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而下学去理解行而上学
(2013-07-04 01:02:11)
下一个
想用科学去理解艺术,用形而下理解行而上学,行吗?
1。如果以人为参照,这个世界可被想象成大体两个部分或集合,物质(有形的)和 意识(无形的)。人,即是二者间的交集,又可作为参照,把有形与无形世界联系起来。然而,这样一来人作为参照物就陷入无法自知的悖论。
2。解决这个悖论问题的办法就是变换参照。如果以大自然为参照,人是低能的渺小的结构复杂的信息体,人的精神意识则如同自娱的虚无的儿戏。如果以人的主观意识为参照,大自然是高能的宏伟的有规律的实体,人以语言为运作思想意识的工具而使无形的虚拟世界几何级数般增大,并以有限的能量创造出一点儿不自然的自然界,其思想意识的极限趋向于在无形世界里主宰有形世界。
3。由此可见,形而上学是人类在无形的思想意识中虚拟的世界模型。这个模型,还不同于世界,但不断完善而极限趋势于世界本身。这个模型,是一个形而上元素构成的集合(或系统),而且其边界是模糊和不断变化的,因此不可能用一维的文字语言表达,但可借助数学。
4。举些例子,话说自然界只是能量运作显形,所谓的信息成分都是人类在思想意识里剖析出来的。有一个红色的椅子,再买一个红色的桌子,成了一套家具。这里的 “一套家具” ,便是无形的,或称之为形而上,那么哲学家们喜欢的该是形而上之上的学问。有一个黑色的椅子,和一个白色的桌子,不成套不好看,我写在记录本上的是 “有一个白色的椅子,和一个白色的桌子”,这样符合美学。可见语言的特点是能够在思想意识上抽象创造和分解重组客观的有形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