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英报:美国试图重返亚洲核心 前提是不惹恼中国

(2011-08-04 18:23:34) 下一个
美国的战略是,在不惹恼中国的情况下,悄悄返回亚太地区的核心。这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在希拉里战战兢兢地踏上中国内地之前,她在香港的一篇演讲暴露了美国这一微妙的政策目标。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穿过香港和深圳的边境,与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会晤。人们对此的解读可能过多。但美国国务卿通过“后门”进入这个全球第二重要的国家,似乎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美国正寻求在亚太地区重建更强大的影响力,这一地区在小布什主政时期遭到相对忽视。美国希望该地区的贸易和外交关系符合国际准则(爱挖苦的人可能会说是美国准则)。但时代已变。该地区事务在越来越大程度上正按照中国的条件开展。例如,希拉里去年在越南的一次亚洲安全会议上表示,美国乐于在中国及其南海邻国之间的争议中担任调停角色,对此中国政府作出愤怒反弹。尽管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外交和经济方面仍具有重大影响力,但美国无法像以前那样直截了当地维护其利益。

美国的战略是,在不惹恼中国的情况下,悄悄返回亚太地区的核心。这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在希拉里战战兢兢地踏上中国内地之前,她在香港的一篇演讲暴露了美国这一微妙的政策目标。题为“亚太繁荣的原则”的这篇演讲,巧妙地避免提及中国,即使字里行间说的都是中国。出于对北京方面的尊重,她甚至在谈及香港时都用词谨慎。

这篇演讲的很多内容都聚焦于贸易政策。她表示,经济是“我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点”,但潜台词中有不少更具战略性的主题。二战后,美国对亚洲安全和贸易做出坚定承诺,“保障”了亚洲的日趋繁荣。她表示:“我们曾帮助日本和韩国重建,我们曾巡逻于亚洲的海上航道,以保护航行自由,我们曾推动全球航运,还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或许有人认为,她只是在谈论过去,但希拉里明确表示,美国有意在未来实行类似的政策。“我们是亚洲的一支常驻力量,不仅是一支外交或军事力量,还是一支常驻经济力量,我们会留在这里。”

然而,在中国崛起成为一个新兴强国之际,美国将如何影响区域规则?参照美国前助理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提出的“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这一理念,她的部分答案是让整个亚洲(尤其是中国)融入一个基于规则的贸易体系。希拉里表示:“我们必须就规则和原则达成一致,为未来几十年我们的经济关系奠定基础。”

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这一战略的一部分。拥有10个成员国的东盟是该地区最有凝聚力的贸易集团;10年来,亚太地区已签订不少于100项贸易协定。今年1月,东盟与中国达成一项自由贸易协定,这让中国企业以优惠条件进入这个规模达6亿人的市场。美国正作为局外人旁观。

美国自己的区域贸易政策有些混乱。美国曾在2007年与韩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但至今仍未获得美国国会的批准。由21个成员国组成的庞大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美国是其核心成员国——距离达成自贸协定还有很多年。希拉里似乎把更多希望寄予APEC的9个成员国组成的一个小集团——包括澳大利亚、智利、新加坡和美国——达成单独的自由贸易协定,即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但如果没有日本参加,这一小型俱乐部的影响力不会很大。即便日本被说服加入该组织,TPP也只是一粒小种子,难以长成一棵区域性的大树。

的确,美国若希望保持其影响力,就必须继续投入地区贸易议题。但是,让中国遵守规则将更为困难。另外,一些问题更为紧迫。在希拉里访问深圳这一天,有新闻称,两架中国战斗机最近曾越过台湾海峡中线驱赶一架美军侦察机。这一新闻爆出的时间可能只是巧合。但很明显,美国在中国周边地区随心所欲的能力已今不如昔。

□摘编自英国《金融时报》

○作者 戴维·皮林 ○翻译 梁艳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