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为限

部分转载 部分自撰
正文

美国的声音真乱

(2010-09-17 11:05:04) 下一个

近日,来自美国的声音很乱,总体看大致可以分为三派。一派以克鲁格曼和华尔街为代表,他们认为,美国需要更大力度的经济刺激方案,必须实施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强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比如收购更多的国债、甚至抵押贷款支持证券,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更长时间地维系零利率等等。

 

另一派以美国堪萨斯州的联储总裁霍恩为代表,他们一直认为,长期奉行零利率政策是危险的赌博。他认为,货币政策不是治疗美国所有问题的“万能药”,长时间维持过低的利率只会导致美国经济“未来几年中再度上演严重的衰退和高失业”。霍恩认为,经济数据并不像媒体和华尔街专家所描述的那样糟糕,目前美国经济正在复苏之中,美联储须上调利率,以免未来财政失衡状况加剧。美联储需取消“应急性”的零利率政策,慎重且缓慢地上调利率,这将使其政策能够更适合经济缓慢复苏的情况。

 

第三派是民间的一些学者,他们认为,美国经济基本已经没救了,因为所有的刺激政策都已经失灵。比如,纽约大学教授鲁比尼就表示,美国无法防止未来数年经济增长出现放缓,因为美国的政策措施正在逐渐耗尽。他不认为伯南克会有什么灵丹妙药,问题是,货币政策正在逐渐失效。鲁比尼预计,今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速将肯定低于1%,他还预计美国陷入二次衰退的概率已经达到40%

 

从上述说法看,美国各界的分歧似乎主要是在方法论上。而对美国经济的悲观情绪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在程度上会有些小小的差别而已。

 

不管民间或官员个人的看法,世界都在关注美国执政者的看法,关注美联储伯南克的看法。 827日,为期两天的全球央行官员会议在美国拉开序幕。这次央行行长会议显然是在G20的安排之外的会议,我认为,之所以要召开这样一个会议,主要是世界各国对美国经济看不清楚,需要美国官方给出比较明确的判断。

 

伯南克当然是这次会议的主角,所有与会者或许都在期待着这位美国大佬的看法,关注他将采取的措施。按说,伯南克应当为与会者打气,让世界对美国经济放心。我们也确实看到了这样的情况。

 

比如,伯南克对美国经济并没有给出悲观的判断。他说:尽管过去一年中美国经济的增长太慢,而失业率又太高,但财政刺激措施和消费者开支及企业投资的推动力依然存在,并将促成美国经济在2011年继续增长的前提条件已经就位。伯南克认为,未来通胀的过高增长或通缩进一步显著发展的风险都不大。

 

伯南克真有这样的信心吗?我看未必,否则美联储就用不着对刺激经济做出新的安排。而从伯南克的谈话中我们可以听出,美联储确实做出了这方面的安排,只是实施的时间和具体技术安排还没有对外透露。

 

其实,上述三派人的观点,各有各的道理,但在我看来,不管刺激也好,不刺激也罢,货币政策只是个“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做对了,也只能改善市场流动性,而改变不了美国积重难返的经济结构问题。我们看到的事实是:不管美国银行业流动性是否充足,他们都不愿意贷款给实体经济,而更希望通过金融商品的炒作获得交易性利润。尽管美国政府制约杠杆、制约交易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已经获得通过,但金融大亨并没有彻底死心,他们还在努力放大自由,重新回到过去的日子。

 

这是根本问题。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未看到美国股市上出现“新兴产业”的踪影,那美国经济的复苏到底靠什么?如果解决不了这个根本问题,而只是通过美联储放松货币予以刺激,那我看“基本没救”。因为美国已经没有可能重复昨天的快乐了。

 

比如,美元地位已经开始弱化,仅仅依靠“债务循环链”――印钞进口、拉动本国消费、然后通过发债回笼货币、通过财赤扩张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无法让美国经济获得强大的动力。现在,谁都改变不了美元的地位不假,但谁都不看好美元也不假。所以,现在美国的“债务经济模式”只是在依靠“惯性”滑行,而加速度是负值。他当然还会滑行更长一段时间,但指望它去支撑美国经济增长恐怕没戏。

 

所以,我们判断美国经济的一个要素:必须看到政府拿出具有实际意义的举措,改变美国的经济结构。还有他们的企业,让它们大量的技术储备变成生产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