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把摩根士丹利吓得要死(3)

(2010-07-29 16:17:11) 下一个


我找到一个记者,通常是女记者,毫不夸张地说,我从不失手。记得吗,我是知道怎么推销的,主要就是讲出她们最想听到的话:“你好,黛博拉,我是劳伦斯·麦克唐纳,的合伙创办人。我有些你可能感兴趣的资讯。”关键词:互联网和资讯,在那种形势下财经记者无法抵抗的两个词。

我就开始给记者讲这个新项目,别太长,也别太复杂;我只露几个让他们眼馋的词组:革命性的、万维网络、下一个股票狂潮、先进系统、开创性方式。

“黛博拉,我是这个全新游戏最前沿的操盘手。我能帮你搞清楚这个。比如说新发行的债券,它有4%的年利率。我要帮你全面了解这只债券的每一点重要情报,带你进入。你这周最要紧的事就是了解这只债券,你是最棒的,相信我……”

上帝啊,麦克唐纳,你这个能说会道的魔术师。

史蒂夫跟我没放过一家媒体。我们打电话给《华尔街日报》、《巴伦》周刊、《投资者商业日报》的记者们,找了纽约、长岛、康涅狄格州报纸的金融编辑,把杂志、专栏、广播一网打尽。在起初很短一段时间什么也没发生。然后就发生了。

《华尔街日报》的格里姆·朱克曼突然打电话给我,要了解几小时后就发行的债券的所有消息。第二天早上我打开《华尔街日报》,翻到C1版,理财和投资版首页上显眼地写着:“亚马逊,世界书店。”报道的中心是其新发的可转换债券,是最大的可转换债券之一,只允许机构参与并定向行销给像富达集团和先锋集团这样的大基金公司。

我的脊梁骨直打颤。就在这儿,我们不是被提到一次,而是两次,并且给予了极大的重视:“据提供的信息……”我们可算到站了。原来一天有一千点击量,现在我们像圣海伦斯火山一样爆发了--当天下班前我们就有十五万点击。

有好几个月媒体都在报告某种互联网淘金现象。任何人如果不接受这是大势所趋,就处在被蜂拥的人群踩到的危险之中。我们成了全国最新互联网机构之一,网站点击率狂飙。现在回首过去,我们当时正处在互联网繁荣当中:我们成为华尔街最大可转换债券机构投资者的指路灯。

这是个疯狂的时代。美国商业界的反应完全改变了。在这朝气蓬勃,精彩纷呈的气氛中,我们见到的大型高科技公司的职员不再穿深色条纹西服和打领带,而是穿球鞋、牛仔裤、T恤衫和牛仔服上班。随着公司纷纷建立完全基于网络买卖的商业模式,电脑迷们掌管了世界。

突然间,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全世界的富翁,并可能向他们卖东西或跟他们联系,这彻底颠覆了广告业、邮购销售和客户关系早已建立的商业成规。互联网用行话来说就是杀手级应用软件--电脑程序变得如此有用,人们都冲出去买电脑。

这股新浪潮里的最大弄潮儿是惠普、戴尔、IBM和向它们供应零部件的公司,比如英特尔、太阳微系统、索尼、思科系统。雅虎、美国在线、网景、ETrade和微软都赚了大钱。我们所关心的就是居于这一切的顶端,挨着干洗店的一天有十五万点击量、被《华尔街日报》报道过的新网站。这只是我自己的观点,还没被公认。但只是还没有而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