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福岛核危机快把日本拖垮了 耗尽国力

(2011-06-13 22:56:57) 下一个

据共同社6月1日报道,与东电公司签订了福岛第二核电站电力购买合同的东北电力公司,目前正在考虑向东电索赔,理由是该核电站停止运转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索赔额可能达到数百亿日元。

核泄漏事故转入长期化,将从多个方面耗损、削弱日本的国际竞争力

本报记者/李静

狂风夹带暴雨,猛烈敲打着本已破败的建筑外墙……5月30日,台风“桑达”向日本本州东北部推进,给当地带来持续不断的降雨。对于一直为核污水处理问题而束手无策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来说,这场降雨无疑是雪上加霜:出现核泄漏的4个机组的水位这两天显著升高。唯恐机组内囤积的辐射污水外流,负责运营福岛核电站的东京电力公司,在每个机组的入口处都堆上了沙包。

东电高层此前透露,核泄漏危机年底之前将无法解决。这番表态,如同浇向福岛的大雨一样,熄灭了人们对于福岛重生的希望。而随着核泄漏“慢性病”转向长期化,日本用来“治病”的资金出现了巨大缺口。专家告诉《世界新闻报》记者,在核危机形势长期不明朗的情况下,日本不仅将面临缺钱“治病”的苦恼,其整体竞争力将严重下滑,从而逐渐丧失灾后崛起的机会。

核危机变成“慢性病”

5月27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调查团在福岛进行了实地调查。6月1日,调查团开始对核事故的起因以及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的善后处理措施进行评估。6月20日,调查团的调查报告将呈递IAEA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的核安全会议进行讨论。

核专家的抵达,让人们的脑海中闪过一丝不安。而来自东京电力公司的一份报告,更加重了这份不安。5月24日东电公司宣称,福岛第一核电站的2号和3号机组可能也发生了堆芯熔化,并且1号机组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外部包壳可能已经裂开了一个直径7厘米左右的洞,而2号机组在同样位置上可能还有数个直径10厘米左右的洞。虽然东电方面表示,堆芯熔化对反应堆压力容器所造成的损伤是“有限的”,但舆论指出,由于像核污水外泄一类的危险状况频频发生,最糟的情况或许迟早会到来。

4月中旬,东电曾发布核电站事故处理时间表,计划在6至9个月内实现反应堆“冷停堆”。直至5月17日,东电方面仍坚称不会改动这一时间表。但在新的报告出来后,5月29日东电一名高级官员对共同社说,核泄漏危机或许在今年年底之前都无法结束。这名东电高层还说:“除非我们弄明白事故的损害程度,否则很难知道处理这一事件需要多长时间。”

赔偿与重建耗尽国力

福岛核电站的险情虽然尚未完全排除,但是关于此次核事故带来的污染问题,赔偿机制已经酝酿启动。据《今日日本》报道,东京电力公司日前宣布,将向因核危机蒙受损失的农民、渔民以及核电站周围被迫疏散的5万户家庭进行赔偿,每户家庭可以拿到75万到100万日元(约合6到8万元人民币)不等的赔偿金。另据共同社6月1日报道,与东电公司签订了福岛第二核电站电力购买合同的东北电力公司,目前正在考虑向东电索赔,理由是该核电站停止运转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索赔额可能达到数百亿日元。

在东电对国内赔偿应接不暇之时,国际赔偿也提上了日本政府的日程,只不过日本想要做的不是赔钱,而是赖账。据《朝日新闻》近日披露,日本政府正在讨论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损害补充赔偿公约》,来避免承担因核污染全球扩散而带来的巨额国际赔偿。在目前日本没有签署该条约的情况下,周边国家的民众可在本国法院提起诉讼。而一旦日本加入该《公约》,其他国家就得通过日本法院提出赔偿诉讼。

赔偿别国,日本政府可以想办法“赖账”,但灾后重建和反应堆处理却躲不过去。据世界银行初步预测,日本重建费用将超过1800亿美元,如果采取“切尔诺贝利”式的封堆,费用将高达400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每过几十年的维修、大修和检测费用。

在正需要用钱的时候,拥有巨额财政赤字的日本政府却显得捉襟见肘。世界银行初步预测,重建费用将占日本2010年GDP的3.28%,封堆费用将占10% 。然而目前,日本政府债务已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00%。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分析认为,虽然日本政府正在考虑征收紧急税,但这不足以支付如此庞大的重建费用,而随着日本老龄化问题愈加突出,这场自然灾害将最终导致日本陷入一场金融危机。

四处筹钱补窟窿

在筹措重建资金的问题上,首相菅直人、官房副长官仙谷由人等内阁成员倾向于“增税开源”,即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标准。然而,这一方案遭到民主党内部和在野党的反对。民间反对的声音也很大。迫于国内压力,日本政府干脆在消费税上做文章。下周,日本议会将讨论提高税率的议案——到2015年前将消费税从目前的5%上调至10%。

除增税以外,日本政府还面临另外一种筹钱的选择,就是发行额外的赈灾债券、赈灾基金等金融理财产品。但这也存在很多现实的阻碍。一方面,日本现有的政府债务已经达到历史最高点,如若再发行新债,势必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即使不向国内发行,到海外发债同样也面临阻力,原因是日元长期流动性较差,外界对于日元贬值的担忧长期存在。

据共同社6月1日报道,与东电公司签订了福岛第二核电站电力购买合同的东北电力公司,目前正在考虑向东电索赔,理由是该核电站停止运转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索赔额可能达到数百亿日元。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大力开展“复兴外交”,以此拉抬低迷的经济。在农产品和食品出口几乎停滞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官员通过“以身试吃”、海外游说等手段,力促各国放宽对日本出口产品的限制。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中日韩首脑会议上,日本积极推动同中国和韩国加强经贸合作。

受核灾重创的日本旅游业也开始了促销动作。从7月1日起,对于前往日本冲绳的中国观光客,日本政府将发放一定期限内多次往返的签证,并促使相关部门逐步降低中国游客前往日本其他地区访问的签证门槛。

“国家风险”的沉重包袱

没钱的烦恼也许还能想办法解决,但核危机的长期化,给日本经济带来的伤害却可能难以弥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研究员刘军红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说,在全球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百舸争流,不进则退。“产业一两个季度受损可能影响还不大,但半年甚至一年仍然受拖累,那么最终的结果将是‘永远败北’,全球市场份额立刻被抢占。”

刘军红举例说,1995年阪神地震,当年亚洲第一的神户港迅速被韩国釜山港取代。今天,残酷的全球竞争又一次上演:此前,日产丰田等日系车几乎保持着北美霸主地位,然而短短几个月,目前日系车的北美市场几乎全部被德国、韩国汽车抢占而去。刘军红强调:“市场份额一旦被抢占就将很难再恢复。不管日本愿不愿意,‘日本国家风险’已经显现,而且这个风险将注定使日本相关产业出现倒退。”

有分析甚至认为,如若日本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持续下滑,对资金和人才的吸引力也将持续下降,从而导致日本逐渐失去灾后崛起的机会。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杨伯江也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表示,核危机长期化给日本造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经济层面,“污名效应”将给东日本的产品出口带来沉重打击,恐怕今后很多年都无法翻身,也很难吸引任何投资。而日本应对危机不利、逃避赔偿等做法“对日本的国际形象、国际公信度也是沉重打击,暴露了日本体制的弊端和日本政府在战略文化上缺乏国际责任感的一面,这对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言,恐怕更是甩不掉的沉重包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