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必须加入外太空“白热化”的竞争

(2010-09-05 08:06:19) 下一个

就在我们还在为“北斗”导航系统所取得的进步而振奋的时候,人家俄罗斯9月2日 “格洛纳斯”的一颗卫星也升空了。中国的“北斗”到2012年也不过达到亚太区域定位的级别,可是俄罗斯却已经悄无声息的把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格洛纳斯”正是俄语“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缩写)趋于完善了。

鲜为人知的是“格洛纳斯”的布局比现在全世界所熟知的GPS还更早“开工”,GPS正是为了为了挑战“格洛纳斯”而生。只不过“格洛纳斯”时运不济,碰上了苏联解体因而该工程几乎停止了10来年的时间,也正是这个时间差GPS才有机会打了个“翻身战”并最终“一统江湖”。

美俄之间的外太空之争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 “冷战”,双方在激烈的竞争中倒也推进了自身的外太空技术发展。借助于两国过去几十年来几乎不计成本的投入,这也使得美俄两国牢牢的占据了今天外太空的“第一集团”位置。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借助自身的经济发展在外太空的动作也逐渐加大。以定位系统为例,中国的“北斗”就有望超越欧洲的“伽利略”导航系统而位居全球第三。加上中国已经开展的载人航天、“嫦娥”探月以及和俄罗斯联合的火星探测等深空项目,中国这一咄咄逼人的“后起之秀”大有挤入航天“第一集团”的气势。

应该说中国“挤入”航天“第一集团”是机会和挑战并存。从中美俄三国来讲,眼下各国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未来几年这三个国家都面临着新的调整。美国方面来说,除了面临巨额的航天经费消减之外,他们的载人航天也面临现实问题,因为今后5年时间内他们的航天飞机都无法“上天”。相反,中国未来5年正好是载人航天紧锣密鼓的发展期。未来5年中国有可能完成航天器“交会对接”,建立短期有人照料的太空实验室等,如果中国能充分利用美国载人航天停滞的5年时间,中国能完成一定程度的追赶。不过这5年时间美国也不会闲着,他们是利用这几年时间完成新一代航天飞行器的研制,一旦他们新一代的航天器研制成功则中国好不容易追赶上的差距又将被拉大。

俄罗斯的航天技术同美国差距并不大,至少俄美两国的航天技术差距绝对没有中美两国的航天技术差距大,俄罗斯航天的软肋仍然是他们未来不可知的经济。要知道困扰俄罗斯航天多年的不是航天技术储备而是孱弱的经济。一旦俄罗斯的经济复苏,那么俄罗斯借助经济的再次腾飞加上他们过去几十年的航天技术积累,俄罗斯再现航天辉煌并不是一句空话。

虽然中国航天这几年有“蒸蒸日上”的感觉,但是相对美俄中国的问题或许还更多一些。中国的航天挑战主要集中在技术差距和外部竞争方面。“没料的人”以为,虽然中国这些年来航天科技进步很大,但是客观的讲中国同美俄的航天技术差距还是全面的。这个差距有火箭发射的问题——中国的火箭发射能力不足已是多年来的诟病,20吨以上的发射还是空白,希望2014年“长征5号”投入使用后能得以改观;也有应用卫星上的差距——比如中国卫星的种类不够全面,技术也同美俄有距离;还有就是经验上的差距——中国火箭发射迄今不过百余次而已,相对全球超过5000次的火箭发射以及美俄两国数千小时的太空行走等,中国在航天经验的积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同时中国还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外部竞争,除去美俄这两大超强的航天竞争对手之外,现在的印度和日本对中国也构成了现实的威胁,甚至连韩国都想来挑战下中国的航天地位。印度的技术目前同中国肯定还不在同一个级别上,不过印度快速发展的经济以及他们左右逢源的外交,他们获得先进航天技术的渠道远比中国更畅通。印度外部的环境虽然不能保证印度在航天上超越中国,不过客观讲印度这些年借助外部优势在航天方面对中国还是形成了一定压力。日本就更不必说了,他们的经济虽然陷入了长期的困顿,不过“瘦死骆驼比马大”,过去20余年日本经济还是“全球老二”——直到今年第二季度才被中国超过并且没有太大的实质意义。日本航天有强大的经济后盾,他们获得航天技术的渠道同样比中国畅通,并且日本的工业基础甚至比中国还强,这也就不难理解日本在某些航天技术上比中国还强。比如几个月前,日本几年前发射出去的一颗卫星就从数亿公里外的太空传回了讯息。

不过讲到底,眼下全球的航天竞争主要还是集中在美俄身上,但是中国现在主动或被动的加入了美俄之间的航天竞争,并且中国参与美俄竞争的能力也表现的越来越强。中国面临印度和日本的挑战我们可以视为区域内而不是全球范围内的挑战。中国的航天除却强大的经济保障之外,中国强大的政府推动力以及中国航天一向来的计划性推进是我们的传统优势。面对印度和日本,中国只要按部就班的顺利推进自己的航天计划自然就能保持优势。就像多年前时任总理朱镕基同志所讲的:中国的军事发展需要的只是时间。借用这句话可以说中国的航天发展需要的也只是时间。个人以为,随着2014年“长征5号”的投入使用,2017年探月计划“绕、落、回”的完成、2020年“北斗”系统覆盖全球这一系列的太空计划完成。中国航天即使不比肩美俄,那至少也能大大的推动中国航天自身的发展。

据说美国现有400余颗各类型卫星,而中国的卫星大约在100颗左右。这个差距不是简单的数量上的倍数差,而是信息上的几何数级差距。现代战争早就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作战,谁能抢占到信息至高点谁就把胜利握在了手中。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并不是很情愿主动加入到外太空这一“白热化”的争夺之中,不过形势逼人,中国必须义无反顾的加入到外太空这一竞争中去。毫不不夸张的说,这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存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