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令人心寒哪---今天是创始人大师诞辰纪念日,众“教徒”不记念,偶替他们纪念一把。

(2010-05-05 07:36:48) 下一个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 月5日-1883年3 月14日),早期在中国被译为麦喀士,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犹太裔德国人,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并精通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学、占星学还有数学。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他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最广为人知的哲学理论是他对于人类历史进程中阶级斗争的分析。他认为这几千年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矛盾与问题就在于不同阶级的利益掠夺与斗争。依据历史唯物论,马克思大胆的假设,资本主义终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一般认为马克思的哲学在他的时代没有绝对的影响力。但就在他过世几年后的19世纪末,马克思哲学迅速的传遍各地。社会主义成为欧洲先进国家政经改革的趋势。之后,马克思主义也派分成为非革命派(Evolutionary Marxism)与革命派(Revolutionary Marxism)。非革命派学说,又称修正主义派,以爱德华·伯恩斯坦(Edward Bernstein)为中心,主张渐进式的社会主义发展,视马克思主义为一种道德标准。而革命派学说则以列宁最为著名,强调激进强制革命的重要性。革命派视马克思主义为一种历史科学理论,认为这种理论是绝对正确的预言。两边派系皆认为自方学说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

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借由列宁及其他革命者创办的苏联的大力提倡达到了巅峰。在这段期间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解释似乎受到许多学者的疑问与争议。随着苏联的式微与解体,马克思主义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也逐渐衰退。而马克思主义作为近代最著名也是影响最深远的哲学理论之一,其学说仍然活跃在学术界的各领域,学说的精神也不时的被运用在各政府的施政方向。而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上仍有许多国家自称马克思主义为其国家或政党的基本主义与基本方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越南、老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古巴、尼泊尔共产党等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