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晖剽窃,朱学勤剽窃————谁来了断学术“打群架”
这年头,社科院,清华,教育部谁还有公信?各说各话吧~~~
谁来了断学术“打群架”
熊丙奇 发表于 2010年07月12日 05:19
7月7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一封63名中外学者签名附议的公开信。在这封写给清华大学及汪晖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信中称,“为对汪晖教授负责,澄清这一争议,我们联名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清华大学迅速答复,履行职责。在组成调查委员会时,应邀请贵院、贵校之外的学者,乃至海外学者参加,公示委员会成员名单和调查结果。我们同时要求,调查结论以及各委员投票意向最终能公布。”
上述公开信见报两天后,前天上午,一封由近百名海外学者联名写给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的信在凤凰网发表。这些学者称在汪晖的著作中没有发现任何剽窃现象。信中说,“作为学者、译者、编辑、历史学者和文化批评者的国际共同体的成员,我们给您写信,声援正在被大众传媒攻击的汪晖教授。关于汪晖涉嫌抄袭的指控,汪晖教授著作的译者检查并且复查了汪教授在过去三十年中著作所采用大量参考书目的注释。他们当中没有一人发现有任何剽窃的现象——不管我们多么宽松地定义剽窃这个词。”(京华时报7月11日)
有网友据此评论,学术打假现在变成了打“群架”,而且,从打“群架”的阵容看,“挺汪派”的势力似乎要更大。从后一封信表达的内容看,其联名者,可以确认是“挺汪派”,但“挺汪派”(以及一些评论者)可能没有认真阅读前面63位学者的联名信,这封信所表达的内容,其实并非“倒汪”——联名信没有对汪晖是否存有抄袭做出任何价值判断,严格说来,也是“挺汪”——是给汪晖指明一条证明自己清白的正确路径,要知道,靠几个或者几百个人,甚至上万人写信来证明汪晖是清白的,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唯有的途径,是经过学术调查机构的独立调查,对汪晖是否存在抄袭,做出认定。 这就如唐骏的“学历造假门”,唐骏先生也许指望出版社、合作者出来勘误,把责任揽下来,就让自己度过诚信危机,可是,在出版社、合作者接连出来勘误之后,对唐骏本人的质疑却加剧,因为,不直面问题,而采取用更多的谎言来掩盖造假的方式,只会让丑闻升级。在网上的调查中,有20%多的人力挺唐骏,如果以参与调查者10万计算,就是2万人,那么,是不是就可以根据这2万支持人,认定唐骏文凭不存在造假呢?
对于所有学术抄袭、学历造假之类的不端行为,正确的处理路径,应该是由独立的学术调查机构,进行调查、听证,并基于调查的结果,做出初步处理。对于初步处理结果,当事人可以提出申诉,相关机构可进一步组成独立的仲裁委员会,针对申诉意见再进行独立的调查、听证,最终做出处理。以这样的处理思维观察,63位学者的联名信,是合适的,而随后的近百名海外学者的联名信,却想绕开这种程序,对汪晖事件做出认定。
所以,我们特别关心清华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态度,而遗憾的是,在63位学者的联名信之后,这两个单位均未回应,有意思的是,清华在得知百位海外力挺汪晖后,态度却是“非常关注学术界对于此事的讨论”——据媒体报道,针对上述两封公开信,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于世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清华大学历来十分重视学风建设,学校非常关注学术界对于此事的讨论。对于校方是否会成立专门的调查委员会介入此事的问题,于世洁未予正面回应——看来,清华是想看“打群架”的热闹,而不愿意进行“居中调节”。
眼下的问题是,如果清华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不“接招”,汪晖事件的走向会是如何?会不会最后“打架者”累了,就会慢慢散去?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将是我国大学学术管理的悲哀。就在汪晖事件还悬而未决,持续升级时,上海大学教授、知名学者朱学勤早年的博士论文《道德理想国的覆灭》又被指存在抄袭嫌疑,网友Isaiah在网上发表的系列长文,题目就是:“朱学勤:学术界的又一个 ‘汪晖’?”(东方早报7月11日)目睹此情此景,对于中国教育与学术的未来,无不充满忧虑。
为扭转这种情况,我们有以下建议。
首先,我们希望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位委员会的委员们,能够以高度的学术负责态度,启动调查程序,而不能等待行政领导的指示。从学术管理角度说,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应该是独立运作的学术权力机构,不能受制于行政力量。此前对于高校和学术研究机构的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有评论认为这只是“摆设”和“工具”,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要摆脱这种不良名声,独立开展调查,当是最好的机会。
其次,如若清华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始终冷眼旁观,建议“教育部学风建设协调小组”积极介入协调。去年11月,继上一任教育部长周济宣布对学术不端“零容忍”之后,新任教育部长袁贵仁上任不久即对高校学术不端再出重拳。成立“教育部学风建设协调小组”被认为其所出重拳之一,据报道,教育部党风建设协调小组下设社科类学风建设办公室和科技类学风建设办公室,办公室主要职责为:制定高校学风建设相关政策;组织开展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研究及宣传教育;受理直属高校学风问题举报并组织对重大学风问题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处理建议;宏观指导、督促高校加强学风建设等。清华大学属于直属高校,当在协调之列。从教育部宣布零容忍学术不端以及建立“教育部学风建设协调小组”以来,有关“只说不做”的指责接连不断,此次,同样是教育部门表现的机会。
其实,依靠行政力量来处理学术不端,来了断学术“打群架”,已是下策。从我国学术的健康发展看,唯有寄望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推进学术自治,教授治学,恢复高校学术共同体的本色,而非利益共同体,才是根本途径。上月底,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通过审议,依照此前发布的纲要文本,我国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那么,落实《规划纲要》,必须有现实的行动,我国大学应该围绕当前的学术不端处理,着手建立新型的管理制度,否则,对于《规划纲要》的前景,公众将难有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