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民革命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2个第23军,分别为川军和晋军。
川军
刘成勋时期
1926年10月,国民政府将川军刘成勋第3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3军,刘成勋任军长。下辖:
第1师,刘国孝任师长;
第2师,陈鸣谦任师长;
第3师,孙涵任师长;
军直辖边防军羊清泉、贺中强等部。
1927年初,该军于第21军刘湘部联合为发起倒刘(刘文辉)之战时进行整编,将所属部队统一改编为第1、第2、第3、第4师。同年6月上旬,刘文辉所属第24军兵分三路向该军防区发起攻击作战;一路由双流向新津进攻;一路由重庆、大邑向邛崃进攻;一路由眉山、丹棱向名山、雅安进攻。当第24军发动进攻后,该军军长刘成勋指挥部队陆续退出彭山、双流、丹棱、大邑,向新津、邛崃集中,一部在石桥场后方擦耳岩一带向蒲江退却,被第24军击溃。与此同时,在刘文辉的策反下,该军第3师副师长杨芳毓、第2师副师长羊仁安、边防部队司令孙涵也公开通电,宣布与第23军脱离关系,投靠刘文辉。在此情况下,第23军已经名存实亡。6月29日,刘成勋被迫通电下野。至此,刘文辉将第23军及其防区全部兼并。
刘存厚时期
1927年6月,刘成勋的第23军被刘文辉吞并后,第23军番号暂时空缺。1928年初,国民政府为加强四川达县、宜汉、城口、万源地区的军事统治力量,以川军刘存厚部为基础重新组建第23军,刘存厚任军长,刘邦俊任副军长。下辖:
第1师,刘肇华任师长;
第2师,廖辰任师长;
军直辖第1、第2独立旅。
1929年初,该军增编第3师,魏邦文任师长。同年5月12日,在中共四川省委万县特别支部领导下,万源、宜汉、城口三县边境发动了武装起义后,刘存厚即任命该军第2师师长廖辰率领所属第3、第9团和骑兵团,对川军起义武装发动“围剿”。1930年7月,该军第2、第3师出兵陕南,占得镇巴、西乡、城固、洋县、汉阴、石泉、沔县蹬个县。同年10月,杨虎城入主陕西政务后,命其师长孙蔚如出兵陕南,该军所部撤回四川。1932年,该军与邓锡侯、田顺尧、杨森、李家钰、罗泽洲等部追随刘湘,结成了反刘文辉的联盟。同年10月,“二刘”争夺四川统治权的混战开始后,刘存厚虽参与了刘湘反刘文辉的联盟,但仍驻守原地,并未参加作战。
1933年2月,该军奉命参加了对川陕苏区和红军第4方面军的“围剿”作战。同年3月至10月,该军在与红军第4方面军的多次作战中遭到重创。10月28日,刘存厚因指挥作战不力被蒋介石下令“撤职查办”。副军长刘邦俊代理军长后,按蒋介石的指令,率领该军联同其他川军继续对川陕苏区发起六路“围攻”作战。在此次围攻”作战中,该军在第6路的编成内,在进攻万源、城口等作战中,被红军第4方面军消灭大部。同年底,该军番号被撤消,所部被刘湘的第21军吞并,改编为第21军第150师。
潘文华时期
1933年底,刘存厚的第23军被刘湘的第21军吞并后,第23军番号暂时空缺。1935年10月,国民政府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对川军进行整编时,将刘湘所属的第21军扩编为第21军、第23、第44三个军。其中,将原该军第5师、教导师和边防第2路等部合编组成第23军,潘文华任军长,杨炽任参谋长。原教导师改编为第144师,杨国桢任师长,该师所属第1、第2、第3旅,分别由章安平、石照益、蒋尚朴任旅长;原第5师改编为第148师,陈万仞任师长,该师所属第13、第14旅,分别由达凤岗、潘左任旅长;边防第2路,穆肃中任司令。此次整编后,潘文华任四川南岸“剿匪”军总指挥,在同年10月至1936年上半年,根据蒋介石的命令,指挥该军参加了堵截红军第1方面军四渡赤水的作战和阻止红四方面军南下川康边的作战。在上述作战中,该军被红军歼灭3个旅,被俘近2万人。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该军驻守成都地区,处于休整和训练期间。在此期间,该军新增编第167师,杨国桢兼任师长,该师所属独立第15、第16旅,分别由穆肃中、黄岗任旅长。此时,该军下辖第144、第148、第167师。同年9月,该军第144、第148师出川参加抗日战争,第167师留驻四川梁山。11月下旬,该军在到达广德、泗安时与日军先头部队遭遇。在此次遭遇战中,军长潘文华率部奋勇阻击,击退日军多次进攻,缴获汽车20多辆,机枪10多挺,迫击炮10余门,获得初战胜利。但在其后日军集结重兵的反击作战中,该军官兵伤亡很大,部队受到严重损失。1938年6月,潘文华任第28集团军总司令兼第25军团长后,第148师师长陈万仞继任该军军长。1939年初,国民党均等进行整编时,该军番号和所属部队被裁减。
晋军
该军前身是晋军阎锡山所属第35军一部。1940年3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时,国民党政府为加强在山西方向的军事防御力量,一晋军第35军第73师为基础组成第23军。刘奉滨任军长。下辖:
第73师,刘奉滨兼任师长,师下属第196旅、独立第旅。
1941年3月至1942年底,国民党军进行局部编制调整时,梁春溥任军长,武玉山任副军长。下辖:
第73师,高卓之任师长;
原第196旅扩编为暂编第39师,鲁应禄任师长;
原独立第2旅扩编为暂编第40师,郭熙春任师长。
在此次整编后,该军驻防在山西隰县、灵石地区,担任防守任务。1943年,国内的军队进行编制调整时,许鸿林任军长,阎应喜任副军长。同时将原隶属于第43军暂编第46、第47师改隶归该军;该军原辖第73师、暂编第39师,分别该隶第34军和第43军。此时,该军下辖:暂编第40师,武士权任师长;暂编第46师,郭溶继任师长;暂编第47师,王维桢任师长。
1945年8月中旬,根据蒋介石的指令,晋西南的第2战区司令官阎锡山,指挥所属晋系第19、第61军等部先后进占了太原、临汾、浮山、翼城、长治等地区,并包围了长治、长子、壶关、屯留、上党等地区。为了制止内战,争取和平,消灭侵入上党地区的晋阎军队,粉碎国民党军队被上进攻的图谋,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军区于9月中旬发动了上党战役,从东南西三面合击孤军冒进的国民党军。9月10日,晋军开始派第7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率领该军和第83军、省防军等6个师,附炮兵两个团,共2万多人,向长治增援。该军在此次作战中,第7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被击毙,该军所属3个师被全歼。战后,该军和所属暂编第47师的番号被取消。暂编第40师番号改隶第19军,暂编第46师的番号改隶第33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