。同样,在敌方潜艇威胁区域活动时,具有高速航行能力的轻护既可以快速移动到潜艇的航线上进行阻击,也可以相对容易地摆脱来自潜艇的鱼雷攻击。高速航行能力和机动性还是应对躲避空中搜索,对抗来袭导弹,以及规避水雷的有力保障。

中国海军以往的舰船上出现过全柴、全燃和柴燃联合(CODAG)等各类动力装置,目前国内已经能够生产船用大功率高速柴油机,作为一型轻型护卫舰的主机也能满足基本要求,如果采用054型护卫舰的动力,2台12缸MTU柴油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至少可以达到MT30燃气轮机的一半,可以带动2000吨左右的舰船以35节左右的航速行进。

然而,根据上述作战任务分析,轻护的最高航速应该不少于45节,而1500吨的轻护要达到45节甚至50节以上的航速,似乎采用柴燃联合动力装置更为合理些。中国近年在燃气轮机的研究上有了长足的进步,理论上已经可以制造大功率船用燃气轮机,主要是如何在增大功率的同时如何降低油耗,增加寿命,此外在可靠性、可利用性和可维修性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在引进乌克兰GT25000生产技术后,国内的相关厂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攻关,解决了一系列材料加工工艺难题,使燃气轮机的生产技术水平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同时也初步解决了以往由于动力不足而限制国产舰船吨位的问题,因此轻护至少可以选择GT25000作为动力装置。至于喷水推进器,从历次船舶展上的资料可以发现,国内的喷水推进装置已经小有成就,应用在很多小型平台上,我们所看到的022型高速导弹艇也使用了喷水推进器,可供轻护使用的大型喷水推进器是否存在从公开的资料上无法找到,但是可以相信这种技术应该不是很难做到,况且Kamewa与中国船舶界一向有着良好的业务关系,国产船舶上使用了很多Kamewa的推进装置,所以引进Kamewa的喷水推进器也是个选择。

引进技术生产的MTU956系列船用高速柴油机已经装备在中国海军的舰船上,未来轻护也必定会使用这种成熟可靠的产品作为辅助动力。

结尾

如果不出意外,中国海军未来的轻型护卫舰一定会追随LCS的脚步,在已有技术能力的基础上,打造成一型具有高度隐身能力,高机动性,多用途模块化,相对廉价适合大量建造的作战平台,成为继远洋舰队之后另一支令人生畏的海上力量,在中国近海建立一片安全的水域,同样也能够对来自大洋对岸的LCS造成致命的打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