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大地震促归“小日本”

(2011-04-23 23:06:42) 下一个

大地震促归“小日本” 
  
 
    日本这些年在钓鱼岛问题上调子越来越高。他们把驻扎在北海道的自卫队调到西南方面的岛屿上以防范中国,同时还与美军一道搞反登陆演习,以“歼灭”试图登上钓鱼岛的中国海军。日本舆论普遍认为,如果不强化军事上的准备工作,中国军队肯定会“染指”钓鱼岛。然而,防来防去,最后却由一场大海啸来做了到底该防什么的结论。

(1)天谴与小日本主义

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对这次大地震有了雷人评语:“这次的地震海啸是对日本的天谴”。他认为日本人崇尚私欲,所以引发了这次海啸以清洗日本人被私欲堆满的心。

石原的发言激怒了众多灾民。他们不但要面对失去亲人和家园的痛苦,而且还在忍受政府救援不到位造成的生活困境。石原的话等于在他们已经难以愈合的伤口上重重地撒了一把盐。

中国古代的天谴之说把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君王政治上的失误联系在一起。这一方面是古人的自然知识有限,另一方面也有知识分子借天灾来警示统治者要施仁政。石原慎太郎当然不相信天谴之说,他也是想借这次大地震来警告日本人不要背离传统的价值观。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地震和海啸并不为人类的意志和行为所左右。它们早在人类还没有诞生的远古时代就已经在地球上活动。然而, 地震和海啸给人类带来怎样的损失却是和人类自己的活动方式密切相关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日本人的确应该从这次震灾醒悟到一些东西。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千万不能背离“小日本主义”的正确道路。

早在战前日本军国主义波涛汹涌的时代,著名的政治家石桥湛山就提出过“小日本主义”的思想。他认为日本通过耗费巨资扩军备战来搞领土扩张只不过是“大日本主义的幻想”,主张日本应该放弃军备,放弃殖民地,与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和平相处,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与欧美列强的良好关系,保证日本对外贸易的顺利发展。然而,他的逆耳忠言并没有打动“大日本帝国”的政府和军部,“大日本主义”把日本引向了战争并在战争中自我破灭。

战后,日本在美军占领下被迫走上了“小日本主义”的道路。然而,这条道路给日本带来的却是空前未有过的繁荣和辉煌。多数日本人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 “小日本主义”最适合日本的国情,最能给日本民族带来幸福和发展。靠侵略扩张得不到的巨大利益和国际声誉却靠自由贸易得到了;日本人搞武器的本事难以达到世界一流,飞机快不过美国,坦克硬不过苏联,而把精力投到民用产品上,很快能走到世界前列。和平主义的对外方针也给日本的经济起飞带来了莫大的好处。军费开支一直保持在最低限度。 战后六十多年,没有一个日本人死于战场。这大大减少了由此带来的社会振荡。由于没有必要开发大规模的攻击性武器,日本的科研力量集中在民生领域,带动了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

 

(2)大日本主义的傲慢带来悲剧

尽管战后的日本社会一度接受了石桥湛山的 “小日本主义”思想,但也有不少人难舍“大日本”情怀。日本很多公司名称里使用“大日本”字样。大日本印刷、大日本咨询、大日本银幕制作、大日本住友制药、大日本涂料、大日本木材防腐等等。从来没见哪家公司用“小日本”做名称。当然名称只是个象征性的东西,它本身不会带来危害。真正有害的是大日本意识的膨胀。

坚持“小日本主义”的意义就是使日本对于自己的国情有清醒的认识,在处理国际国内事务上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从战败到八十年代,日本基本保持了这种态度。而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在国际经济中地位的提高, 大日本意识的种种苗头开始显露出来。日本开始尝试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以获取政治大国的地位。它还把防卫厅改为相当于国防部的“防卫省”,并修改法律使向海外派兵合法化。大日本意识还体现到了文化领域,美化侵略战争,宣扬日本民族和文化优越性的出版物泛滥成灾。

地震和海啸是天灾,然而在大日本意识的影响下它却转化为人祸。

比如说核电站,日本近年来一直号称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原子能技术,政府和民间一道大力向各国推销日本的核电站设备。几乎所有日本人都误以为自己国家核电站的设备和管理技术是世界第一流的。如果做事能低调些,把力量用到审视国内核电站的安全隐患上,这次海啸带来的灾害也不会这么大。灾害给电站冷却系统带来的损害或许无法避免,但紧急时备用的发电设备、注水装置、足够作业人员使用的防护服、发生事故时的危害模拟以及处理预案等等,这些最基础的应急手段的缺失实在不可思议。

    再比如说,日本极力强化日美军事同盟,建造准航母,并公开表示目的是为了牵制中国。对于背离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倒行逆施,日本公众却给予了普遍的认可,中国威胁论已成为日本媒体的共识。甚至有些右翼政治家鼓噪要拥有核武器,认为这是日本取得政治大国地位的必要手段。这次地震后,菅直人下令十万自卫队官兵投入救灾,《产经新闻》却指责说这会削弱对中国的防范。在几万人丧失生命和家园的大灾害面前,这种右翼报刊还忘不了在军事上对中国的敌视。大日本意识使许多日本人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没有哪个国家会主动来进攻日本,日本最大的敌人是日本人自己的“大日本意识”。

日本在对付中国上下了那么多功夫,在防灾上却漏洞百出。不仅在人员救助上行动迟缓,而且连向灾民发放救济物资的系统都不能启动,致使许多灾民冻死饿死病死。什么是现实的威胁,什么是国家安全,什么是国民的利益,连十岁的儿童也能看明白啊!

    二○○八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我跟一个日本学者聊天说起家里是否应该准备些防灾用的水和食品。他很不以为然:“我觉得不需要做什么准备。”我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在日本如果受了灾,政府当天就会送来足够的物资。”他的自信令我十分惊讶。不过,可以看出很多日本人有个错觉,即他们的政府早已做好了应付各种灾害的准备。他们这种看法毫不奇怪。这恰恰是“大日本意识”的体现。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俱乐部成员,防灾的准备肯定万无一失啊。日本打着“正常国家”的旗号,拼命扩大政治上的影响力和军事上的威慑力,却忽略了一个国家所应具备的正常的抗灾功能。

    在日本的历史上,已经有过这种“大日本意识”带来的失败,可惜的是日本人好了伤疤忘了疼。十九世纪末,“大日本帝国”开始了疯狂的殖民扩张。军国主义者把“安全保障”作为侵略政策的根据,他们宣称台湾是日本的生命线,逼迫中国割让了台湾。接着又说朝鲜是日本的生命线,强行兼并了朝鲜。后来又发展到“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于是就九·一八、卢沟桥、珍珠港,弄得一发不可收拾。直到原子弹投到了长崎和广岛,才把日本人炸醒。这个生命线那个生命线都是在胡扯,“和平主义”才是日本的生命线,“小日本主义” 才是最可靠的安全保障。历史的经验多么可贵啊!

(3)民族宿命

日本人比较喜欢“各得其所”这个词。每个人在社会上,每个国家在世界上都有属于他的位置。而“小日本主义”恰恰是石桥湛山为日本做出的最理想定位。日本人依靠谦虚和勤奋争得了经济大国的地位,日本的企业和品牌在国际上好评如潮。即便如此,日本难以对世界承担更大的责任,它不可能成为在政治上军事上文化上对整个世界有决定性影响的力量。如果它硬要寻求大日本路线,只能给亚洲国家和日本自身带来不幸。

日本无法成为世界领导力量的原因不仅仅在于人口和国土面积以及矿物资源的局限性, 更在于它的历史和文化的基本特点。日本人擅长学习世界各民族的先进文化,然而却没有培育出独特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日本思想。从民族性上看,日本人表达意见的方式比较含蓄,这不太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沟通。我们很难设想日本能在解决国际纠纷中发挥主导作用。

     当然,这不是说日本对世界的贡献大不了。日本人心灵手巧又勤奋好学,他们可以长期在制造业、动漫和电子游戏等娱乐产业以及环保产业等领域保持领先地位,也可以向全世界的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食品、化妆品以及家电产品。

不仅仅如此,日本还可以为世界做出持续的更大贡献。那就是坚持现有的和平宪法。日本恐怕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宪法中规定放弃交战权的国家。在日本国宪法第2章“放弃战争”里有著名的“第9条”,其中规定:

“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家权利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有了这个条款,日本人可以向世界自豪地宣布自己是最彻底的和平主义者。然而,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日本国内要求修改宪法废弃“第9条”、做“正常国家”的呼声越来越高。一些右翼思想的日本人期盼日本成为核大国,可以像美国那样威慑周边国家。他们以为这样日本就能坐上亚洲领袖的位置。这次大地震可以说是向“大日本意识”发出的严重警告。它似乎在呼吁:回归“小日本主义”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