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根儿

旷野独步,思绪飞扬,要读要懂的太多!不然了,还是开源。
个人资料
正文

说说中国诸子百家

(2011-01-14 20:50:39) 下一个

中国诸子百家的关系框架

—— 读冯友兰,胡适《中国哲学史两种》随想

               墙根儿

1。引言
     我企图找出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之间的关系。中国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泉。中国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不仅存在于意识形态,而且贯穿于社会实践的细节中,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之间,既有亲缘关系,也有思想内容上的相辅相承, 还有思路上的截然对立。在面对千丝万缕的细节现象之前,我们首先考虑一下他们于世界本质层面上的关系,也决定了本文的探索方法和阐述问题的目的。世界的本质是指它的起源和变化属性(或称本源和辩证法)。从自然到生命,生命发展到人,和人发展到文明社会,信息的持续积累促成各阶段的本质变化。其变化属性,既存在同一属性随时间的继承并发展,又存在不同属性间在同一时间域的同化和变异。人的思想意识是文明社会从自然分化过程中的标志产物。中国先秦诸子思想号称百家,主要有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司马谈,元前l10年),或以阴阳, 儒, 墨, 名, 法, 道, 纵横、杂、农、小说十家为代表(刘向,公元前约46)。 此后,中国思想文化又在儒家和道家的发展过程中融入印度的佛学以及现代的西方科学文化。

2。诸子百家的亲缘关系
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皆取源于其前的社会文化实践活动的总结,或许阴阳家出自方士术数,儒家出自文官,墨家出自武士,名家出自礼官辨者,法家出自面对实际政治的法术之士,道家出自史官(章学诚,1738—1801年;章炳麟,1869—1936年)。
孔子为儒家宗师,曾子,孟子,和荀子继之;墨子曾师孔子,而后创立墨家;韩非子师从旬子,后成型法家;阴阳家以《易经》阴阳和《书经》五行为源;名家擅长名实表里之辨证;老子和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孔子曾问学老子。

3。事物的属性
(起点)——〉属性——〉共性(普遍性)——〉个性(特殊性)——〉同化+变异
简单——————————————————————————————〉复杂
自然——〉生命——〉人——〉社会
能量———————————〉信息

事物的发展变化表现为其属性的变化。事物的属性是由其信息内容所定义的,含有共性和个性两方面,即普遍性和特殊性。个性的发展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过程,其结果是继承发展适宜的属性和消亡不适宜的属性。适宜的个性属性得到充分发展之后而成为新的共性属性,即量变促成质变,于是新的事物产生。质变是由于新的共性属性成分的确定,而不是否认共性属性。新的事物又取决于新的个性的发展。同时,新的事物能否通过个性属性的发展而形成共性属性,取决于它对同时空其它属性事物的同化及此过程中自身变异的程度。有效信息组合(属性)包容性强,同化或变异的时间尺度长。能量充分的事物,其属性同化或变异其它事物的能力强。事物在对其它事物属性的同化过程中积累能量,并在此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变异来为催生新共性属性积累有效信息。事物属性变化的这种必然性是寓于偶然性之中的。偶然性是个性形成的特点,必然性是共性形成的特点。同时,体现着事物之间都存在某种程度和方式的相互联系,既联系的普遍性。
今天的文明社会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从自然经过生命和人的产生阶段发展而来的。文明社会开始的标志是文字的产生使信息走出人脑与人体分离,其成熟的标志是教育系统的形成。这种教育的内容不单单是关于谋生手段的知识,而且应该包括人的自身反思——哲学。在哲学思想不完备的情况下,这种人生反思依赖的是教条。在哲学思想趋于完备的过程中,其运用的灵活性逐步增强,教条将被逐渐软化,人的自身反思将接近真实而有效,最终文明社会接近完美。


4。诸子百家思想内涵上的关系
   中国的思想百家从一开始就走上了反思人生的路,而且未曾停止这个哲学高度的思想探索。也因此,中国曾有百教,却不曾一统。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和理解中国的百家哲学思想总和的哲学完备性。
   世界是由一个神创造的,多个神创造的,还是没有神创造?对于世界,这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而原因是问题本身是人以自己为中心或参照而提出的。自然的事物属性变化就是必然性与偶然性共存。走进事物之中,观察到的个性多,偶然性强,神也就多。若远离事务观察,看到的是共性和必然趋势,似乎控制的因素也就单一了。如果你的悟性好,你就能和这唯一的神对话。从一神思想推导到多神和从多神思想到一神的思路都没有错,但问题是何种方法易有隐患和出错,然而终究要抛弃无论是一神还是多神。设定神的状态,不过是我们过去为便于认识世界的假设前提。当我们的综合能力已足够强,就会理解自然就是自然,在有机的相互联系中变换身形。
   人是自然的产物,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能够认识世界,这的确伟大,自我歌颂一番也不为过;但在自然面前,人将永远是渺小的,是需要谦虚谨慎的。
   首先,我们看一看各家是如何回答世界本质的;其次,我们要弄明白各家是如何定义人的;然后,再搞清楚各家是怎样定义社会的。

自然属性——〉阴阳家,道家,名家:
人的属性——〉佛学——道家—〉禅宗:
社会属性——〉儒家——〉{ 墨家 <— 儒家 —> 法家  }:

阴阳家
代表人物是齐国人邹衍(元前三世纪,于孟子后),著书十余万言,都已经失传。邹衍对事物的认识方法是以小见大。阴阳家的思想出自方士,其术数分为六种——天文,历谱,五行,蓍龟(占卜),杂占,形法(风水) 。蓍,就是用《易经》来占卜。五行,即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元素——水火木金土,按顺序,相生相克。四季五行:水生木,木盛于春;木生火,火盛于夏;火生土,土盛于中央;土生金,金盛于秋;金生水,水盛于冬。阴阳家的宇宙论是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宇宙起源(《易传》)和宇宙的结构。这个宇宙论确定了世界的基本属性——变化(易)和联系的普遍性,进而建立了二进制(阴阳)的符号系统从时间和空间上记录和解释自然现象,并探索了这些现象与人类行为的密切联系(天人感应论)。阴阳之道(术数)的科学之处在于从数学和物理学角度看待世界,已经将世界理解为完全不具人格的自然力了,即世界的客观性。阴阳之道(术数)的失败之处是企图运用朴素的思想去推导事物的现象——个性(特殊性),忽视了多层次共性的存在,陷入了经验的机械的对映。对个性的纪录是必要的,目的是总结共性,解释就是运用共性理解现象。风水的基本思想定义人是宇宙的产物,应与自然力保持协调一致(即风水协调)。

道家
    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生于元前570年左右),庄子(约元前369 — 286年),以及杨朱(约元前430 — 300)。其思想认为,宇宙事物独立于人之外变化着,而且变化的现象背后存在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即道是相对不变的。遵循这些规律以调整人的行动,使事物转向对人有利。面对着道的客观性,人只能选择遵从,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属性都是无意义的。 因此,人之所以为人,身体为根本。保全身体的消极方法就是被动的躲避且远离社会,其积极的方法或最高境界就是在无意识中跟从宇宙的道,失去了自我意识,达到天人合一,即物我。由此可见,道家主张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并在强调事物的客观规律普遍性的同时,放弃了人及社会的特殊属性。事实上,天人合一,人也就失去了人的本质,而回到了人与自然的共性。对于自然及人的自然属性,道家系统全面的阐述了客观辩证的意义。

(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