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曼尼诺夫 -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Op. 43: Variation XVIII - [HD]
著名作品有:
-《升 c 小调钢琴前奏曲》
- 四首钢琴协奏曲及《帕格尼尼狂想曲》(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其中以《第二钢琴协奏曲》及《第三钢琴协奏曲》最著名,《帕格尼尼狂想曲》中一段行板更是脍炙人口之作,被电影《时光倒流七十年》( Somewhere in Time )采纳为背景音乐
- 三首交响乐作品, 《第一交响乐》对拉赫曼尼诺夫而言是失败之作,《第二交响乐》及《第三交响乐》仍是较出名的作品
拉赫曼尼诺夫的这首“ 第二钢琴协奏曲”被公认为拉赫玛尼诺夫的“最高杰作”,广受世人的喜爱和欢迎。在所有俄罗斯作曲家所作的钢琴协奏曲中,本曲为首屈一指的名作。 本曲除了在构造上的完满妥善之外,同时充分发挥了抒情性和钢琴化的效果,而且把这些作了绝佳的统一。尤其是本曲中的几个旋律充满了浪漫性情趣,因此,不是经常被附上各种歌词竟相演唱,就是被世人编成爵士乐,广为流行。
Sergei Rachmaninoff plays his Piano Concerto No. 2
“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于1934 年创作,亦是拉赫曼尼诺夫最后一首为钢琴及交响乐团所写的作品,而它也是所有受到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随想曲启发所创作的曲子中,最重要的一首作品。这首狂想曲共有二十四个变奏,无疑是为纪念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随想曲而采用的编号方式。而乐曲真正的主题,则一直要到前奏及第一变奏弹完后,才由小提琴拉出。其后的变奏则让钢琴及交响乐团展现了闪闪发亮的光采。拉赫曼尼诺夫对所谓魔鬼的意念,可从第八及第九变奏中清楚感受到 ; 尤其在第十四个变奏,充满骑兵风格的乐段,让人明显感觉浪漫乐派钢琴协奏曲的特色。而第十八个变奏则是拉赫曼尼诺夫最有名的一段旋律,充满渴望、依恋之情。最后的变奏则逐次展现乐曲的张力,它所达到的境界,可能连帕格尼尼都会有点喘不过气来。这首乐曲80 年代随着美国影片《时光倒流 70 年》而成为全世界最脍炙人口的古典旋律之一。
《时光倒流七十年》改编自美国20 世纪伟大作家Richard Matheson 发表于1976 年的小说《Bid Time Return 》,男主角李察是一名成功的剧作家,某日造访一家旅馆时,看到女演员艾丝的照片,她曾在 1912 年时待遇这家旅馆。李察被这张照片深深吸引,无法自拔。他以自我催眠的方式,回到了1912年,终于找到了念念不忘的艾丝,两人很快的坠入了情网。
《时光倒流》音乐引用了“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编号43的一首变奏曲(第18 变奏,如歌的行板(降 D 大调)), 此曲和主题曲"似曾相识" 最终和本片一样成为了经典。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是一支温柔多情、缠绵悱恻的钢琴协奏曲, 在影片中,这首乐曲不但被导演拿来作为一件重要的音乐道具,起到了跨越时空、在男女主人公之间沟通心灵的作用,而且在作曲家约翰巴里 (John Barry) 手中,成为全片配乐的灵感与源泉。 约翰·巴里在旋律的情绪和节奏以及曲调的走向和速度上,都与原曲既保持相近又有区别,使这首变奏听上去委婉动人而又热情奔放,最受人喜爱,以至于成了整部作品“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的代名词, 使观众自始至终感觉到由一首不断出现的动人乐曲所折射、所辉映的两个艺术家之间那种心心相印的高尚激情的存在。
似曾相识
似曾相识 +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