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fectionist No.1

品味中美文化,轻奏中年心曲
个人资料
正文

重读“虎妈的战歌”之后的反思

(2012-11-05 10:24:48) 下一个
    “虎妈的战歌”是去年红极一时的一本书,它首先在我们这些在美华人家庭当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虎妈”两个字一时成了文学城里的最流行语。还有令我想不到的是,去年夏天探亲期间,我发现在北京图书大厦教育类书楼层琳琅满目陈列着的就只有这本书的中译本,至今我还能清晰地回忆起那本书封面上蔡美儿的大照片在那整个一层闪来闪去。蔡美儿无疑因这本书被放在了“中国式教育专家”的显著位置上。
     时间过得好快呀!“虎妈的战歌”在美国首发时,我还在紧张地帮着儿子备考申请大学;转眼之间,我家的小哥哥已经在读大二了。这两周我偶然从书架上找到了这本书,何不再翻一翻呢?我对自己说。
     因为当时买书是为了对孩子升学有启示有借鉴的,所以只有时间打开书匆匆浏览了一遍。这次我却是认认真真地逐字通读了全书。没想到,这一读却令我感慨万千。细想起来,我觉得是蔡美儿的耶鲁法学教授的身份让我对她先入为主地萌生了尊敬感,主观地提升了这本书的权威性。实际上,我现在到是觉得有必要探讨一下究竟该书适不适合作为一本真正的教育书籍来看待。
    毋庸置疑的是,身为名副其实的书香之后,和耶鲁大学的华裔法学教授,蔡美儿做任何事情时都带着学者的严谨与高度自律,她的不断地自我激励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都来得那么自然。但是,书中描绘的这位中国式母亲正呕心沥血培养着的是一个未来的华人钢琴家和一个未来的华人小提琴家,而不是明天的科学家,工程师,经济学家或者是医生!在这点上本书无意之间给读者传达了一条模棱两可的信息。因为无论是这本书一开篇蔡教授就高调告知读者的她的十条家规(不许在朋友家过夜,不许看电视,不许考试不得A等等),还是在快结束的三十四章中提到的一位在她家聚会的教授在听完Sophia的精彩钢琴演绎之后的无限感概(大致是说“如果蔡教授的大女儿Sophia未来不想成为职业钢琴家的话,那实在是太浪费她的天份了”),都始终让读者感觉到作者本人其实在大女儿读到高中快毕业时还不愿意明确自己到底要孩子以后去干什么!这种意气神闲,听天由命的心态一下子让蔡教授多年倾注的心血和可观的经济投入显得那样盲目!
    如果我们把书读得仔细一点的话,就能发现:蔡教授在书的绝大部分篇幅里,其实都是在讲述Sophia和Lulu从小学琴的经历,考AP等经历很少被提及。做为蔡教授的同龄人,我不太理解像她这样一位父亲就是治学严谨的华人教授,自己又在高水准的学术道路上义无反顾一路走来的人,为什么当发现自己和丈夫把所有的精力与财力都投入了对女儿们音乐才能的培养,当发现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孤注一掷地做起了音乐梦,尤其是当得知二女儿并没有被那个著名的音乐学院的预科班录取的时候,她一个学者如何能从来也不反思一下自己的举动是否太狂热了?是否不应该让两个女儿都放弃书香梦?
    也因为蔡美儿的耶鲁教授身份,我可能对她的期望太苛刻了一些。我坚持认为:蔡教授至少应该等到大女儿考入了大学本科和小女儿树立了更严肃的未来生活目标之后,在出版这本书,交付给读者一个完整的育儿故事。我对本书的另一个小小的遗憾是,如果当初蔡教授选择让她的一个女儿继承家风续走学者之路的话,那她的育儿经一定会成为一本权威的华人教育书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茹菲 回复 悄悄话 她的大女儿被耶鲁还是哈佛来着,法学院录取了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