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姐儿(16)BY 元宵
(2013-01-08 07:37:27)
下一个
第四章 1廖影再次回国是缘于一个特别的机会。家具店老板生意做得还不错,扩大规模,在北京开了一家分店,打的美国品牌旗号,就需要在国内市场做品牌推广。家具店老板是个台湾人,觉得廖影是大陆人,以前又在国内做过市场宣传方面的工作,又不存在要在美国呆着保身份的问题,所以就征询廖影问她是否愿意到北京分店工作。廖影一方面在美国也呆的觉得生活无聊,一方面也想让女儿在国内上小学,因为美国的小学课程跟国内相比太简单了,女儿又不肯用心学中文,廖影觉得还是把她放到中文的环境里跟国内的孩子竞争更好一些,即使在国内成绩不理想,将来上初中高中回到美国程度肯定还是要比美国孩子领先。这么一想就打定了主意,同意到北京分店工作,名称上叫中国区市场总监,其实分店一共也就七、八个人。最实惠的倒是工资收入,廖影在洛杉矶的店里也就是个普通的销售,每月拿到手的不过两千美元,过得紧紧巴巴,到北京分店工作,工资升到每月两千五百美元,看着才多了五百,然而在北京房租比洛杉矶低了很多,必须的生活花费就大大降低了,这就是每月一万五左右的人民币收入,对于她这样学历的人来说,真是不算低了。然而廖影并不知道,仅仅两三年之隔,国内如今已进入全民炫富的时代。公司里一向以善于观察总结自居的大刘曾经专门写过一篇博客,用他半是调侃半是严肃的口吻总结了国内全民炫富的“三大表现形式”:第一,满嘴跑火车。说起来动辄资产几个亿,或者目标是几个亿。国内的人聚在一起,都在高谈阔论怎么赚钱,每个人都有一万个创意,每个创意听起来都是赚钱的潜力无穷,听的人血脉贲张,至于具体操作起来如何,没有统计数字支持,但是这不影响大家继续创意,继续高谈阔论,每个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第二,虚报高收入。国内形成了一种畸形循环,就是都会虚报收入,当然是往高了报,媒体也会跟着报道,动辄就说某某某被某企业“以年薪高达X位数高薪聘请,但具体数字没有透露”;或者某某某“放弃了高达X位数的年薪以及数千万的股票期权,开始自行创业”云云。实际上这是企业一种免费广告,表示很有实力,付得起这么高的薪水。被聘的人也乐意这样宣传,因为显得自己的身价高,“放弃”也放弃得很牛逼。整个社会都往高了说,你若说少了,就会没面子,显得自己很失败,怎么那么不值钱,因而对外都往高了说,信不信由你。其实中国现阶段,真正有钱的人只有三种,一种是有实权的政府官员,一种是国有企业比如电信、银行的高管,但是这两种人是不会夸耀的,反而往低了说,因为------原因很明显。一般这种人的高收入都不是自己说出来,而是不小心被媒体曝光出来的。第三种有钱人就是山西煤老板了。除这三种之外,其他的大多都只是“纸”上富贵,或者“嘴”上富贵,必须要使劲地吹,往大了吹,吹得实力越大,别人就越相信把钱交给你你能帮他们赚到更多的钱。通常女明星最容易上这种当,以为自己嫁了个大款,其实对方的心态反而是想借女明星的影响力便于对外更好地忽悠。像明星里的那个什么涛,什么湘,什么静,什么美,什么S,都属于这一类没头脑的。-------那个什么S迟早有一天会醒悟:她老公其实还没有她有钱。有一大批这样的“伪富豪”,他们用来摆门面的钱其实是跟银行高管勾结的贷款,还有一部分是民间融资,一出事就变成了“非法集资”或者“金融诈骗”。第三,买名牌显摆。国内的人超爱买名牌,手里有一点钱,先不管下个月能不能活下去,先买辆名车摆给别人看看,别人一看,哇,都开上这种车了,有钱啊,有实力啊。在国外,你买辆好车,别人也不会觉得怎么样,你没有机会显摆,在中国就不同了,那是真能显摆成,因为大家就会去看,去传,去羡慕嫉妒恨。这边哪怕明天就还不上房子月供了,急得睡不着觉,但是心里是得意的,因为显摆成功了。女的嘛,就爱买个名牌包,比如爱马仕,香奈儿,往肩上一挎,那就是告诉别人:我过着很有实力的生活,或者:我有个很有实力的男人。--------其实很少有真正在国内买的,国内价格太高了,大多都是想办法在国外或者香港等地以较低的价格买的,但是外人不知道,一看你背这样的包,就给震住了。这跟美国完全是相反的状态。在美国,整个社会心态是不炫富的,一般的人总会觉得自己没钱--------因为确实银行账上没有多少现金存款,就算住着大房子开着好车,通常也都是欠着银行高额贷款,再加上这些东西的价格本身就比国内低,因而还是感觉自己缺钱,这不是矫情,是真的觉得自己并不富裕。所以,被美国这种环境影响,回到国内一看人人炫富的盛况,即便一开始将信将疑,时间久了,被整体气氛蛊惑,真的会产生一个错觉:国内的人都很有钱,在美国的人都很穷酸。廖影这个美国籍的优越心态被生生破坏了。其实廖影一向觉得自己虽然也在意钱,但并不是对财富金钱卯足了劲儿刻意追求的那种女人,所以一开始她觉得自己不会被国内的这种全民炫富的环境所影响。但是,炫富的表象却是以“事业成功”的面目出现的,也就是说,给她造成一种很失败的感觉,觉得国内的人都事业成功,出国的人却一事无成:那她当年拿出那么大的勇气、花费那么大的代价,跳机、拿绿卡、入美籍,难道是走错了吗?本来廖影觉得自己每月一万五的收入相当不错了,但是国内的环境让她觉得,自己实在太穷了。2廖影认识邱鑫龙是在一次饭局上。只要在国内的职场上混,饭局就总是不断的,男男女女地凑成一桌,也总是吃吃喝喝那一套。吃着喝着席间就会说些国内流行的段子,借着酒精盖脸,通常会从开始的带有政治色彩的演变成后来带有性内涵的。比如开始说的段子是“经常跟领导吃饭,迟早会升官的;经常跟老板吃饭,迟早会发财的”;到后半场就变成了“经常跟美女吃饭,迟早会上床的”,这跟酒精的消耗程度相关。廖影发现,国内酒桌上的话题很开放,有时候让她感觉很不舒服,但是似乎国内的人都很习惯,她也只能忍耐着,以免让人觉得自己假正经,扫兴。那一次的饭局四男两女,另外那个女的也是三十多岁,四个男的都是做生意的四五十岁的中年,廖影因为业务关系认识其中的一个,就被请来了。一圈酒下来,酒桌上的话题不知被谁引到了婚姻制度上,几个男的七嘴八舌地说起来,用的虽是玩笑的口气,说得倒是兴致勃勃。“这个婚姻制度本来就是压制人性的东西,只要废除婚姻,世界就太平了。” “就是嘛,婚姻不是动物天性,而是私有制社会的产物,实际是为了稳定经济利益关系的,不是人天生就好结婚。” “科学已经证明,人类对同一事物的激情最长持续三年,可是人类要发展,就需要有激情,如果要维持激情不断,那就只好三年后换个人。” “反正中国现在社会已经够乱的了,男女关系也是自由得登峰造极,不如干脆取消婚姻制度,这样大家每隔三五年恋爱一次,自由组合多好,也省得正室小三儿二奶的整天闹个不休。”“对啊,反正中国人口已经太多了,大家都慎重点,少生孩子多养猪。如果谁想要孩子了,那就双方商量好怎么分工负责就行,这样大家就会自动考虑跟优秀的基因生产下一代,中国的人口素质就上来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跟谁结婚只好跟谁生,基因不好也没办法。”“所以还是不要遮着掩着,我们党最大的特点就是勇于回避现实。邓小平早就说过嘛,中国只有开放搞活才有出路。”他们男的这么大放着厥词,廖影也不知该插嘴还是不插嘴,不免尴尬,倒是另外那个女的并不觉得窘迫,游刃有余地适时切入话题说:“对,凡事只要形成了制度,大家就会相安无事,不再抱怨,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没在外面乱来的就觉得自己亏了似的于是迟早也要乱来一下才平衡。”坐在她旁边的男的接话说:“谁说的?我就从来不在外面乱来。”那个女的说:“是啊,你每次都是好好来。”那个男的听到这话愣了一下,转而笑了起来。 廖影觉得自己也应该参与一下话题,但是行进到这一步,再往下接着说似乎很不好收场,她只好强笑了两声,正尴尬的时候,坐在她对面的那个谢顶的男人突然转了话题:“我给你们猜个谜语吧,打一字。”他旁边一个男的忙说:“注意卫生啊,我们可有女士在场。”是怕他说出什么荤的段子。谢顶的男人笑了笑,开始说谜面:“一点一横一大甩,拐个弯来甩两甩,拐个弯来甩两甩,左一甩,右一甩,一甩一甩又一甩。”他刚说完,大家全笑了,说哪会有这样一个字?结果谁也猜不出,他只好自己说出谜底:“是‘廖’字,廖小姐那个廖字。”廖影不由看了他一眼。她当时并没有记住他姓什么,他倒记住她的了,显然对她是注意的。说这个谜语一方面大概是看出廖影的尴尬,给刚才的话题解围,一方面也真是用了心,引起廖影的注意。廖影于是笑道:“一甩一甩的,你们那里都这么形容笔画的吗?”他连忙说:“这是我们湖北那边的话,是这么说的。”这等于在向她自我介绍,他是湖北人。酒宴散场的时候,廖影知道了他叫邱鑫龙,这次是他买单,廖影估摸着整桌的档次,怎么也得上万元,他是签的单,显然长期在这家高档餐厅消费。他以抽空要去廖影他们的家具店看看为理由,要了廖影的电话,廖影当然不认为他目的是为了买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