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无言到面前,与君分杯水 - 看吴奇隆版梁祝有感

(2013-09-27 09:18:27) 下一个

前言

一直以来,我都不是吴奇隆的粉(粉丝们轻拍)。事实上,除了几个钟爱的越剧名家,我几乎很少认可自己是任何人的粉丝。对他的印象,基本停留在小虎队的全盛时期,和同学们去春游,路上,大家在车里高唱着青苹果乐园。后来,我出国了,对他也就彻底没了关注。要不是不久前看见几个好朋友在看步步惊心,我都不知道他还是个演员。虽然觉得四爷演的很不错,但我却实在看不下去。不太喜欢若曦那犹犹豫豫,顾虑颇多的性格,她的爱情,看似伟大,其实潜意识里,是一种政治权衡的结果,看似什么都为了别人,却最终伤了自己和爱人。我欣赏的女人,是祝英台那样的,敢爱敢恨,懂得争取,真正跨越了身份地位和金钱。

很小的时候,我就对梁祝的故事就有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因为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我妈妈的最爱。记得那时候,我常常躺在大床里,和她一起听磁带,然后听她给我讲梁祝的故事。因此,之后无论再听到多么有名的音乐,看到多么动人的爱情,我都觉得比不上梁祝。这个故事,在我的心里就是永恒,有着崇高的地位。

梁祝的故事,不用重复了,可谓家喻户晓。我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自己勾勒的祝英台和梁山伯,我也有。因此多年来,我搜集了各个版本的梁祝,执着地寻找最接近自己心里的梁山伯和祝英台。

搜集的最多的是越剧,特别喜欢徐铭姐姐反串梁山伯的版本。记得他们杭州越剧团去德国演出时,我专程从伦敦去看她,和她秉烛夜话,谈了一整晚的梁祝。可是,传统版本的梁祝,总是有些缺憾弥补不了。记得我当时跟她说,我特别理解不了为什么祝英台这个果敢的女子,会在十八相送的时候不告诉心爱的梁兄自己是个女子。如此也就不会有后面种种错过。说到激动处,我斩钉截铁地说,这不符合祝英台的性格,如果我是她,我一定会说穿的。另一个缺陷是关于梁山伯的,这是我一直对楼台会一折有些保留的原因,感觉传统版本里面的梁山伯少了和自己心爱女人抗争的勇气,甚至颇为孩子气的要告人家的父母,最终还责备起英台来。还有一些便是逻辑上的不完美,比如为何当山伯知道英台是个女子时,就突然如此的不能自拔;为何同窗三载他都不知道自己的好兄弟是个女儿身。但这不妨碍我继续爱着梁祝的故事,和欣赏我喜欢的表演。电视和电影版本,我也看过一些,都不是太满意。也许我过于挑剔了,总觉得里面的梁兄不是我想象的样子。

前几周,在网上把凌波版本的翻来覆去的看,瞥见旁边的相关链接尽然还有个吴奇隆版本的。我脑海里顿时浮现出四爷的脸,怎么也不能把这个形象和梁山伯联系在一起。因此也就忽略了。终于,能看的版本都看完了,抱着看看玩的心态,我决定看看这个版本是啥样的。没想到,至此彻底沉沦了。

故事的开始,就像好多搞笑港版电视剧的开头,让我估摸着这又是一部恶搞剧。耐着性子看到英台求学了。画面变得古典而唯美。杨采妮的男装煞是好看,真有几分英姿呢。梁山伯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是英台刚到书院,在山坡上望向读书的学生们。她看见的山伯的时候一呆。我也跟着一呆,我的惊讶不亚于剧中的英台。吴奇隆的山伯身穿白衣,干净脱俗,我老觉得,一个人本身不是这样的人,怎么演也演不出这样的气质。在所有的学子中有种格外浓郁的书生气。哪里还有四爷的影子。大家都看英台,他却不看,看似小小的矜持,赋予了梁山伯一定的个性。他并非人云亦云。也注定了他是与众不同的。最后他才抬头一望,看见英台爽朗的笑容,他也温和的笑了。看到这里,我有种预感,这将是一个不一样梁祝。所谓缘分天注定,英台一定那时候便留意到了梁山伯吧。

两人第二次见面,是夜里在书库。山伯偷偷去读书,却不知道师娘已经把这个地方借给了英台。这一出,英台有些小女孩儿脾气的欺负起山伯来。山伯虽有小小反抗,却显现出大度的气质。令人忍俊不禁。特别喜欢两位演员的处理。在以前众多的版本里,梁山伯总是被灌于老实木纳的形象。我们甚至都忘了,他们那时候只是两个大孩子。吴奇隆的山伯,是那么真实自然。他以为英台故意推他倒地后,委屈地说,你是故意的。他在挨了打以后略带愤怒地指责有钱人总是仗势欺…看到这里,我不禁莞尔,吴奇隆的确演活了梁山伯!无论是在流传下来的故事中,还是在以前的各种版本里,梁祝始终是以祝英台为主导的。梁山伯给人的感觉就是个啥都不知道的书呆子,他的形象总是不鲜明。我第一次感觉到梁兄就应该是这样的,他为人宽厚,却也还是个有些稚气的孩子。解除误会后他原谅了英台,和她同塌而眠,两人的感情正式拉开序幕。山伯甚至害怕英台有什么对于男人的非分之想,也特别赞同在中间放一碗水。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少年老成的书生,而是一个略带可爱,而又不计较的大哥哥形象。不得不承认,我已被吴奇隆演绎的这个梁山伯吸引了。

之后他们越来越熟悉,影片用了各种幽默的细节来显现两人的友谊。比如第二天早晨起来,山伯的眼睛被英台打肿了,还有两人打钟时互相搞怪的样子。考试中山伯想尽办法帮英台作弊。不成功时又帮英台温习功课。看得我捧腹大笑,慢慢爱上了这样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的表演拿捏的极好。杨采妮的英台是我看过的版本里最活泼的,甚至有些小搞怪。我爱煞了这个小英台,试想如果祝英台是个扭扭捏捏的小姐,她还怎能女扮男装去求学。我心里的英台,就该是这样的,大方爽快,有男孩子气(就像我们成都女子一样哈)。而山伯逐渐表现出了大哥哥的样子,始终照顾着小英台。这时候,他已经对自己的感情有些疑虑了。吴奇隆很到位的把握了人物感情渐变的过程,他看英台的眼神,最初是大方直接,此时已经有些害羞了。直到山伯听到英台的梦话,我想他心里已经有了一些隐约的猜测。之后种种,只不过是多了一些小小的试探和避嫌。

弹琴一折可谓是影片的神来之笔。英台在课堂上被捉弄,弄出了声响,山伯本想替她顶罪,结果两人一起受罚。后来因为和同学的小摩擦,山伯不小心摔坏了琴。英台为了不让本来就经济拮据的山伯赔偿,告诉师傅是自己的弄坏的,结果被罚站到天黑。她毕竟是个女孩子,委屈交加,加上孤单,一时哭泣不止。山伯不能陪她,可是想出了另外一个方法,他坐在远处弹琴。本是弹奏一段古琴,然而对英台的种种情愫突然涌上心头,情不自禁弹起了自己创造的旋律,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梁祝。但见他坐在郁郁葱葱的大树下,弹着,想着,从夕阳西下弹到月色清冷,依旧白衣白衫,随微风拂动,飘然欲仙。吴奇隆的表演可以说是无可挑剔。从一开始对自己感情的小小疑惑和担心,到后来沉醉于旋律之中,最终坦然面对自己发自心肝肺腑的感情,过渡完美。我始终觉得,导演想要表达的意图是在这段旋律中,两人已经明了了对于对方的感情,但山伯仍然保留了少许疑虑,他希望有个确切的答案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所以才有了后来带英台去找大师那一幕。不得不惊叹吴奇隆的演技,他始终把山伯这种既明白又不明白的神情表现的十分到位,不愠不火。弹琴这一幕,让我彻底爱上了梁山伯,至此,吴奇隆和梁山伯已然在剧中合二为一了。这也是我看过的版本中,唯一真正将梁祝的音乐完美融合于剧情之中的电影,不得不佩服编剧的功力。

如果说弹琴一折是全剧的转折点,那么去找大师是山伯一个聪明的小试探,也是全剧的升华。原来,英台的母亲也曾女扮男装,和当时的一个同学相爱。她选择了承受命运,甚至在后来看到女儿走上相同道路时,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经历选择同情,而是遵从了封建礼教,又把这种悲剧加载在下一代的身上,才显得英台和山伯的抗争更加难能可贵。虽然梁祝只是一个故事,但是封建礼教确实是在许许多多一代代的抗争中瓦解的。这一幕之后,英台因为慌张,留下了裹胸,山伯已然心中有数了。

除了楼台会和山伯临终,我喜欢的一幕就是中秋佳节时山伯给英台化妆一段。英台说自己不喜欢化妆,山伯却坚持要给她画。是因为他想给深爱的女人画眉。此时,他已经知道她是女儿身,却不好意思挑破。我总认为,看演员的功力,往往不在大喜大悲的情节中,而在于小细节的处理。吴奇隆的处理堪称无懈可击。他看向英台时含情脉脉,此时他已经知道英台是一个女子。此时的眼神已经完全不同以往那种看待兄弟外加小不解的神情。他的眼里分明写满了爱意和不舍。可谓是风情万种都传遍,在我眼底,在你眉间!当英台因为不愿别离,抢过酒杯时,他不再是对待好兄弟一样和对方来个一醉方休,而是有些迟疑,因为他担心英台的身体。当英台喝到不停的咳嗽时,他连忙像个大哥哥一样帮她拍背,不小心摸到裹胸,又急着缩手,满脸怜惜,为的是这个女孩儿的付出和勇敢。短短几分钟的剧情,吴奇隆完美地表现了所有细腻的情感。

十八相送是我在戏曲中最爱的一段。这个电影完全颠覆了传统,令我拍案叫绝。终于,英台不再是隐讳的暗示了,她大胆的冲进自己爱人的怀抱。两位演员将两个不经世事的青涩少年展现的很到位。山伯一开始不敢抱,后来情不自禁紧紧拥着自己的爱人,再到后来有肌肤之亲,都是那么自然。看到有人评论说接受不了如此修改。我可以理解。但我却非常赞同这样的修改,这使得后来的情节顺利成章,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何两个年轻人可以深爱致死。

电影的另一个巨大修改,是楼台会。这里不是遗憾错过,而是英台一早知道自己已被许配马家,他们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喜欢这样的修改。我终于可以不再怪梁山伯去晚了,错过一段美满姻缘,相反,为他的勇气而鼓掌。梁祝的悲剧,不在于山伯去的是不是及时,而是封建时代的悲剧。全剧很好的地把握了这一点。忘不了他居高临下,站在楼台里看英台身着红妆时的样子,这时的山伯已经比较成熟潇洒,多了稳重,少了稚气。不得不承认,吴奇隆真的好帅气。

山伯临终时我在整个电影中最喜欢的第二幕。说实话,以前看到其他版本,山伯都是对英台失望,对现实悲观,一气之下在楼台会就痛哭不止,乃至吐血,几乎当场毙命。我不喜欢这样的山伯。剧情突兀且让人难以理解。相比而言,电影里自然的多。吴奇隆的演技,在这一幕里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山伯和英台本想逃走,无奈被发现,山伯挨了打,身受重伤。英台的母亲确偏偏不放过他,还要去找他,让他写一封书信给英台,说明自己胸有大志,不在儿女情长。山伯不愿,但为了心爱的人,还是勉强同意了。他写下了英台的名字,脑海里浮现出两人恩爱的一幕幕,再也写不下去了。没有嚎啕大哭,没有怨天尤人,只是像个孩子一样落泪,低着头,手中的笔颤抖着。真正的悲伤,不是呼天抢地,而是我铭刻你在心。我承认,我完完全全被带入戏中,更来不及赏析吴奇隆的演技。我已经忘了自己是在看戏,仿佛自己也是剧中人,爱着他的爱,痛着他的痛,心脏和他一起抽搐,泪如泉涌。最终,山伯还是没有写成。可他走的时候,却又是那么安详。这才是我心中的山伯,这才是我心中的梁祝!

故事结束了,但我的心情远远不能平静。这部电影让我重新认识了一个好演员,也终于让我找到了心里完美的梁兄。吴奇隆的梁兄干净, 单纯,宽厚却又是可爱幽默的。我从来都把演员和他们演的角色分得很清楚,唯独这次,我忍不住去搜索吴奇隆的新闻,仿佛只有看到他现在过得很好,才能安慰自己梁兄没有死,有个很幸福的结局。

影片的主题歌和内容非常契合。与君分杯水,看似清淡的水,却蕴藏了丰富的感情。这也是梁祝的难演之处。有些演员也演的很好,可是因为年纪不是那么契合,纵然外形仍然可以出演,但我始终觉得,他们对于角色的处理有稍过之处。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演技有问题,而是当我们以过来人的身份去演两个情窦初开的孩子第一经历爱情的伤痛时,会更多的参杂自己的已有的情感在里面。当时,吴奇隆和杨采妮还很年轻,他们来演,年纪是最合适的。可有时候太年轻,或许又不能理解爱情中的伤痛。令我惊讶的是那时的吴奇隆已经可以把握这么复杂的感情。看过他的生活经历之后,我想答案或许就在其中。恰好一个好友是他的忠实影迷,跟我分享了多年后他在快乐大本营的一个节目。当大家问他最喜欢哪个影片时,他毫不犹豫的说是梁祝。我想不光光是因为梁祝的故事和他所倾注的感情,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也许身在娱乐圈的他和梁山伯一样,本质都是淳朴善良体贴的人,都相信有真挚爱情的存在,都在和命运抗争,想要过自己能把握的生活。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无论如何,感谢这部电影,这对梁祝,确实是完美不可复制的。

后记:其实就像我文中提到,我对吴奇隆不是很了解。只是深深爱上他的梁山伯。因此也就在微博中提及自己的一点感想。没想到有许许多多热情的粉丝转载,鼓励我写。大家完全不介意我说自己不是他的粉,亦没有人来宣传,强求我喜欢他。我心底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如果不是大家的鼓励,我也不能够一鼓作气写出这么多的文字。其实我还有很多想写,却真的感到笔墨贫乏,写不出吴奇隆表演的精妙。果然有些感情,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虽然偶像和粉丝是不一样的群体,也不能划等号,但偶像的气质和人品是可以影响粉丝的。我想老大(这里我也随你们叫老大吧),一定会很幸福很开心,拥有你们这样热情,开明,随和的粉丝。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路过路人 回复 悄悄话 昨晚想再看一遍,发现youtube上的色彩比原来看录像带的差太远了,可惜了。以前我是在图书馆借的录像带看的,青山绿水的色彩非常美的。也许现在有dvd版的。
knightkiller 回复 悄悄话 去看看香港邵氏拍的梁山伯和祝英台,那才是顶峰之作!
君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uer' 的评论 : youtube 上面有
Fuer 回复 悄悄话 请问在哪里能看到呢?
君心 回复 悄悄话 谢谢你们的鼓励,我一定多写写自己喜欢的电影跟你们分享!天涯若比邻啊,好喜欢找到知音的感觉!
琢磨小舍 回复 悄悄话 我也很喜欢这部电影, 真的是看一次哭一次。据说吴奇隆拍这部片的时候也是他努力赚钱帮家里还债的时候, 他那时候也是很辛苦很辛苦的。和楼上一样有碰到知音的感觉,请多介绍几部你喜欢的影片。感谢!
路过路人 回复 悄悄话 我也是特别喜欢这部电影,看一次哭一次,但是还是看不够。。。看了多遍后,只敢看到求婚那段,后面太悲惨了,特别是哭到眼睛流血那里。杨采妮的女妆很美,最后终于可以给心爱人见到。

好像看过这电影的不多,看到你的文章,真高兴,也有和我一样喜欢并被感动的,有找到知音的感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