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深深的博客

有心游遍三洲五岳,名山大川,可奈世界之大,只好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边走边看,有感而发,记录鲜活景色和人生感悟。
正文

蒙特利尔那点事(一)(史上最详细的蒙城旅游攻略)

(2011-07-21 11:07:46) 下一个

从春到秋,从嫩蕊到叶衰,从东风来到满阶桐,从柳岸春回到枫红雁飞,从乍暖还寒时到天凉好个秋我经历蒙特利尔2010年初春到深秋最美的时光。我比游客幸运,得以窥全豹;我又比本地人勤勉,从不以来日方长为借口放弃每一个机会。现在就来讲讲我眼里的蒙特利尔那点事。

天气篇

4月底到5月温度已经升到15-20度左右,中午时分穿个衬衣已不觉得冷,通常阳光明媚,早晚还是有些凉意。爱美的蒙特利尔女子已经不顾尚有料峭春寒,大秀春光。

5月底以后天气已经稳定在20度以上,雨水渐渐多起来,有些日子像江南杨梅天,整日绵绵细雨,愁煞人。来旅游要备好雨具。

7月初经历据说是少有的酷热,有几日气温入夜也不落至30度以下,加上湿度体表感受近40度。那段时间蒙特利尔日均死亡人数都由平均40多人增加到近一倍的80余人,多数诱因是由于酷热导致的老年性疾病。

8月日间气温可保持在30度左右,但夜间已可舒适的入眠。9月渐转凉意,但也仅限于多加个薄外套即可。10月已是深秋,终究是加拿大,天气越发不稳定,来旅游时多备一两件厚实的外套非常有必要。

景点篇

大部分游客没有时间像我一样可以悠闲地体会蒙特利尔的每一个角落,多数是来观光(Sightseeing),从数日游到半日游的,照张像便如风似地到了下一个景点,甚至还没有抬眼看清楚景物,所有的记忆都在取景框里了。

如果是这样,少不了先到老港转转。这里自然不能免俗地要首先推荐圣母大教堂(Notre-Dame Basilica ),不过这座哥特式的教堂太过宏伟,即便在世界来看也是首屈一指的天主教大教堂。在门口照完像以后供奉上几块钱到教堂里面走走,还是值得一看的,精美的壁画讲述了蒙特利尔的宗教史,而不是传统教堂里的圣经故事。还有巨大的管风琴。

沿着教堂北边一条青石板路往东下去,可以一直走到圣劳伦斯河,两边法式殖民地风格的建筑雕饰精美,不像其他加拿大城市的乏味,这里浓厚的欧洲情调会让人脚步放得慢起来。如果走累了,最好的代步工具就是坐一乘马车,听着落在青石板上的马蹄声穿行于小巷中,着实惬意。

圣劳伦斯河两边的风光就很一般了,原本就是货运码头,加上有些年久失修,看着有些破败。不过如果有时间往东走上几步,到了Place Jacques Cartier就豁然敞亮了。宽阔的步行街两旁满是酒吧和餐厅,如果赶上天气暖和阳光明媚,坐在外面的patio上悠闲地喝上一杯,看着街头艺人旁若无人地弹唱, 说不出地闲暇快乐。

在老港还有我最喜欢的博物馆 - Pointe-à-Callière, the Montréal Museum of Archaeology and History 蒙特利尔考古历史博物馆。博物馆位于就建在老港和Place Royale路之间的三角形地块上,建筑借用地形呈锐角状,像一把钝刀。馆内主要介绍蒙特利尔岛的从17世纪以来的殖民史,最奇特的是整个管就建在岛内第一座建筑物拆毁的地基上,整个地基遗址甚至巨大的下水系统被博物馆原地整体收藏,有点看头。 

对那些急着赶路的游客来说,下一个必去的就是Mount Royal (皇家山)了。如果把蒙特利尔比作皇冠,那Mount Royal就是那颗最璀璨的明珠了。把城市的最中央保有这么大块的森林地带,不可谓不奢侈。你是不是会觉得这种城市与环境结合的理念很熟悉?猜对了,就是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师Frederick Law Olmsted设计了Mount Royal。站在公园的观景台轻而易举地俯瞰蒙特利尔全城,直至远眺圣劳伦斯河,身背后茂密的森林,闹中取静,不由得感叹蒙特利尔人的幸运。

如果还有时间,可以去看看位于圣海伦岛 Île Sainte-Hélèn)上Parc Jean-Drapeau 公园,里面是67年世博会的旧址,还保留有一些标志性的建筑,例如原为美国馆的球形的Montreal Biosphère。当然也可以去看看76运中心,不过坦白讲和鸟巢一比就寒酸很多,也有些破旧了。当年蒙特利尔为了办这届奥运会可谓负债累累,直到最近才两清了债务,可能后期场馆保养资金有些捉襟见肘,故而有些破旧。

差点忘了据称北美最大的天主教教堂圣约瑟夫(Saint Joseph's Oratory。整个教堂位于一座小山上,再加上整座教堂的地基很高,所以站在教堂的观景台上可以俯瞰全城。我当时找个快夕阳西下的时刻,远处圣劳伦斯河升腾起袅袅雾气,往北远眺,立时有了去国怀乡的惆怅。整个建筑是文艺复兴式风格,大教堂的穹顶颇为壮观,再加上没有门票,还是值得一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