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在落日中》评介
作者:伊影
--------------------------------------------------------------------------------
袁红兵,笔名袁红冰。一九五二年四月十二日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九六八年,“文化大革命”开始, 袁红冰成为一名知识青年流浪汉。在此期间, 中国共产党政府以整肃“民族分裂主义”的名义开始迫害蒙古人民。曾经狂放地驰骋在内蒙古高原上的美丽而骄傲的种族,顷刻之间淹没在血海之中。蒙古人民的惨痛经历深深地震撼了袁红冰少年敏感的心。于是,19岁时,袁红冰站在阴山山脉的主峰上,向着内蒙的苍天和大地发誓,一定要把蒙古人民的苦难写出来,一定要让那些美丽、自由、高贵的生命在自己的小说中得到复活。从此,袁红冰踏上了艰难的秘密写作之路,从未休歇。
在不允许自由精神展现的专制铁幕下,在二十多年的写作过程中,袁红冰备尝艰辛,并终于在1993年初,完成了《自由在落日中》这部巨著的写作。
1994年3月,当时在北京大学法律系担任教师的袁红冰,因长期从事追求民主,维护人权的活动被中国的秘密警察逮捕。《自由在落日中》的手稿和软碟也全部被秘密警察搜走。当局将袁红冰秘密押送到贵州――这个自古以来就是流放政治犯的偏远省份。袁红冰意识到书稿落入秘密警察手中之后,痛苦如狂。《自由在落日中》承载着袁红冰少年时对死于暴政的蒙古人的承诺,凝结着袁红冰翠绿的生命。二十多年的精神追求毁于一旦,人何以堪!情何以堪!
经过几天比死更艰难的心灵的挣扎,袁红冰战胜了痛苦,他决心重新创作出《自由在落日中》。六个月后,当局释放了袁红冰,但将他终生流放贵州。从走出监狱的第一天起,袁红冰便开始了《自由在落日中》的再创作。一年之后,袁红冰以坚如岩石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又一次在秘密状态中,重新完成了《自由在落日中》。这部被毁后重新写出的《自由在落日中》的命运本身就是一部传奇,它象征着自由的人性对专制铁幕的胜利。
《自由在落日中》讲述的故事,是在蒙古族人苦难悲惨的命运背景上展开的。二十年前,秀美绝伦的蒙古族女子木丹,在无可再逃的绝境中,为了不使情人嘎达梅林落入汉族追兵的手中,亲手割下了情人的头颅,纵身跃入额尔古纳河的滚滚银涛中。二十年后,一批蒙古青年男女的故事再次围绕着额尔古纳河展开,为抗拒中共暴政的迫害,追求长风般的自由,他们重绘悲壮的历史。通过描写容颜英俊、意志坚硬的蒙古青年格拉,眼睛里有金色阳光神韵的蒙古少女色斯娜,汉族女子音乐家白红雪之间的对美丽爱情的不渝追求,以及他们在暴政之下对命运的选择;通过描写蒙古英雄特古斯将军的民族气节;通过描写借清查“内蒙古人民革命党”――这个早已从历史中消失的组织――的名义,中共暴政对蒙古人民犯下的种族灭绝罪行,这本书的精神价值并不在于讲述苦难,而在于展现蒙古青年男女用血泪书写的,充满诗意的爱情;蒙古铁血男儿在暴政前维护民族尊严的坚硬意志;圣洁的蒙古美女那辽远如风的自由的情怀;以豪迈、奔放、勇敢、骄傲的蒙古民族个性展示出的对自由人性的追求;渴望以燃烧的红唇亲吻美丽死亡的英雄之梦;内蒙高原上的落日、雪原、草浪、波涛、风暴、雷电、高山、白桦林,等等美妙绝伦的自然景色――所有这些蕴涵着蒙古文化魅力的因素,才是《自由在落日中》的精神价值和艺术价值所在。
一个年老的活佛苦苦追寻蒙古英雄人格之魂的历程,是这本书的主要线索之一。深邃的佛学哲理、优美迷人的佛教文化,以及作者创立的英雄人格哲学,都通过这位活佛心灵的命运呈现出来。这些用诗意雕刻出的哲理之上,燃烧着生命意义的启示,燃烧着自由人性的圣火。
《自由在落日中》是一部用诗的语言写出的长篇小说。文字之华美,达到了中文运用的至高境界。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情节,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场景,都通过这诗的语言,获得了艺术的魅力。
中共暴政对文化灭绝政策下,蒙古民族的文化之魂已经受到致命的摧残。《自由在落日中》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揭露中共暴政对蒙古族人所犯下的种族灭绝罪行的巨著,而《自由在落日中》的最重要的人文价值之一就是,这本书为保存蒙古民族的文化,提供了一个充满文学艺术魅力的生命形式。《自由在落日中》就是蒙古民族追求自由命运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