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如虹QQ1838444377

天道 地道 人道 王道 佛道 大道相通.命理 物理 生理 伦理 玄理 至理园融. 人生祸福由天定 贤达能安命.
个人资料
正文

修道人的六大宗旨

(2010-07-11 00:54:25) 下一个

修道人的六大宗旨
佛圣城的修道人,天天所行所作不离这六种条件。

( 1 )不争,绝对不和任何人去争。也不争名,也不争利。绝对不发脾气。凡是旁人所欢喜的,让给他,不必争。所谓 ‘ 争之不足,让之有余。 ’

( 2 )不贪,不是口说不贪,等到境界来了,照贪不误,这就错了。必须要言顾行,行顾言。不可自相矛盾。没有贪心,才能培养高尚的人格。

( 3 )不求,若有所求,便有苦恼。求之不得,当然有苦恼。所谓 ‘ 无求便无忧 ’ 。这是至理名言。人到无求品自高。在八苦中,有求不得苦。求不得苦,求得之也苦,患得患失何苦来哉!自找苦吃,如果想得开,放得下,就没有苦恼。

( 4 )不自私,人人皆有自私心,事事先为自己打算,为子孙去著想。所以修道人,就是要修成 ‘ 无我 ’ 的境界。无我还争个什么?贪个什么?求个什么?一笔勾销,什么也不要。要学菩萨舍己为人的精神。

( 5 )不自利,人人不自利,时时能知足,随遇而安,自然和平相处。

( 6 )不妄语,无论在什么境界前,绝对不打妄语,见则言见,闻则言闻,老老实实说真话,口有四恶 — 妄语、绮语、恶口、两舌。犯了一恶,将来便堕拔舌地狱。毫无疑问,谨之慎之!妄语是五戒之一。学佛法的人,一定要尊守五戒。

修道人,一定要培养四无量心。有了四无量心,才能教化众生,令众生离苦得乐。修道人若无四无量心,就与道相违背,就是修了八万大劫,离佛道尚有十万八千里。

四无量心是修道人应具有的基本条件。何谓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无量就是没有限量。不半途而废,不中道自画,得少为足,认为够了。其实慈悲喜舍没有够的时候,越多越好。应把它推而广之,扩而充之,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

( 1 )慈能予乐。我们是否给了众生快乐?若是没有,那就是没有尽到慈心。应该朝向 ‘ 无缘大慈 ’ 的目标迈进,不但同情人类的遭遇,而且也要同情动物的遭遇。

如有不幸的事情发生,即时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脱离苦海,这是佛教徒应该做的事。不要存著隔岸观火的心理来观赏,那样就失去佛教的救世精神。佛教是慈悲为怀,方便为门的宗教。

( 2 )悲能拔苦。我们能不能拔出众生的痛苦?若是不能,那就是没有尽到悲心。应当有 ‘ 同体大悲 ’ 的思想。也就是人溺如己溺,人饥如己饥的精神,佛教以悲为宗旨,悲就是怜愍的心。

与儒家所说的 ‘ 悲天悯人 ’ 不谋而合。由此可知天下圣人的思想,同出一辙,没有离开恻隐之心。佛教主张慈悲,儒家提倡忠恕。心心相同,这是宗教的骨髓,否则,乃是异说外道。

( 3 )喜是喜心。我们是不是欢喜学佛法?有没有发忧愁起烦恼?或者闹情绪?如果有的话,赶快纠正,不可任性发展,若有半点习气存在,在七情六欲上用功夫,那就是错误观念。要知道这种观念错不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 4 )舍是舍心。我们有没有舍心?如果有,是大还是小?是一时还是永远?舍甚么?就是发心给予众生快乐,拔众生的痛苦,扶人困危,会生起无限欢喜,但不可执著。

做完之后,统统把它忘掉,不可留记心头。如果执著不忘,那不是菩萨的愿行。要有施恩不求报的胸襟,才算是真正的佛教徒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