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内幕

做事只求公平、公正,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个人资料
最新文章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黑暗的背后

(2010-06-23 06:22:36) 下一个

关于伊利公司巨额亏损的真相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今天我们就伊利公司真实的情况向各位反映。几年来,我们以口头和书面材料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多次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和实际状况,期盼给予关注和纠正。然而,由于内蒙和呼市主要领导的袒护,均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以保护企业为借口欲盖弥彰。企业编造虚假经营情况、编制虚假财务报告进行虚假宣传以欺骗股东、欺骗员工、欺骗监管部门、欺骗银行、欺骗经销商和供应商、欺骗消费者。造成今天的企业巨额亏损20多亿元,资金链危机,企业危机,大批人才流失,而今天的管理层继续造假。如此下去,企业必然会走向破产,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动荡。为了对社会和企业负责,也为了我们的生存,不得不再一次就企业的实际状况向有关领导做一汇报,以期望能够引起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避免企业走向破产。

 

企业巨亏,潘刚成为巨富

   2009430日,伊利集团向社会公布了2008年的年度报告。报告中有两点特别引人注目:伊利股份2008年巨额亏损19.5亿元,加上2007年的巨额亏损3.7亿元,合计亏损达23.2亿元,把伊利集团93年到2005年的积累全部亏掉。股东权益仅剩25亿元(包括无形资产2.2亿元),远不够伊利股份从1996年至2007年从资本市场五次融资的总数。2008年的账面亏损据公布的年报达到了近20亿元,变成了全国上市公司亏损额中排名第九位的亏损大户。使伊利这个多年来中国上市公司50强变成了垃圾股,戴上了“ST”的帽子。从此伊利股份在资本市场再不能发行股票。短短四年的时间,潘刚把一个中国上市公司的50强企业,变成了上市公司的垃圾股。另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问题是,董事长潘刚已持有2300万股的伊利股份,按现在的市值计算高达6亿多元,这还不包括他每年从企业领取的上百万元的年薪。而在2005年前,他是没有一点股份的。四年的时间潘刚成为中国乳业的巨富。

企业巨亏,潘刚成为巨富。背后隐藏着什么问题呢?

 

编制虚假财务报告,欺骗社会

    2005年开始,伊利为了一个虚假的“华丽外衣”编制虚假财务报告。每年大量转移未销售产品为当期收入,产品还没有出库就编制虚假销售报表,子公司之间和母公司重复计算销售。每年巨额营销费用不入帐,不摊销,编制虚假利润。应付供应商巨额材料款不入帐,隐瞒巨额银行贷款骗取了一个所谓的销售冠军。目前据我们了解伊利在各家银行的贷款(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已超过80多亿元。工行、农行、建行三家银行的贷款利息,三年来一直拖欠。失去了在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的资格。去年三聚氰胺事件,伊利的资金链已经断裂。为了发放员工工资和农民的奶款,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出面协调从商业银行贷款7亿元(而商业银行当时只有8个亿的资金),后又从招商银行贷款20亿元。但是仍然掩盖不了企业的亏损局面。2007年潘刚为了自己和少数人的持股不惜造成企业的巨额亏损达3.7亿元。

伊利每年的财务报告都要由会计师审计,但会计师事务所只凭企业提供的数据来做审计报告。由于企业给他们提供的是虚假数据,审计结论也就无法真实。潘刚以虚假的财务报告,骗取了证券部门批准,在2007年进行了一次定向增发,用于为他谋取个人股权服务。

他们为了明年摘掉“ST"的帽子,使自己的股票早日高价套现,为此还在继续造假。伊利今年前3季度的财务报告自称销售收入达到192亿元,据我们了解的情况根本没有达到这个数字。其中仅是液体奶的销售收入就多报了20多个亿。更为恶劣的是,他们把去年因三聚氰胺而收回的数千吨已报废的婴儿奶粉本该销毁却偷偷地拆掉包装,重新回笼,换上新的包装,打印上新的生产日期,前一段又投放到市场,继续毒害婴儿,天良丧尽。

 

管理混乱,企业损失巨大

企业几年来一部分管理人员搞层层交易,层层收受回扣,一切都从关系出发,规章制度视同儿戏。掌握实权的大捞,没有权的偷摸,企业完全变成了捞取个人利益的平台。他们2006年为了能从企业获得股份弄虚作假造成公司3亿多元的亏损。2008年按年报公布的数字,巨额亏损19.5亿元。董事长潘刚已持有了2300万股的伊利股份,按现在的市值计算高达6亿多元,这还不包括他每年从企业领取的上百万元的年薪。而在2005年前,他是没有一点股份的。潘刚仅用四年的时间成为巨富。像刘春海、赵成霞、胡利平三人各持股份700多万股,市值近2个亿。名义上给我们管理人员解决股权,而实际只是几个高管持有股权,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股权,什么时候能变现。而一线员工的工资和福利被不断克扣,4年来员工不但没涨一分钱,反而把过去享受的福利全部取消了,因恶劣的环境和待遇太低,造成了人员的极不稳定,人员大量流失。近一年来企业内退职工的社保费用因企业资金困难没有向社保部门缴纳。相当一部分提前离岗员工生活没有着落每月只领取250元的生活费。

由于企业人员收入悬殊太大,造成内部矛盾激化,导致管理混乱。企业从2005年以来内部事故频发。2005年运送员工上下班的7辆大轿车一夜间全被焚烧。随后集团总部在保安森严,摄像监控的条件下,五间高管的办公室被盗。2006年,伊利饲料厂发生了20年来没有过的粉尘爆炸,13名员工被严重烧伤,现有9名员工还在医院治疗,造成停产3个月,总计近千万元的损失。随后伊利在新疆的工厂发生爆炸,造成多人伤亡。2007年,伊利雇佣一个刚成立的和伊利高管有私人关系的旅游公司组织员工去南方旅游,中途司机违章驾驶,大客车坠入60多米的山沟,造成29人伤残,其中7人死亡。随后伊利在武汉的工厂发生爆炸致使多人伤亡。至于企业运营中的各种大小事故更是接连不断。内部人心极为不稳,企业主要领导出门乘坐防弹车保镖前后跟随。更有甚者伊利开客户大会,配保安站岗,对客户进行安检。我们上班都不能公开议论问题。伊利多年来形成的“以人为本,平等信任”的企业文化已荡然无存。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伊利已经不是一个生产产品的企业,更像一个集中营。4年来伊利发生的多起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员工伤亡达数十人,企业直接和间接损失达上亿元,至今未向社会披露、也未做任何处理。

最近伊利为了摆脱资金的困境,把伊利所属子公司青山乳业在呼市黄金地段的土地卖掉变现,从而获得几个亿的收入。为此还动用黑社会强行对青山员工的住宅进行拆除,引起了员工的强烈反抗,造成周边交通堵塞4个小时之久,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通过投资谋取个人巨额收益

几年来,企业的投资不是为了企业的发展获取好的回报,而是完全从满足某些领导人的利益出发,也为了他们在工程项目中谋取利益。在中国液态奶市场已趋向饱和,产品已基本没有利润的情况下,大肆在全国范围扩张投资。4年来先后投了近40亿元,在黑龙江的肇东、新疆的乌鲁木齐、四川的什邡、湖北的黄冈、广东的佛山、江苏的苏州、安徽、河北、山东等地,以及他的家乡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投资液体奶和低档奶粉项目,在当地既没有奶源,又缺乏人才的情况下,造成了大部分投资厂房设备的闲置和浪费。同时还出资入股多个投资公司和矿业,没有任何收益。使几十亿的投资项目造成资金的巨大沉淀和浪费。从年报看这些项目都在亏损。最近,他们又要在土左旗金山开发区投资4个亿搞什么乳业基地项目,而没有任何的收益。通过这些项目的投资,有关人员谋取了巨额的利益,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大搞权钱交易,巩固统治

几年来,为了巩固伊利高层领导的地位,不惜欺上瞒下,大搞权钱交易。他们拿企业大量的财力和物力笼络人心,寻求保护,并常年设立了产品招待部门,大肆送礼搞交易。每年仅几大节日的送礼人数就高达数千人,花费近千万元。特别是在证劵、广告、大宗原辅材料的招标和基建工程项目中的价格都比正常的市场价格高,背后的秘密交易数额更是惊人。这里面我们感到特别痛恨的是潘刚的弟弟潘健和内蒙、呼市两级主要领导的子女都参与其中。还有其他一些管理人员也借机以他们亲属的名义投资包装等企业,产品由企业包销,变相从企业洗钱。或借小企业退出的机会低价变卖,侵吞企业资产。我们这些具体经办人员左右为难,无所适从。本想对企业负责认真把关,但高层领导施加压力没有办法再坚持原则,眼睁睁的看着企业损失,而无可奈何。

 

    欺世盗名、排除异己

 潘刚执掌伊利四年来,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在伊利的统治,通过各种手段,给自己戴了上百个“政治光环”,而这些光环都是以损害企业的利益弄虚作假欺世盗名得来的。2005年下半年,潘为了入选2005CCTV年度经济人物,安排公司总部和事业部的管理人员加班,利用公司自己的电脑在网上点击“潘刚”,甚至安排人做了一个软件,在网上提高点击率。以这种方式获得了CCTV年度经济人物的大奖。作为回报,伊利2006年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投入翻了一番。最近潘又花钱请人写了一本书名叫棋手潘刚的书。书中把潘标榜成中国乳都的缔造者,中国奶业第一人,中国液态奶第一人。2003年前后潘刚结识了自治区党委书记的儿子储慧斌,从此投靠储慧斌之流,自认储父为其干爹。潘刚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拉关系走后门,通过儲慧斌给自己搞了一个中国五四青年奖的指标。而当时的基层团委和团市委并不知情,直到潘领了奖儲父接见在电视露了面才知道。潘靠儲的势力,把多年栽培他的老领导送入监狱,当上了伊利的董事长。潘为了巩固其在伊利的统治,排除异己。凡是不赞成其观点,反对他的人,一律清除出伊利。更有甚者,潘通过自治区和市委的主要领导动用公安机关采取跟踪、抓捕等手段,制造白色恐怖。4年中集团总部和事业部中层以上干部500多人都被迫离开。十多年来,为伊利创业的近3000多名老员工都被赶回家。排除异己后,潘刚大量安插自己的亲属、朋友和同学,把持了伊利的要害部门。同时,他的弟弟、姐夫、妹夫、内弟和外甥等人用他们自己的多个公司和伊利从事业务交易,肆无忌惮的从企业捞钱,伊利成了潘氏家族的天下。

 

   公司的经营违反了《公司法》、《证券法》及《信息披露的规定》,高

管人员涉嫌违法。

在内蒙、呼市主要领导的袒护下,上述重大问题有关部门严重失察。作为第一

大股东的代表呼市投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董事长王振坤(也是呼市金融办主任)从进入伊利董事会以来,从没有参加过一次董事会议。证券监管部门明知伊利在弄

虚作假,但不去核查;公司的独立董事装聋作哑;舆论部门迫于压力违心的搞虚假

报道;使伊利的问题发展到今天的严重局面。为了对社会和企业负责也为了我们的

生存,我们不得不再一次就企业的实际状况向有关领导反映,以期望能够引起有关

领导的高度重视,避免企业走向破产,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动荡。     

尊敬的各位领导,请救救伊利吧!!!

伊利公司部分管理人员

200910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