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习”字对儿童中文教育的启示

(2010-05-27 12:34:00) 下一个
本来近日在看一本对梁漱溟先生的采访,因太厚不便携带,我便忍不住重新翻出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习”字对儿童中文教育的启示
“既學而又時時習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说,其进自不能已矣。”乐焉现在读《老子》的状态就是最好的说明。

顺便一提近三年我在海外做全职妈妈听诵和学习《论语》的经历。女儿1岁半前我主要大量听,多读,比较熟悉后开始看注解。季谦先生说这《四书章句集注》是最权威的《论语》注解,我当时也看过近一半,后来觉得下半部《论语》还不熟,就未继续。其实朱子的注释很简洁好懂。在那以前最先看的是钱宾四先生《论语新解》,大概随着《论语》诵读进度,拖了一年时间看完,我反觉得钱先生所用的文言文流畅性不如朱子,于我是种障碍。当然,或许这正是一个过程,读过钱注后再读朱批反觉容易。近年,我也是越来越爱看钱先生的文章。季谦先生讲《论语》的资料不多,所流传的那几篇,都极好。每次看后都内心极其喜悦。

以上提到的书籍文章,值得反复看!下面给出相关连接。

《四书章句集注》和钱穆先生《论语新解》pdf文件
王财贵老师讲学:《论语》释题
读论语孟子法——季谦先生2009年8月27日讲于庐山东林寺
读论语孟子法-季谦先生2009年8月27日讲于庐山东林寺续
读《论语》的态度
王财贵:兼谈《论语》所谓“糟粕”
论语注释本之选择

这三年我们听读得最多的是《论语》。皇天不负有心人。产后记忆力衰退的我现在《论语》前半部几乎都能单句背诵,连着背的功夫没有,至少现在还没有。女儿却有:)(季谦先生曾说,孩子能轻松把那么多“子曰”都连着背起来,真的很不简单,有道理啊!于大人就难了,因为那要从下意识中出来。)

回归正题.......

又翻到《学而》篇,见到论语最重要的一句,最亲切的一句。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别小看这句话,人生的最高求学境界不过如此啊。
朱子的注解尤其好。这个
而時習之,某日,我突然一眼悟出了其中于“儿童读经”的论述,顿觉醍醐灌顶。(不敢说是我首先想到。)

刚好那是去年王老师结束了在德国的访问,后来网上有些讨论,我发言如下。
***************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论语》首篇,就是关于学习。谁说这句话就仅限于成人,不是指儿童学习?依我看是,这里更注重的是儿童。

《说文》曰:習,数飞也。
朱熹曰:“習,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说,喜意也。既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说,其进自不能已矣。”

数飞,小鸟反复地试飞。我见过试飞的鸟。只有小鸟才反复的试飞。反复试飞的大鸟多半是幼时缺乏飞翔训练,天敌来时恐怕仍无法逃脱。大时补救,虽有长进,如何能赶上幼时之功?

“學”是任何年龄都可进行的;“習”特制幼年,“时”是不断重复。儿童牙牙学语,“學而時習之”不就是儿童的反复诵读么?孔子鼓励学习诗书礼乐,这些不都是当时的经典么?所以这儿童反复诵读的不就是“儿童读经”么。

“學”和“習”,孔子两着并重,否则他只会说“学之,不亦说乎”。“習”,如上所述,即幼时反复诵读经典,是保证“學”效果的手段和关键。

“不亦說乎”啊!读经儿童通过不断学习,经典成诵的快乐,其德性被开发的快乐,相信读经学堂的老师们很有体会,论坛上就能找到很多如此例子。

************************************

既學而又時時習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说,其进自不能已矣。”乐焉现在读《老子》的状态就是最好的说明。滚瓜烂熟,她越读越欢喜。正如季谦先生所说,儿童就是喜欢反复重复自己熟悉能驾驭的东西。孩子难道不都是这样么?

所有今日的一切真切喜悦,来自
季谦先生如幻。大恩不言谢,尽在不言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