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华府掠影

(2011-05-03 06:48:57) 下一个

复活节长假驱车两千公里,和两个朋友到美国首都华盛顿游历了两天。我在1989年曾去过那里,二十多年过去,这里风光依然如故,而岁月已经在我们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美国定都在华府,是当年南北双方妥协的建国地点,北方希望将首都定在纽约,而南方则希望选在南边,最终双方作出让步,在美国南方离北方不远的地方新建一个城市作为美国的首都,由总统华盛顿选定南北方的天然分界线——波托马克河畔长宽各为16公里的地区,作为首都新址,并请法国工程师Pierre Charles L’Enfant主持首都的总体规划和设计。新都尚未建成,华盛顿便于1799年去世。为了纪念他,这座新都在翌年建成时被命名为华盛顿。

在华府拍片,主要就是那些著名的纪念性建筑,白天是肯定不行的,人山人海的不说,拍出来也很难有特点。我们早上五点起来,晚上九点回去,上午抽空在旅馆睡回笼觉,像动物一样的作息去赶黎明和黄昏。当然,早上去景点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游人极少,林肯纪念堂居然一个游人都没有,可以与这个伟人的雕像亲密接触。另外找免费停车也很方便。

#1 林肯纪念堂

#2 林肯总统雕像

#3 黄昏中的国会山

美国国会的办公大楼,建在一处海拔为83英尺的高地上,故名国会山。

整幢国会大厦是一座三层的平顶建筑,其中央是一座高高耸立的圆顶,也分三层。圆顶上还有一个小圆塔,塔顶直立着自由女神铜像。她头顶羽冠,右手持剑,左手扶盾,永远眺望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

#4

#5

国会山圆形大厅55米高的穹顶上,是19世纪意大利画家布伦米迪及其学生所绘的大型画作,画面中心为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华盛顿身侧分别为胜利女神和自由女神,画面中的其他13位女神则代表美国最初加入的13个州。

国会山以前可以自己进去参观,现在只能是结队参观了。虽然游人众多,不过组织得还是井井有条。只是安检有点过分,在国会图书馆,居然裤腰带都要解下来,要是裤腰肥一点,那就得提着裤子走路了。进国会时不让带水,空水瓶也不行,放在垃圾箱边上也不中,挺好的水壶有点舍不得就这么扔了,只能出来后又去捡了回来,干这事还得个子高的,否则还够不着。同去朋友的小剪刀,小工具被强迫扔了,就没能再找到。捡废品的主应该到那里去淘宝,捡个瑞士军刀什么的应该是易如反掌。

#6

Arlington National Cemetery占地624英亩,最初是由华盛顿家族拥有的。目前埋了30多万人,著名的有肯尼迪总统和他的兄弟们和挑战者及哥伦比亚号宇航员的纪念碑等。但据说只有无名士兵墓室被24小时守卫的,而且无名士兵墓每隔半小时有换岗仪式。无名士兵墓前的礼兵在长地毯上要走二十一步,以提示最高礼遇的二十一响礼炮,然后转身面向墓立正二十一秒,接着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换岗。

石棺里的是一战的无名士兵,地上的三块石板分别是埋葬着的二战,韩战和越战的无名士兵。而入选的越战士兵由于在高科技的帮助下,身份得到确认,1983年按照家属的意愿,从这里移灵,所以至今空缺。

#7 乌云密布中,上帝的光芒照耀在那些为美国建功立业的故人身上。

#8

看韩战纪念碑别有一番滋味,我们从小受的是“抗美援朝打美帝”的教育,面对眼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对手的纪念碑,油然而生的却是尊敬和感慨,希望那些为国牺牲的中国军人,也同样能在北京拥有这样一块庄严神圣的领地,供后人去纪念他们。美国虽然建国不到三百年,但在National Mall你可以感觉到每一段历史都被很好地保留着,游人可以藉此回顾和展望这个年轻国家的每个足迹。而National Mall本身就像一个大公园,特别是早晨游人稀少,更是神清气爽。

早晨,在二战纪念碑前看到一位小伙扛着国旗在跑步,为这些纪念性建筑,增添了活力。

#9

#10 华盛顿纪念碑

#11 日出

#12 越战纪念碑

林肯纪念堂前的倒映池在大规模施工,国会山前的倒映池里的水也给放了,唯一能拍倒影的地方就剩下杰佛逊纪念堂(Thomas Jefferson Memorial),这水太多了,是个小湖,当然也是没法放掉的,但是堂前也还是在修什么东西。第二天傍晚在Potomac River Tidal Basin拍杰佛逊纪念堂时,赶上了雷阵雨来临,电闪雷鸣成了照片的中的背景天空。到杰佛逊纪念堂时,刚好赶上倾盆大雨,就冲入暂避,雨过之后,刚好捕捉到大理石柱,在湿漉漉的地面上形成的漂亮倒影。

#13 雷阵雨来临前的杰佛逊纪念堂

#14

#15

#16 National Mall

在海军陆战队纪念碑,也称硫黄岛战役纪念碑,可以眺望华府中轴上的三大建筑,黎明前金黄的光芒,更给它们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第二天早晨再去时,华盛顿纪念碑则被笼罩在晨雾中,显得虚无缥缈。

在海军陆战队纪念碑上还有镇压义和团的业绩。

#17

#18

这座巨大青铜雕像是以美联社记者Joe Rosenthal拍摄的这张二战著名的照片为母板于1954年在阿灵顿国家公墓旁边建成的。插旗的五位海军陆战队员中有两位相继在随后的战斗中牺牲,只有三位幸存。

#19 奥巴马总统的家

#20 唐人街

#21

华盛顿的地铁设计也很大气,长方形组成的拱形屋顶,给人很强放射立体感。

回多伦多时,听从老同学的建议,改走I81和I90,开车不辛苦,但要比来时开US219等小路,多了两百五十多公里,时间也要长一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