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75)
2015 (1)
2016 (1)
2023 (1)
水池边远去的背影(小说连载-第二章 21)
21
心黛姐弟,从小听父亲讲他的故事。父亲非凡的人生经历,让心黛对他充满敬仰;父亲清秀的容貌,风流倜傥的举止,又兼能文能武,使少女时代的心黛产生了浓浓的恋父情结。
“抗日战争时期,你们的爷爷追随谭震林,在其部下新四军内任司书,后来由组织安排转入地下活动,他的公开身份是私塾先生,因叛徒告密,几年后被日本人抓获,锒铛入狱。”心黛姐弟为爷爷提心吊胆起来。
“爷爷入狱后,一家生活顿时陷入困境。”心黛奶奶是个农村妇女,靠爷爷的收入供养全家。
“奶奶独自抚养姑姑.伯父和我三个孩子,支撑了几年,生活实在难于为继,后来设法与狱中的爷爷取得联系,爷爷做主,把我过继给他从前在湖城书局一起共事的好友.后来在镇上开书场的养父,不多久我就去了养父家生活,并且有了一个新的姓名,当时我六岁。你们的爷爷在日本人监狱关了六年,九死一生出来,与组织上失去了联系,便做了一名真正的私塾先生,直到取消私塾为止。”心黛姐弟总算为爷爷舒了一口气。
“你们的养祖父母没有孩子,在我之前已经领养了一个女儿,养父家的这个姑姑异常聪明,我们在一个班里读书,抢着当第一名,又同时跳过一级。养姑姑解放后考取了清华大学,毕业后分在外交部工作,可惜英年早逝。”父亲不无怅然地说,心黛姐弟听说过这个姑姑,难怪一直没见过。
“十二岁那年,我读初中了,学校来了一名年轻教师,他的到来,直接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否则顺理成章地,我也是上大学的料,不一定考得上清华大学,但读大学是一定的。”父亲肯定地说。
“新老师原来是地下党员,下课后偷偷给我们灌输革命思想,直到有一天,我们六个男同学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跟着老师离家出走,到江阴去,然后再渡江到苏北去参加解放军。”
那一年是一九四九年,心黛父亲十三岁,某一天,六个孩子跟着年轻的地下党员老师,与家中不辞而别,身无分文,就这样从家乡偷偷地走了出去。
“我们一路走,又不认识路,兜兜转转走了好多天,饿了去乞讨,吃别人给的剩饭.冷大饼,吃尽苦头总算抵达江阴要塞长江边,才发现大军已经渡江过来了,根本不用我们去苏北了。部队收留了我们六个小鬼,因为我们有文化,便安排我们与大人们一起做接兵工作。”心黛姐弟听得差点流泪了。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新中国成立,组织上让我们回家探望亲人,当时我们的集体出走就象地震般震动了六家,经过多方打听知道是参军了,家长们才放心。探亲回部队后,组织上又安排我们继续学业,直到一九五二年我高中毕业。”心黛父亲没能享受到离休待遇,就是因为工龄从五二年算起,同伴中有人去争,争到了离休的待遇,心黛父亲没去,是想起当年的小伙伴中,有一个在“三反.五反”中被镇压了,自己还活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了。
心黛父亲高中毕业后就一直留在地方上工作,因为识文断字,写得一手魏碑体,所以很长时间被安排做秘书工作,也曾到剧团做过行政工作,总之党叫干啥就干啥,六十年代初,又被调进公安局,第二次穿上了制服。
心黛父亲业余时间喜欢舞文弄墨,写点豆腐干小文章,还曾经是人民日报的特约通讯员,说着说着,心黛姐弟不信,父亲便拿出珍藏已久的剪报,上面果然有父亲的大名。
心黛父亲喜欢摄影,他有一台135的“幸福”牌黑白照相机,没事就把家人朋友当模特儿,记得心黛童年时极不喜欢照相,第一次在相机前还哭着不愿照,大人们竭力哄骗:“心黛,你笑,你笑,你笑起来很好看的。”心黛后来成了一个喜欢笑的人,可能与童年时的照相启蒙有关系。
心黛父亲少年得志,工作出色,二十岁左右曾获华东区群英代表殊荣,在太湖疗养院疗养期间,结识了三位老大哥,他们的友谊维持了一辈子,其中一个成了心黛弟弟的干爹。下象棋,在那个枯燥的年代,给心黛姐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空间。
正当家庭幸福,领导赏识,事业踌躇满志时,一场文化大革命又使心黛父亲脱下了制服。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