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回女侠关于电视剧《男人帮》.

(2011-10-28 16:30:18) 下一个
我呢, 看了5集. 以后如果不是闲到发慌, 我是不会再看了, 虽然演员和导演都是重量级卡司, 也有我喜欢的演员, 但是这部戏的精神层面实在是太糟糕了.
戏的体裁呢算是一部偶像剧, 剧情的主线条和拍摄手法以及摄影技巧包括摄像机走位等是模仿台湾偶像剧的, 另外稍微融入一些剧情背景环境的人文风俗, 但是痕迹非常淡.
我先说说非精神层面的, 剧中人的生活方式是我们近年来的一个熟悉的名词--小资. 但我们现在假设他们是真正的小资, 那么, 他们的物质层次要比我们平时所说的小资要高一些.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平时说的小资其实根本不够小资的资格, 实际情况要比小资低, 甚至低很多. 但正因为这种情况被社会大众普遍定性为小资, 那么, 真正的小资的档次就要比他们高了. 剧中有吃喝, 没有拉撒, 有钞票, 却没有工作或没有交代关于工作方面的, 这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毕竟是电视剧嘛, 是浓缩的生活, 再加上适当的夸张. 在上海, 确实有一部分人是过着这样的生活, 但只是极少数人, 他们的家庭背景, 年龄层, 工作性质, 以及在城市里所生活的地理位置都是特别的. 既不是在人数上占主导的普通老百姓, 也不是在经济上占主导的富豪. 老百姓和富豪的生活方式跟剧中的这群人有着天壤之别, 虽然老百姓与富豪之间的生活方式也是天壤之别, 但是, 不可以吗? 目前看过的5集中并没有交代他们的家庭背景, 我相信就算看完剩下的几十集, 也不会有这方面的交代, 这其实没什么, 毕竟是部偶像剧. 但我们假设城市中有这样一群人, 那么, 他们的家庭背景基本上是富二代和官二代. 但富二代和官二代却不都象他们这样生活. 如果你说我只是井底之蛙的话, 那么我来举几个例子, 我们家就有富二代和官二代, 但除了我的一个表哥跟他们的生活方式有所类似, 其他人都不是这么过日子的. 我家有博导, 有局长, 有校长, 还有市长(当然, 不在上海当市长), 甚至, 如果我和我父亲的关系没有那么糟糕的话, 我也算是个官二代了, 我们家上下两代人所有的远近亲戚里学历最低的是本科, 而且就只有一个是本科, 但剧中人的生活方式离我和我们家的人太远.
现在说说精神层面的. 一部公开播映的电视剧, 竟然有那么多糟粕, 包二奶, 脚踏多条船, 甚至有一集里有个角色零花钱花完了, 欠了三个月房租, 然后去向小时候的邻居寻求经济资助, 并且说如果对方不答应资助, 那么她要去卖身了. 这些内容并没有被删减, 面对10几亿的国民, 竟然理直气壮, 堂而皇之地设计在偶像剧里. 那么, 请问, 当80后, 90后在看此剧而把里面的演员当成偶像的同时, 是否也把这些剧情当作生活准则, 甚至是理想和目标呢? 有理想和目标是好事, 但先要知道那个理想和目标是否是好的, 剧中的一切都是被剧中的环境和社会所肯定的, 因为他们都是正面角色, 那么, 当那个角色说没钱花就要去卖身了的同时, 是否也在宣传和普及思想没钱花时是可以去卖身的? 卖身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 6千年以来, 绝大部分时间里, 这个职业是羞耻的, 不仅仅旁人觉得她们羞耻, 连她们自己也是觉得羞耻的, 但迫于生计而不得不这么做. 但是, 今天的中国, 人们不再为这个职业感到羞耻, 旁人不觉得她们羞耻, 她们自己更不觉得羞耻. 为什么? 因为她们赚钱多. 今天的国人脑子里就只有一个字--钱. 钱是万能的, 是, 钱就是万能的, 我也这么觉得. 我认识几个做这个的人, 做什么的? 就是大家平时说的鸡. 是的, 我认识几个鸡, 在中国, 在美国, 都认识几个, 有些是朋友先认识的, 有些是朋友的朋友, 有些是我自己以前做生意时认识的. 有钱啊! 不是这个圈子里的人根本不知道一只鸡一天能赚多少, 我知道.
这部电视剧当作精神文明建设的反面教材倒是不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