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盲婚记 一 (4)上山下乡

(2010-10-15 22:09:20) 下一个
和二孬一起的还有他的很多同学,都是受了感召,穿了大半个中国,来到这历史中的蛮荒之地。虽然偏僻,昆明这个小小地方却还不至于让他们的满腔热血瞬时消失殆尽。这里的天空很蓝,这里的气候很好,这里的东西很奇特,这里的人很热情。很快,二孬变兴致勃勃的写信报告他爹娘,儿一切安好,吃得饱穿得暖,这里风光明媚,四季宜人。只是挂念娘做得布袜,多多做些来才好。 于是工作了许久,二孬定期还是收到家里寄来手工缝制得布袜棉衫,穿上身,仿佛娘得手,粗粗得温暖得护着他。 可再怎么护,二孬还是离家千万里的孤身男青年。好在那个年代,单位是什么都管的,组织是可以相信的,姑娘都是单纯的。工会主席张智善跑断了腿,终于为这群远道而来极需要拓展人际关系的大学生们安排了和纺织厂姑娘的联谊舞会。 二孬同志无一例外的错过了。像是受了诅咒一样,每逢舞会开始之前,他总会碰上些不大不小的事儿。感冒,拉肚子,跌伤了,吃撑了,出差了。。。二孬后来常常对女儿讲,我这是一心一意等你娘呢。墨馨牵牵嘴角,拿眼角扫扫二孬说,你那是专心等我娘呢。不管等的是谁的娘,二孬总之是错过了一次次的相亲大会。对此,他只有在星期天来了找不到同屋跟他出去逛的时候感叹一下,谈乱(恋)爱的男女咋就见不够阿?(请自动忽略二孬不标准带河南口音的普通话,他到现在也没咬准过这个恋字。) 精力过于旺盛了,就得找个出口平衡一下。二孬得解决之道是,吃,工作。只是以前总是呼朋引伴,现在是孤家寡人,吃的没那么香甜,只好随便吃20根油条,3碗豆浆凑合一顿。好在食堂和门口饭馆对他无底洞的实力都有所了解,终于没有人像看猩猩一样围观他吃饭了。 出差自然也是他的家常便饭。没办法,别人都要见女朋友嘛。于是二孬成天的往大森林和人烟稀少的小镇跑,泡得蓬头垢面野人一样。张智善看了直摇头,立马就杠上了二孬的领导——王老丹。老丹是部队转业的,岂有不明白用兵的道理?像二孬这样头脑简单,随喊随到,舍他还有谁?打死不肯让他暂时转内业。张智善虽然胖,可不是粗人。脑筋一转,他很快就让老丹意识到一个问题,留人要留根。除非在这儿扎下根,否则他迟早都会想办法调离这里的。 于是老丹转变了态度,开始积极配合张智善解决这个老大难的个人问题,不,是小大难。别忘了,二孬是提前参加高考,提早参加工作的,只是个人情感发育显然稍稍滞后,尚未意识到周围的人都已成家这个惨淡的现实。 所谓的内业,也要出差,只是去周围的县城看看就行,顺便帮院里的老职工看望他们下乡的子女,捎带点儿东西啥的。就这个,也是体力活儿。扛着好几十斤的吃穿用物,挤上载满挤鸡鸭鱼鹅人的班车,颠十几个钟头的山路,绝对不是什么好差事。 二孬亲切看望了受教育中的知识青年,关心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需求,更安慰鼓励他们积极进行学习改造。除了给他们带来盼望已久的补给物资,二孬走的时候还要负责带回成堆的脏衣服床单背套什么的。 这样的内业,比钻一个月的大林子还让人郁闷,特别是对嘴笨的二孬来说。作为一个勤奋读书刻苦努力上进的青年,他最看不上,或者说看不下去的就是虚度青春,就算别人的青春也不行。每次回来转交脏衣服的时候,他除了转达知识青年对父母的殷切要求(不外乎糖果啥的),也汇报一下当地的最新情况。末了,总加上一句:啥正事儿都不干,整天就知道游手好闲咧,浪费时间阿。对王老丹呢,还要多加一句:都不知道让他们下去学啥了,尽打架咧。 话多了,总有惹祸的时候。墨馨常常批评二孬,别看你话不多,说一句是一句,全都捅了篓子。运动来得时候,二孬成为最早被下放的那一批,罪名是:破坏毛主席伟大的上山下乡运动。于是,二孬卷着铺盖,灰溜溜的跟着炊事员李秀莲下到了偏僻的小山村,开始了生命的新篇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