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与成长兄讨论基督教与传统文化的问题

(2010-11-21 21:53:58) 下一个
我在前面与人讨论的过程中理解了kylelong不与人讨论的原因,但是我对您的回复很感兴趣,因此真诚希望能与您继续讨论这个问题。

您在“1是一神?还是众神?”中似乎把基督教解释成多神教,指出:“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的王,有许多的主,也就是有许多的神。但是在众神,众王中却有一个至高的真神(马可福音五,7)。”可否为我们介绍几个其他神的名字和事迹?如果你所说的众神指的是摩西或者彼得、约翰等,那么这些神与最高真神耶和华具有什么样的分工呢?学术界似乎普遍认定基督教是一神论的,基督教的教义中,人无论是否被救赎不会成为耶和华,而耶和华的地位和身份也是至高无上、无法比拟的。我个人认为你是把神的概念扩大了,承认多神的同时又将耶和华提高至“最高真神”的地位,其实还是强调了至高真主只有一位,只是换了说法的一神论。

你认为“‘举头三尺有神明’的神就是一位,而非众位”缺乏现实根据,正如博友“欢颜展卷林中闲坐”指出,中国人拜灶神,土地公,送子观音。当我们说“老天爷”的时候固然不会说“老天爷们”,但是这可能是由于追求语言的简洁、经济性或者汉语不区分单复数的特点和文化习俗等原因,而并不一定是因为“老天爷”是单数的,除了感叹“老天爷”之外,我们也同样会使用“菩萨保佑”、“阿弥陀佛”等。

你指出:“普通人因超高的道德和行为而成神的乃是‘神仙的----仙’,并非神。”我觉得传统文化中对神和仙并没有这么明确的区分,道教典籍和民间传说似乎都没有明确区分哪些是神、哪些是仙,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分工和等级,即使有区分,也并没有规定人只能修炼成仙、不能成神。例如,关圣帝君和妈祖信仰都是由与人升华为神的。

所以您关于众神和至高真神、神和仙之间的区别,似乎更多是一种概念的转换游戏。佛教的确不将解脱者称为“神”,但这又是一种名称上的区别。因为佛教和基督教在宗教的本性上是一致的,佛教求“解脱”、基督教讲“救赎”,如果以基督教的“救赎”为讨论的标准和立足点,那么佛教自然和基督教不是“on the same page”,但是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两大宗教,他们之间毫无疑问具有可比性,不论你将佛教称为“多神教”还是“多佛教”,这都是其与基督教“一神教”的区别。

你指出“佛教就是一个很好的哲学”,将佛教纳入哲学的范畴,认为基督教才是真正的宗教,我个人认为这是由于您信仰的原因而有所偏见。既然佛教不是宗教,而是哲学,为何称为“佛教”而不是“佛哲学”呢?为何佛教可以列为三大宗教之一呢?为何基督教徒不允许信仰“佛哲学”呢?

个人认为,宗教本身就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领域,正所谓《宗教哲学》,而宗教基本上都规定了人的行为方式和准则、都涉及道德的范畴。所以将道德、哲学与宗教割裂开来,似乎不是一个正确的方式。诚如kylelong所言,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的重要性确实深入了道教和佛教(如果说儒家思想不是宗教的话,那么道德可以看做它对道教和佛教的一个渗透点)。

您对基督教“救恩”的解释十分详尽、清晰,但是并不与kylelong的观点相悖。kylelong认为,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之一在于救赎中道德的作用:基督教的救赎观不需要考虑道德与善行;而佛教的“解脱”和道教的“得道”都极大地依赖于道德。您对救恩的解释恰恰是证明而不是反驳了这一点。您自己也指出:“基督教不是劝人为善,让你天天积功德的宗教。基督教为的是救人,拯救人的灵魂”。大船的比喻十分生动,但是正好表明,大船是否拯救水中的人,并不根据他/她是否行善积德、是否道德高尚,只要愿意游过去就能得救、只要信仰就能得救。而儒家思想对道德的推崇和佛教对因果报应、善恶轮回的宣扬使道德成为佛教徒是否可以“成佛”、“得道”、“解脱”(——功能上等同于基督教的“救赎”)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对道德的不同态度的确是基督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区别,我完全赞同kylelong的这个观点,您的论述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结论:我觉得您对kylelong的批评大多是从自身信仰出发,批评他作为非基督徒对基督教义理解的不透彻之处,但是并没有反驳其论述的观点。基督教的救赎的确不根据道德,而佛教的确非常看重道德,强调善恶有报、因果轮回。您的批评中似乎透露这样的观点(也肯能是我的误解):不符合基督教教义的救赎不是真正的救赎,因此佛教根本没有救赎这一说,佛教甚至连宗教也不是,更像是一种哲学。我觉得这个批评是有偏见的。基督教不根据道德来判定救赎,但您不能因此认定道德、哲学就和宗教无关,这些见解都是由于先入的理念和出发点决定了的偏见。从某一个宗教信徒的角度来看,所有涉及信仰的问题不必要讨论就已经有了固定答案了,因为他们的答案必定是来自其自身的信仰和视角。如果换一个角度,从佛教徒的眼中来看,道德为什么和宗教不是一个层面?宗教为什么不涉及道德?佛教为什么只是一个哲学呢?为什么不能是信仰呢?事实上,任何宗教的构成要素都是哲学思想、仪式和组织结构(参见任何一本《宗教哲学》著作),如果佛教的哲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和基督教起着同样的社会功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承认它也是一种“救赎”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成长 回复 悄悄话 济安你好!
首先谢谢告知 kylelong 有不予人讨论的立场,早知这样我可能就不会去理会他了。再来就是谢谢你码了字那么多的字,不仅回我的帖,而且比楼主 kylelong 还殷勤的回大家的帖,看到像有你这样如此热心的网友,真是会让许多的资深网虫羡慕S了。
再有就是看到你的ID照,又让我荣幸了一大把,因从你如此认真的回我的帖,我应该庆幸自己没有被你鄙视啊,呵呵。

关于一神,和众神。你对圣经中的人物;摩西,彼得,约翰为神的假设是错误的。因为基督教不同于佛教,在基督教中不存在因有高道德就会成为神这样的说法。

这个世界分阴阳两界,基督教称属血气和属灵。天上,与地上。
在圣经中所指的万王,和万主,祂的范畴也是包括了这两个层面,即灵界的大小王(中东地区的传统文化是拜多神的你可以参考新约圣经的使徒行传十七,23-23)和人间各国的君王,如果你有兴趣想知道这些阴阳两界的大小王的名称的话,你可以上网在两河流域--美索不达尼亚的民间信仰和中东各国历史中找到他们。

我并没有将神的概念扩大,而是指出基督教对神的定义。
无论阴界还是阳界,都充斥着不同的王,神。但在万王中却只有一位主宰。

就好比有人把祖国大地比喻为母亲,把共产党比喻为母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人类的生活文化中有许多的父亲,母亲。但说到亲生父母那却只有一对!
这里不存在包容,排他,因真理只有一个,如果说排他,那真理本身就是“排他”的。

那种有包容性,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宗教”因信奉的不是生而为神(基督教的神是自有永有的,还不是“生”的哦。),与其说是宗教,不如说是民间信仰更为恰当。
那些土地公,灶神,观音,还有关公,甚至毛泽东(国内现在有人开始拜毛了)这些要么是人们想象出来的,要么是后人硬按上的,因他们自己从来没有说他们是神!包括佛祖释迦牟尼,祂(我尊重他为佛,所以用的是“祂”)在菩提树下如何顿悟开创佛教的故事,我想你应该比我知道的更加的多了。

这就好比你要去机场接一个你从未谋面的人,你拿着别人给你的“特征”在出机口等候。结果来了一个和你手中的特征吻合的人,你就认定这个人就是你要接机的人,结果对方说,你认错人了,可你看看手中的特征,再看看那个人,还是坚持他就是你要接的人。。。
所谓的传统文化,就是人们在的生活中看到大山,就敬畏山神,还有树神,海龙王,关公,观音,也包括我前两天写的有关《天津古文化大街》的帖中所描述的『天后宫』所侍奉的“天后娘娘”--林默,如果林默地下有知---后人为了感激她经常出海搭救受难的人,而封她为神的话,以她的个性,一定会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可我并不是什么神呀。
而无奈的是,后人拿着自己想象中的神的形象看到符合“神”的标准就以予冠上神的冠冕。

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被后人“硬赶上架”的“神”,所不同的是,圣经在第一卷书--《创世纪》的第一章就开宗明义:耶和华是创造宇宙万物的神!你能告诉除了圣经外,还有那个宗教(包括你认为是宗教的那些民间信仰)有阐明自己是创造宇宙万物并主宰一切的神呢?

在进一步,只有创造一切,主宰一切(阴阳)的神才有权柄拯救灵魂。

所以;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宗教?什么是解脱?什么是救恩?你应该明白了吧,至于信仰。。。呵呵,恕我直言,从共产主义,到个人爱好都是这个范畴内的,我就不多言了。

BTW,我是女生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