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自救健康

每个人都应该懂得健康的重要。他救不如靠自救
正文

培養陽光性格 (图)

(2010-08-10 07:10:07) 下一个

「遇到問題,常會反映出人的內心世界,體現出心靈到底是善?是惡?是美?還是醜?一個心正、善良的人,遇到問題時,他首先會從善意的方面去想。」

  一位優秀的高三男孩,卻臥軌自殺,轟動整個華人社區,造成很多人心裡的陰影,不得開解。

  過去有句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由於一般人對事物辨別能力不強,導致特別容易接受負面的東西。

  又有一句話說:「人隨心氣長」。一個樂觀、有自信、心裏坦蕩的人,臉上常會顯現出開朗的樣子。反之,一個人心裡有鬼、不平衡、心靈扭曲,臉上也常會出現相對的表情。看看孩子的臉就知道,一片朝氣、透著童真,高興就高興;不高興就不高興,一切溢於言表。

  從一個人的臉,可以看出他的心靈。中國人和西方人的臉部表情就很不相同。一般說來,中國人不管有錢、沒錢,也不論各方面多麼成功,他們的臉上,常常呈現一副愁眉苦臉的表情。西方人不同,他們或許沒有甚麼錢,但在他們臉上,常看到坦然、自信,一種裡外協調的表情。

  以中國人和西方人臉部神情為例,可以知道,到底要在自己心中裝些什麽東西?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

  這位鄰居孩子出了問題,試問:在整個社區裡,這種孩子佔的比例是多少?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還是萬分之一?每天在火車鐵軌上自殺的人有多少?可能只是千萬分之一。一千萬人之中,只出了這麽一例,為什麽會造成負面效應,轉而對自己孩子擔心和恐懼?
 
遇到問題,常會反映出人的內心世界,體現出心靈到底是善?是惡?是美?還是醜?一個心正、善良的人,遇到問題時,他首先會從善意的方面去想。

  好比在傳統文化熏陶下,中國人的法律基本精神,是先認定嫌犯有罪,再去證明他無罪;而西方法律正好相反,是先認定嫌犯無罪,再證明他有罪。兩者出發點不同,一是負面的,先認定嫌犯有罪;一個是正面的,先認定嫌犯無罪,後者就是所謂的基於「善意」。

  西方人先認定無罪,是從善意去看;而中國人遇事,就從「不善意」去看,不管當事人今天、過去做過什麽?做過多少?一有嫌疑,就先認定這個人有罪。遇到這一類事情,要學會剖析,原則就是我常常說的:「正人正己」、「渡人渡己」。

  再舉一個例。美國人社會中,人與人相處,大多數是抱持肯定的態度,可以談論正面、鼓勵的事,一旦論及是非,有些人馬上會當場排斥,不表認同,可是這種就事論事的不悅很快就會過去。如果跟一個中國人講是非,得到的是完全不同的結果。

  就孩子臥軌這件事來說,足以看出中國人負面心理上的隱患。一個孩子自殺,是否社區中還有第二例?為什麽會擔心自己孩子會成為第二例?這就是受中國習俗文化影響,首先聯想的是:「我的孩子會不會也這樣?」

  反之,如果這個社區有孩子考上哈佛大學或劍橋大學,大家會不會很高興的聯想:「我的孩子會不會也考上哈佛、劍橋?」「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某種程度上,不少人心理很陰暗,就算今天有錢了,生活也好了,仍然是一個不快樂、陰暗的人。

心裡陰暗好比天氣,陰雨天會讓人感覺壓抑;如果是陽光普照、晴朗的天氣,則會帶動情緒,讓人視野開闊,感覺很開朗。

  那麼,日常生活千頭萬緒,要如何一一面對?首先要從「觀念」開始。前人曾總結了兩句話:「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意思是要吸取精華,去其糟粕。東、西方文化各有其精華和糟粕,這就是為什麽很多人來美國學習英文、科技,也有西方人學習中國的文化。

  西方與中國,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民族特色與優點。但是,互通有無首先要確立一個基點:「要學什麽?學對方優點還是缺點?」

  我常舉例說:「出門在外,大家都希望攜帶好用的東西、好吃的食物,沒有人手提包裡裝著糞便吧?」但是,為什麽發生事情時,人往往都從負面的角度去看?與人相處,周圍發生的大小事情,想一想:每天產生負面情緒的機率有多高?,

  曾有一位鄰居,聽到一個飛機墜機新聞,從此再也不敢坐飛機,他一想到飛機,就聯想到墜機,所以出門寧可坐汽車,也不坐飛機。我跟他說:「你有沒有統計,一年之中;飛機的出事率多高,汽車的出事率是飛機出事率的多少倍?」

  大家學過數學、統計、概率,這些知識是做什麽用的?

知識是要體現在生活上,指導生活。同時,從生活當中,檢驗所學知識是否正確,這才是一個有智慧的人。

  有人學了很多知識,不見得講道理;反之,知識水準低的人,不見得不講道理。好比在物質不太豐富的農村,人們普遍比較樸實,比較講道理。

  一個地方的習俗文化,一方面來自於實際生活;另方面來自於書本上的知識。若用生活上的實際經驗,來驗證書本上的知識正確與否,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修正、端正我們的心態。

有一個好的、健康人的心態,才有健康的體魄。重視心平氣和,是要讓人的心,常常處於平和快樂的狀態,氣血咝胁磐〞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