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海外华人回国说话的“尴尬”

(2010-12-17 03:29:50) 下一个

海外华人回国曾经被大家众星捧月般的敬着,好奇的问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记得当时米问了一个自觉挺有深度的问题:“在国外是华人的地位高还是黑人的地位高?”对于得到的答案是深信不疑。那时候信息是单向交流,海外华人的话语权有统治地位。现在信息交流的渠道多了,海外华人讲话的权威性越来越低。现在的问题可能是华人回国要考虑该如何说话了。

说话是有立场的,同样的话不同的人说意义或者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海外华人的问题就是立场不明确。在国外,老外多数在心理上把华人当成中国人,华人自己也是这样。可是回到国内,华人是不是中国人就不太明确,名不正言不顺,华人讲话就容易出问题。

第一次觉得说话应该内外有别,是在一次回国谈项目。经朋友介绍和一家公司老总见面,他们投资了几千万人民币新建的生产设施正好符合国外公司的要求,所以一拍即合。作为外方代表,当然会尽量讨价还价,离开的时候,米说下次让老外来和你们最后拍板。结果没过几天,朋友就打来电话说,老总生气了,说你瞧不起人,本来谈的挺好,为什么突然把老外抬出来,老外能压死人呀!其实真是误会,因为项目负责人是老外,米只能谈意向,最终还得老外来拍板,米特意提醒是老外只是让他们做一些翻译准备,结果人家误解为:“我谈的条件你不答应,那么让老外来,你还敢不答应?”国内的民族感情挺敏感呀。

最近回去的次数多了,慢慢的和国内的朋友随便起来,在他们议论海外华人的时候也不隐晦,所以听到一些刺耳的评论。这里收录几条国内朋友对于海外华人讲话反感的地方,太刺激的不提,以免有挑拨关系的嫌疑。

1 不带洋文不说话

这个米特别能理解。说话带外文真的不是要装,实际上是不知道中文怎么说。很多经常说的词汇,一下找到相应的中文还真不容易。比如我们说“明天去你们公司 audit ” , 请问 audit 的中文是什么?有一次米和一位从日本回来的朋友聊天,他中文不会说的地方就用日文代替,这时米彻底理解国人的感受,在他加日文的时候,自己挺顺溜,可是米一点不明白他的意思。同样,当他给米一张日文名片的时候,米也理解别人收到英文名片时的感觉。自己懂外文,就以为别人一定也懂,结果让人家以为咱是挟洋自重狐假虎威呢。

2 发洋嗲(撒洋娇)

本来就是从国内出去的,对于国内本来司空见惯的事情,表现的好像在外国出生的一样。比如拉他(她)去洗澡,象是上刀山下火海一样。人家说了,出国前又不是没在大澡堂里面混过,装什么?还有住酒店,米刚开始的时候在酒店和陌生人同住一室的时候真的非常不舒服,后来看到国内那些老板老总的,出去和别人(同性哟)住一间房轻轻松松的没有问题,也就不好说什么,其实有个人聊天也挺好。也不是说海外华人一定要做自己现在不喜欢的事,但是说的话不能让人家太下不来台。有华人表现的好像人天生只能自己住,和别人合住就是奇耻大辱一样,完全不顾国内人的感受。

3 冰凉洋屁股

现在国内的人有很多引以为豪的事情,比如载人卫星,高铁,奥运会之类的。当国内的人如数家珍的介绍,有的海外华人一副冷冰冰的样子,让人家“中国 热脸贴上外国 凉屁 。其实就事论事就好,不要把外国扯进来, 说什么和国外差的远了之类的。也不要摆出一副为全中国的穷人打抱不平的样子,好像国外没有穷人是的。人家当面不说,心里“恨不得把他拉出去打一顿”。海外华人在国外评价中国没有顾忌。但是忘记了你现在回国已经是别人心目中的“外人”。中国的发展你既没有出力又没有出钱,确实和外人差别不大。这就和别人家的老公一样,他媳妇骂得,你骂,他媳妇会跟你急。

4 乐为人师指手画脚

这大概也是咱们华人的好心,为祖国出谋划策嘛。但是说话的方式过于张扬。开口就是“我是硅谷来的”之类的,好像是硅谷 CEO 一样。“中国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你说, 美国经济衰退你还没有治理好,到了你已经完全不熟悉的中国你能有什么好主意?其实中国真的不缺少主意,在马路上随便拉一个出租车司机来都能说出好几条兴邦治国之道,

5 喜欢打 爱国招牌

说到底,想回国发展就是因为国内有机会,再谈别的就有些虚。其实出国的“这帮人最是机会主义者,在中国落后的时候离开,现在中国发展了又回来---”。

停!不说了。

可能,海外华人心目中的中国还是离开时候的中国,熟悉的也只是媒体上的中国,对于飞速变化和现实的中国并不了解,所以才会产生冲突。有的时候海外华人太把自己当中国人了,有的时候又太把自己当外国人,说话招人烦也不奇怪。

转帖:http://blog.creaders.net/mexiao/user_blog_diary.php?did=75207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一卷芭蕉宛转心 回复 悄悄话 是啊,所谓淮南为橘 淮北为枳。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