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煮酒论史]烈将--共产党早期红军军长们(十九)

(2012-06-20 06:37:31) 下一个
红军第五军军长董振堂:



董振堂(1895―1937年),字绍仲,新河县人,1895年出生于新河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幼立志要改造不平等的旧社会。董振堂13岁进入曹庄初级小学,19岁高小毕业考入冀县中学,毕业时获得优秀模范学生的称号。1917年他投笔从戎,考入清河陆军预备学校。1920秋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2年春,毕业于该校第九期炮科,抱着救国救民的目的在冯玉祥的陆军11师当见习军官。他曾随冯玉祥参加了推翻贿选总统曹锟的北京政变,驱逐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出宫的斗争和欢迎孙中山先生北上等活动。

1926年9月17日冯玉祥国民军在绥远丘原誓师向甘肃、陕西进军,同北伐军南北呼应。共产党人刘伯坚任国民联军总政治部副部长,聘请原苏联红军团长乌斯曼诺夫为政治军事顾问,并派党政人员分赴各军成立政治处,担任全命军第26路军第25师 73旅旅长。1931年春,蒋介石下令调26路军南下江西进攻红军。企图让这支杂牌军和红军相互拼杀两败俱伤。广大官兵洞悉蒋介石的阴谋,都不愿南下,73旅军人甚至把铁路掀翻,拒绝南行,使部队滞留数日才走。

第三次围剿失败后,26路军移到被红色区域包围的宁都县城,部队伤亡惨重,加上水土不服,疾病流行,不少人相继患病死亡。“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26路军广大官兵纷纷要求北上抗日,保卫家乡。高级将领也联名通电蒋介石,要求北上抗日,但遭到蒋介石的斥责和重兵阻拦。

董振堂在困守宁都的几个月中,面对红军的宣传和革命活动,他看到了中国希望之光。针对这种情况,我党在该军中的秘密组织,因势利导,努力促使26军广大官兵向革命方向转化,党派赵博生与董振党联系,董振堂立即积极响应,起义计划确定后,1931年12月12日,董振堂召集自己的部下开会,部署起义事宜。14日,26路军在赵博生,董振堂的指挥下,于江西宁都举行起义,15日清晨,宁都城里的战斗全部结束。宁都起义 ,打乱了蒋介石反共内战的反革命计划,壮大了革命武装,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32年4月,上级党组织批准董振堂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 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统治,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一方面军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红军团担任全军的后卫。1936年6月在四川懋功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红五军团也因此得名“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1935年8月党中央毛儿盖会议后决定,一、四方面军混合编成左右两路军共同北上。

1936年1月上旬,红五军团奉命同四方面军的33军合编为红五军,董振堂任军长。同年6月,红二方面军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由于朱德、刘伯承、任弼时、贺龙等人的坚决斗争,张国焘被迫同意与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

1936年10下旬,红军2万余人,奉中共中央军委指示西渡黄河,进军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937年1月董振堂红五军一举攻占了甘肃高台县城。正当高台人民欢庆胜利之时,敌军马步芳等部约2万余人包围了高台,经过7天激战,由于敌多我少,被迫入城坚守,在敌强大的炮火攻击下,至20日高台终于失陷,董振堂等红军将士全部壮烈牺牲。

同年,党中央为董振堂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赞誉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