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花絮】 《在美国看郎朗 弹琴》
(2013-02-19 00:30:57)
下一个
【时事花絮】 《在美国看郎朗 弹琴》 01/19/2011
今年的元月十四日是俺的虎年生日。为使自己的生日过得更有意义,就邀请两位刚从中国大陆来美国读书的侄孙女去看郎朗的钢琴表演。恰逢郎朗在圣地亚哥举办为期三天的音乐会,可谓巧合、幸运和天赐良缘哉!作为世界上最热门的中国新青年形象大使,年仅二十八岁的钢琴演奏家郎朗像一盏璀璨的明灯照亮了当今世界渐明渐暗的古典音乐舞台。到音乐厅去看朗朗弹琴,无疑是一种舒心而又振奋的超值享受。如果你只是为了消遣去听听音乐会,就不如买盘光碟在家里利用最好的音响设备欣赏可也。而对于朗朗的钢琴演奏,却是一睹为快,不看遗憾。 多谢圣地亚哥那间还算典雅与颇具规模的歌舞音乐厅的组织给场,使本人能够两度前往观看郎朗领衔主的钢琴协奏曲。那是一种美的精神享受和心灵的触动,也能感受来自中国当代年轻人的艺术感魅力与震撼。 可容纳上千人的欧式音乐大厅座无虚席,光临到场的大多数是洋人,以中老年人居多,有的已来过多次,是此间音乐厅的常客。恰逢纪念圣地亚哥交响乐团成立一百周年,在圣城音乐大厅特地组织、编排了能吸引众多观众的“郎朗音乐节”,为期三晚上。首席指挥也是位出生在印尼雅加达的、自幼学习钢琴并被誉为音乐神童的美籍华人林先生——Jahja Ling。音乐会于晚八点钟开始,而前一小时却是由林先生指挥的圣地亚哥交响乐团演奏的风格新颖、别开生面的、根据苏联著名音乐家瑟儿给•儒阿克曼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ff)的曲目改编的钢琴协奏曲,C小调中的第二乐章。这不仅仅因为是郎朗近年来所喜爱的演奏曲目,同时也向观众率先突显了圣地亚哥交响乐团的实力。该曲演奏结束时观众给予对之肯定与认可的热烈掌声。说明圣地亚哥交响乐团能为世界顶尖级的、第一流的钢琴演奏家郎朗伴奏是够得上水准的,也是当之无愧的。 接下来,乐团改变并缩小了阵容,去掉了竖琴、短笛和低音大号等,但仍留有八个低音贝斯提琴、十把大提琴、三十七把小提琴包括中提琴、两个巴松大管、两根单簧管、两根双簧管、两根长笛、四尊法国圆号,还有四把小号和各两个中音和低音号(可惜被从天而降的、为看朗朗表演投影的白色四方银幕给遮住了)。在指挥站立方台的左后和正中台前的区域为郎朗推来了一台黝黑锃亮的立式三角大钢琴,观众所期待的郎朗身着深色西装、内衬白衫无领带,从舞台右侧闪亮登场了。郎朗崭头一露,大厅内的观众立刻起立并响起了由欢迎和一些躁动杂音交织在一起的掌声,他边走边挥舞着右臂向新、老观众们招手致意,林指挥则主动大步向前与郎朗握手熊抱。直到他在钢琴前坐了下来,大家也都跟着就坐。大厅内顿时变得鸦雀无声,人们好像都屏住了呼吸,期待着那激动人心、扣人心弦的演奏和共鸣。伴奏乐队的每一位也都蓄势待发、一触即发,指挥家、音乐博士、林先生直挺挺地背对观众伫立在指挥台上,两只手相握垂放在前,低着头像是重复例行的、开场前的默祷。在指挥尚未动作时,郎朗的右手已慢慢地抬起,那修长、天才的手指像树叶般缓缓地落在了琴键上,并开始发出了轻柔、曼妙的钢琴乐声。几秒钟后,林先生持指挥棒的双手也慢慢抬了起来,跟着郎朗的琴声自然切入,并随着乐曲的轻重缓急、阴阳顿挫而前恭候哈地在空中随机有序地挥舞了起来。
开头的曲子是苏联音乐家瑟儿给•儒阿克曼尼诺夫的“交响乐舞”——Symphonic Dances第四十五节,接下来分别是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G大调第四乐章、舒曼的钢琴协奏曲A小调和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协奏曲在B-平小调中的第一乐章。只见郎朗时而低头飞指,时而仰首按键,气定神闲、但腰杆笔直;他时而将举至胸前的右手拇指和食指连成环状而另外三指弯曲,其手势如同“拈花微笑”;时而又将双手悬在胸前、屈展手指随音乐的节奏微微地晃动,好似“书斋逗狗”,真是如痴如迷、若醉若狂;他的眼睛半开半闭,甚至有时还睁只眼闭只眼。他一会儿用单手,一会儿用双手;双手离合于钢琴的键盘之上,好似天鹅扇乎着翅膀在天空飞翔。他的神情已然超然物外、完全沉浸在乐曲的情感之中。朗朗弹琴根本“没谱”,也“不靠谱”,因为他把全部的乐谱都默记在脑海里了。他弹琴不用看着手指和键盘,因为他自幼勤学苦练,对八十八只键盘的位置已经了如指掌、百弹百准、驾轻就熟。那音响、那乐曲时而委婉、时而哀怨;时而激进、时而抒情;时而连珠流畅,时而激越高亢。时而若有所思、时而热情奔放。郎朗把他多年来苦练出来的、如同手指头通了光电、上了弹簧的娴熟技巧在钢琴上、和在全世界的舞台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游刃有余,令人叹为观止,击股叫绝!是他新颖独特的手法和勇于创新的风格把多少有些枯燥的古典音乐再度激活,并将其把玩得颇具趣味甚至使其“绝处逢生”!俺在想,朗朗真是下了功夫的好小子,他把人的手、脚、大脑和小脑之协调动作运用到了极致,除了上帝创造的人,谁能相信任何一种动物能被训练到如此精彩绝伦之地步呢?毋庸置疑,他是全人类的骄傲,也是上帝的杰作!! 第一次也是在此音乐厅看郎朗演奏时,观众在每一支曲子结束时都要鼓掌,而这次大家好像都有了经验和水准,一直都能沉住气,直等到最后一支曲子结束时才爆发出总结性的掌声和欢呼声。最后的一支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协奏曲结束时,是以重力强音结尾的,是由郎朗和舞台上的全部乐器以三个大声铿锵顿音而终止的,在定音鼓及打击乐器的助音和配合帮衬下,使这声音于大厅中轰然作响,震动着楼宇四座,特别是第三声,也就是最后结束的一声特别响——“哐轰”的一声,只见郎朗的两只手臂像黑猩猩一样地撑了起来,好像十根指头带着全身的力量都猛力砸向了键盘,并脚踏实地、昂首用力,使臀部也微微地离开坐垫给颠了起来。随之而起的是此伏彼起的、突然爆发的、异常热烈的掌声和着欢呼声。这掌声像是疾风暴雨中的电闪雷鸣,也像是一座大山的轰然倒塌,更像是三峡大坝泄洪时的开闸!这掌声与音乐会的精彩演奏形成了一组震撼人心的世纪交响曲。这轰然作响的乐声惊醒了坐在我们身边的一对熟睡的中国老夫妇。看来连不懂音乐的人都风风火火地不远千里来看郎朗的演出了,可惜他们看得懵懵懂懂,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那“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致使郎朗多次从后台复出并热情的鞠躬、敬礼、抛飞吻,还用英语大声地向全场观众和乐队唠叨点什么(由于没使用麦克风加上观众的欢呼声太响,俺没听清),而这些洋人观众却“不依不饶”,应是要郎朗“再来一个”——“Encore”。与上次(不弹就是不弹了)不同,这次实在是盛情难却,郎朗真的又弹了一首平平淡淡的小曲子,就算无偿地“说得过去”了。俺若是郎朗的经纪人,也不会让他继续无偿地弹下去,那大厅外面已有很多人买了光碟之后就排队等候签名了啦!当今世界上,郎朗售出的音乐光碟是最多的!
因为朗朗毕竟是在美国受过教育,曾经师承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的著名教授格拉夫曼(Gray Graffman)的兼具欧美风格的独特技巧和琴风,又得到了那位掌握音乐精髓、熟谙钢琴技法的老师的悉心指导与真传。朗朗14岁考入美国著名科蒂斯音乐学院,师从著名钢琴大师、院长格拉夫曼;1999年,17岁的郎朗在芝加哥拉文尼亚音乐节明星演奏会上,美国最杰出的小提琴家之一斯特恩曾向对观众高度评价郎朗.难怪他能讲英语和在美国有众多观众的支持并使他成名于全世界!因此,朗朗曾说:"我从少年时代就在美国长大,...,我对美国怀有非常美好的感情,我的很多好朋友,很多老师都是美国人。" 一个东方人,竟然把西方人的曲调完全理解并在这机械性的乐器、连黑带白共八十八键的钢琴上表演得如此娴熟、透彻、鲜明而又明朗,甚至为西方人所望尘莫及,是前所未有的,也是值得东方人骄傲的。他弹出了、并与同行们和谐了一曲反应时代大变革的交响曲,是东、西方文化以及宫商角徵羽和五线谱的对接与碰撞,并闪烁出人们期待已久的、令人振奋的滋声火花。郎朗把钢琴弹得易如反掌乃至炉火纯青,可谓出类拔萃、登峰造极,他也许是上世纪和本世纪迄今最有轰动效益的钢琴表演艺术家。他的成功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甚至全人类的青睐(因为许多民众包括不懂音乐的、尤其是遭受天灾的难民中有不少人都收到过来自以超级钢琴演奏家郎朗命名的“郎朗国际青少年基金会”的捐助)。郎朗不但是俺这东北人、沈阳人的骄傲,也是东方人和咱中国人的骄傲。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的具体体现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年轻一代脱颖而出的杰出代表,他预表着中国的希望和未来,令西方乃至美国和全世界对今天的中国大陆青年一代刮目相看。
一个民族的自信不是靠鲜花和掌声堆出来的,何况那是朗朗的成绩, 又不是国家的成绩
现在很多marketing因素的,别激动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