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简单中国文学史 - 2. 先秦篇

(2015-08-07 23:23:25) 下一个

     先秦指的是西周西初至春秋战国时期。这时文字已逐渐增多而成熟,传下来的史料和著作也多了起来,所以后人得以赏读的文学作品也多了起来。此时的主要文学作品为以《诗经》和后来的《楚辞》为代表的诗歌,诸子百家的学说散文,以及史藉。

     2.1诗歌

     诗歌从上古到周初,已经发展的很成熟,四言诗成了歌词的主体。当时流传的歌谣应不在少数,进而产生了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3O5首诗,统称诗三百,成为后来学者的必修典藉《六经》之首。但是,尚有数以千计的诗未被选入《诗经》中,落选的被后人称为佚诗,应有三千首之多,可能还不包括当时已失传的,后人不断的努力收集,不知道最终收集了多少。

     《诗经》所收诗歌包括风、雅、颂三个体裁。雅和颂是西周早期的宫廷歌颂和祭词,其中一部份记述了周民崛起的历程,另外的主要就是向各方神祇拜祭的颂词了。西周后期起,宫廷诗歌失去了创造力,但民间的歌词却兴旺起来,称为风,即土风或民歌。这些歌谣的作者大多不详,但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不同阶层的生活,劳动,时事,政治,爱情,愿景,大多和生活有实际联系,从中也可知道一些当时的社会情况。当时的统治者定期派人到民间收集歌曲,以察民情。但起先这些民歌不被认为是正统诗歌,然而统治者们最终抗拒不了它们的魅力,把它们也纳入正式歌集中去。

《诗经》语言精练生动,以四言句为主。经孔子推崇后,成为学者儒生的必修。虽经过秦时的焚书,但还是流传下来,至汉代定型于秦末汉初的毛亨和毛苌所注读本,称为毛诗。另外,这些诗本来就是歌曲,所以全都配有乐谱以供唱颂。历经动乱后,这些乐谱至汉时尚有几首,但到三国时终于失传,只剩下词句。

周初相传是由周文王所演绎而成的《周易》,也很有诗歌的风格。其中一些章段,也用朴素直接的语言,描述了当时的一些生活情景,读起来也很有歌韵。

相对于《诗经》的主要产地中原地区,南方的广阔的楚国有自己较为独特的语言风格,所吟唱的体栽也有不同,《诗经》定型三百多年后终于形成了一种新歌体,后人归为《楚辞》,在适应楚语的同时,其主要特征是以两句表达一个意思,其中加以兮、些为语气词,同时还形成了一定的格律,以助唱颂。《楚辞》在形式上把古代的短句诗放松了,句子长了些,很快就传到其他地区去,不仅为后来的汉赋做了个榜样,可能也影响了后世律诗的发展。《楚辞》主要为屈原所创,继承者有他的学生宋玉等,但后来者的成就却远不如屈原。

2.2 诸子百家

随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剧烈变化,没落贵族社会地位的改变和其他新进的社会低层人士产生了新的群体,也就是新的知识分子。新兴的力量对旧贵族体系的不满和反抗孕育了很多新的学说。当时的诸侯因为是旧体系的破坏者和新体系的建立者,相对来说对各种学说比较宽容(虽然也有因言获罪和因谗获罪的)乃至争取,以期寻找适合新生产力和社会结构的理论体系,为他们服务,于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些士子的述说,形成了先秦散文。华夏文化的很多哲学思想,就体现在这些散文中。先秦散文有很多通过寓言作论述,而这些寓言所引述的故事,有真实的,但虚拟的更多,以此来论述作者的观点。这些散文和《诗经》一样,其副产品是给后世留下了一批精练的成语。先秦学说主要有儒、道、墨、法等几家,代表人物是孔丘、孟柯、老子、庄子、墨子、荀况、韩非等,但并不是每人都有系统的传世书藉,主要著作有《论语》,《孟子》,《道德经》,《逍遥游》,《荀子》,《吕氏春秋》等。

2.3 史书

有文字以来,各个政权都有专业史官,编撰历史。现在残存的最早系统的史书有《尚书》的几十篇,记录了些上古的传说和商周的一些史料。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思想相当开放,士阶层的出现,打破了官史的垄断,相继出现了民间学者编的史册, 史书的撰写也加入了议论的成份,更具思想化,以叙事散文的方式记录历史。这些体裁对后世影响很大,甚至后来的章回小说都从这些体裁中得到启发。先秦比较系统的史书,传世的主要有《春秋》,《左传》,《战国策》,《国语》等。

孔子对春秋以来社会的变革的看法是礼崩乐坏,体现在不同的历史事件上,认为当时的史书没有很好表达历史事件的意义,于是编了一本史书,以鲁国十二公为记年记录了公元前722到前481年之间各国的历史事件,把书名为《春秋》。孔子在该书中的手法虽是记录历史,不予直接评论,但以不同的字词代表同一类事件的不同意义,把对事件的评论含隐在字词的选择中。这就是后人所说的春秋笔法。

《左传》的作者是左丘明,曾经认为他是孔子同时期的人,但从他的著作中又被推测可能比孔子晚些。《左传》记录的也是春秋以来的一些历史,比孔子的春秋多记了十几年的史料,后来有的学者认为它是为孔氏的《春秋》作注。它叙事、记录的更为详细和生动。《左传》又被称为《左氏春秋》,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史书。《国语》据传也是左丘明所作,但可能是后人根据春秋战国时的一些史料编成,主要以国分别叙事,以是记述言语为重,通过这些话语反映一些历史事件。

     《战国策》记录的主要是战国时期十几个主要国家的一些事件,记录的历史以游说事件为主,体现了当时各国为了争雄争霸的斗争中的手段和谋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