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成“替罪羊”,美国社会将怨气撒向中国

(2011-08-17 17:30:51) 下一个
“茶党的后台是中国共产党吗?”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诺亚·费德曼14日在彭博社网站上撰文提出一个这样的火爆问题,折射出美国国内政治的一个危险动向:试图将国内不满引导成对中国的怨气。“茶党”最近在美国被很多人抨击为搞乱国家的“祸首”,它加剧的政治僵局连同债务危机、经济低迷等一长串问题使美国社会的怨气像一个不断膨胀的气球,不知道会炸到谁。美国不少人抱怨奥巴马政府领导不力,但下届总统大选要到明年11月才投票,借投票撒气显得“远水解不了近渴”。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被一些美国媒体和专家拎了出来。CNN知名主持人扎卡利亚15日撰文回击中国对美国债务问题的批评,强调中国没帮美国的忙,而是美国在帮中国;同一天的丹维尔商业新闻网呼吁美国人购买美国货,“这样我们就能好起来”;《沙龙》杂志甚至透露五角大楼正设法修订“空海一体战”的概念,专门针对中国。美中紧张显然远没到爆发冲突的程度,但正如埃及《民族之声报》副总编阿塔15日所说,从“担心”到“敌视”,隔的不是一张纸,但也不是一座山,美国和中国都不能忽视这种危险的迹象。

美国出现将不满引向中国的迹象

“当1972年尼克松历史性访问中国的时候,他可能无法预料到,当时这个经济政策一团糟的国家在短短不到40年的时间里就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并且还在督促美国采取更负责的财政政策”。15日,自称向全世界3.4亿人提供新闻的美国CNBC新闻网这样写道。这篇文章预测“债务危机可能成为美中的拐点”,它罗列了中国官方媒体大胆扣给美国的“国债上瘾”、“短视”、“政治混沌”等帽子,声称现在存在多个美中关系改变的“阴谋论版本”,而中国手中持有的大量美国国债,“是所有阴谋论的基石”。

CNBC 新闻网的长文有意无意地漏掉了在“拐点”时刻美国一些人向中国转嫁国内不满的事实。哈佛大学学者费德曼14日在彭博新闻网撰文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茶党的后台是中国共产党吗?”“茶党”在美国是怎样的一群人呢?按《纽约时报》的说法,那是一帮穿着“自杀背心”、“对美国人民发动圣战”的人,“美国人对茶党深恶痛绝。茶党拒不妥协,一定要求加大削减支出,而且几乎是以破坏美国最为贵重的资产之一——美国的信誉为乐。”费德曼尽管在文中没有把中国共产党指为茶党后台,但他以这种方式提出问题的动机耐人寻味。在过去一个月内,很多美国人正对华盛顿的政治僵局怒不可遏,将茶党视为造成僵局的“祸首”。从上周开始,美国媒体还纷纷指责中国,称对美国债务问题中国也有责任,《华盛顿时报》甚至把中国以及给美国降级的标普称为“无赖”。

CNN节目主持人扎卡利亚15日撰文强调“中国没有帮美国的忙”,称中国如果不再购买美债,人民币币值就会上升,中国出口压力增加,中国的就业会下降。“别理会中国在给美国帮大忙的说法。事实上,他们别无选择。说我们在帮他们还差不多”。扎卡利亚称,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数字显示,美国每天付给中国约7400万美元债务利息。这意味着华盛顿每秒钟要给北京833美元。1969年-1981年间曾在白宫和财政部任职的美国经济学家伯格斯坦甚至批评中国为“二战之后甚至是有史以来保护主义最严重的国家”,还敦促财政部正式将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

远在俄罗斯的《莫斯科时报》评论说,随着美国经济滑入新的衰退,一个适合的外国敌人将是经济和政治上的必须。美国传统基金会称,谴责另一个国家比批评国内政策要容易得多,美国一些想寻找经济替罪羊的人经常宣扬中国对美国经济的重要,“中国对美国的重要性经常因为政治原因而被高估”。法国《阿格拉之声》认为,尽管中国人强调“中国有权维护自身利益”,并对美国提出批评,但对美国人而言显然是不小的刺激。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人利用无所不能的金融霸权总能轻松战胜一切挑战,这让他们变得更难经受挫折。

CNBC 新闻网15日想象了这样的剧情: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一直困扰西方世界,最后爆发一场危机,比如西方封锁中国从中东进口石油的渠道,而这最后的结果就是导致全面开战。美国《亨利埃塔邮报》14日以“美中要发生冲突吗”为题写道,当世界其他国家沉睡时,“沉睡的巨人(中国)”苏醒了,它利用了我们分心于利比亚、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地的事实。当我们对这个潜在对手负债时,“与敌共眠”这一词语有了新的含义。从官方层面讲,美国假装认为中国乐善好施,就像一名艺术家看待其赞助人一样。文章说,别弄错了,中国政府并非乐善好施。眼下似乎是看不见的线,但将来会逐渐变为危险的绳索,控制权握在中国一端, “最终消灭我们的超级大国地位”。美国政论杂志“沙龙”网站13日披露,五角大楼官员正设法修订一个被称为空海一体战的概念,专门针对中国,从而粉碎了华盛顿声称没有计划阻止其新兴亚洲对手的老调。文章说,美国海军的一个“中国整合小组”正致力于将(空海一体战)的经验用于与中国的潜在冲突。

中国容易成“替罪羊”

《莫斯科时报》称,“迄今,从奥巴马的言行来看,他缺少推诿责任、制造全民敌人的政治手腕。但共和党在这方面可没那么斯文,奥巴马的继任者可能更加肮脏。”

美国《费城问询者报》14日这样形容华盛顿现在的混乱:如果乔治·华盛顿目睹如今首都的两党斗争,他或许会要求把自己的名字从这座城市的名字中拿走。文章说,一场历史性的反现任浪潮似乎正在逼近美国。就在14日,盖洛普公布了最新的民调结果,奥巴马的民意支持率第一次跌破40%。美国《外交政策》以“一场美国之春?”为题写道:“在其他国家,人民正在站起来要求政府民有、民享、民治,美国也会真正提出类似要求吗?”

埃及《第三条道路报》13日说,美国事实上正在把国内的不满情绪引向国外,尤其是引向中国。法国《大西洋》杂志称,当有人告诉美国普通民众,中国人把各种“中国制造”扔到美国市场,而美国能向中国出口的产品只剩下诸如乔治亚州产的一次性筷子原坯之类,当有人将这种现象解读为美国危机和经济衰退的主要因素之一时,公众情绪就很容易被引导到排斥中国方面,毕竟这种简单和程序化的解读比复杂的经济公式更容易理解和传播。

“美国经济无方程式可解的结果,就是对外释放不满情绪,这对美国政客来说是最简单也是最廉价的方式,中美之间本来就有矛盾和摩擦,所以中国很容易被当作外部的替罪羊。”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副所长倪峰15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这样说道。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袁鹏认为,美国历史上就曾这么做过,摆脱危机的办法就是通过战争、冷战或者“阴谋论”等方式转嫁国内矛盾。二战时,美国利用战争转嫁了“罗斯福新政”时的国家矛盾,里根政府时期也是通过冷战转移了体制变革的矛盾和焦点。

美国一些学者将不满引向中国,可能会在国内得到一些情绪上的迎合。CNN将目前美国的情绪定义为“哀伤”和“沮丧”,报道说,就像百老汇音乐剧《万事皆空》里面所说的那样:在开灯之前总是最黑暗的。最近的民调显示这个国家正在持续的经济乏力之中绝望地寻找光亮,但积极的信号几乎看不到。美国“丹维尔商业新闻网”14日刊文写道,“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看到这个词:‘中国制造’。鞋子、服装、玩具、电器、汽车配件、建筑材料……无疑,曾让世界艳羡的美国制造业已经受伤了,皮尤公司的一项全球调查显示,22个国家中有15个国家认为中国将取代美国。”文章问道: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首先就是购买美国货。“如果每一个美国人都能看看标签,努力购买美国货,我们就能好起来。”

“从担心到敌视,隔的不是一张纸,也不是一座山”

日本神户大学一名学者15日匿名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美国人活在英雄主义当中,习惯将一切归于正义和邪恶的斗争,奇怪的是美国总是正义的一方。美国总是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别人,用打击和制裁别国的方式解决国内问题,这是美国文化,美国对日本就曾这样。

袁鹏说,目前美国确实有一帮人想把矛盾往中国引,但现在要想通过战争或者搞全面冷战都不现实,而部分地把矛盾转向中国还是有可能的,这是今后中美关系最大的风险所在。目前这种言论和情绪还只来自少数媒体和少数政客,还没有转变成政策。倪峰认为,美国国内目前对中国的情绪只是一种担心,没到对中国敌视的地步。应该警惕这种担心在美国大选的特殊政治背景下升温,“演变成焦虑、愤怒”。

14日、15日,许多国际媒体都报道了美国驻华新大使骆家辉就任的消息,强调骆家辉向中国保证债务安全。澳大利亚广播公司12日引述美国东亚及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坎贝尔的话说,“美中能够和平相处”。《韩国时报》15日说,中国海军实力增强,更合乎逻辑,而非令人担忧,毕竟,北京的利益有些时候同美国相冲突,如果缺少肌肉,中央政府将显得缺乏可信性。因此,一些紧张措施——时而加剧,时而缓和——是不可避免的,但战争不是聪明外交。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认为,华盛顿的债务危机有利于中国批评西方的制度,但中国避免火上浇油。北京明白,被错误理解的来自中国的信号会产生灾难性影响。

埃及《民族之声报》副总编阿塔15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从担心到敌视,隔的不是一张纸,也不是一座山,因此,对美国对中国的这种情绪,忽视和过分强调都可能偏颇,要做的是认真对待,控制和化解”。他还说,一旦中美敌意加剧,会让整个世界为难,因为现在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每一个国家的对外关系都是“一个网络”,而不是“一条直线”,这跟冷战时期相比是最大的不同,也是中美和平相处的动力所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