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人才成功的内在因素(2)
(2011-02-05 05:35:37)
下一个
推荐一篇32年前的文章:试论人才成功的内在因素
1979年这篇文章刚被刊登在《人民教育》上很快就被各大报刊媒体广泛转载,胡耀邦也曾批示:文章的思想性深,知识面宽,对青年成长有好处。确实,很多现今已成就了辉煌事业的人士们提起这篇文章的影响都是赞赏有加,它启动了千万热血青年自我奋斗的发动机。
试论人才成功的内在因素(1)
http://bbs.wenxuecity.com/memory/361249.html
试论人才成功的内在因素(2)
王通讯 雷祯孝
学竹笋破土而出
土掩石压难出头,埋没悲剧几时休?千百年来,哪一代人不磋叹人才被埋没呢?毛泽东同志说:“同旧社会比较起来,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新生事物的成长条件,和 过去根本不同了,好得多了。但是压抑新生力量,压抑合理的意见,仍然是常有的事。”各种旧的习惯势力和体制、政策方面的社会弊病,对中国现代人才仍有压制 作用。党中央正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看来问题不在于有没有人才成长的阻力,而在于如何对待这种阻力。翻一翻历史,我们就会发现: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 少伟男。压制、苦难、欺辱、乃至生理缺陷,常常成了砥砺人才锋芒的硎石。司马迁宫刑而作《史记》;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列宁被流放西伯利亚而写《俄国资 本主义的发展》;曹雪芹举家食粥而作《红楼梦》;韩信受胯下之辱而后统百万大军;盲人的二胡常能拉出动人的妙曲;口吃的人反而成了世界著名演说家……
人们常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那是指开花结果之后。在种子发芽之时,幼芽却是弯腰拱背,用尽全身力气方得破土而出的。人才出土又何尝不是如此?美国杰出的 工人作家杰克•伦敦,在他的自传性小说里,描写了一个海员作家叫马丁•伊登,他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百投不中,被退回的手稿塞满床下,连再寄出的邮票也买 不起了。但他百折不挠。后来有篇短文《太阳的哲学》发表了,读者争相购买。从此他床下的手稿才一个个交上了由“发霉”到“发表”的好运。很多处女作是作家 一生最优秀的代表作,正是因为太难发表,屡经磨难,反而磨出奇异的光彩。有“百发一中”,此后方有“百发百中”。
贝尔好不容易发明了电话,但没有人理睬他。他自费到许多城市表演,顽强地宣传自己的成果,人家还认为他是“马戏团”,只觉得好玩,并不想到应用。他虽然登记 了专利,却无人买。后来资财耗尽,幸得一人解囊相助。最后,靠自己办了个“贝尔电话公司”,才把电话推广开来。后来知道,在贝尔之前,有一个人也发明了类 似的装置,而且也是成功了的,但由于他没有宣传自己的成果,终于被埋没掉了,这实在令人可惜。
唐代诗人高适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可是俞伯牙如不凡是所到之处都弹弹琴,把信息输出来,那就可能错过钟子期这个知音。压在盐车下的千里 马,如不引颈长鸣,发出金玉之声,伯乐又何从下决心认定它是千里马?卞和献璞,因无识者,被砍去两只脚,若他不嚎啕大哭,楚文王也就发现不了他。可见,毛 遂自荐有利于人才发现。“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说的是唐朝有个原不出名的诗人名叫项斯,他拿着自己的诗集送给诗人杨敬之看,杨一看到,就认 为项斯是个大有才学的人,于是便到处夸奖项斯诗歌写得好。鲍叔牙荐管仲,宗泽荐岳飞,徐庶走马荐诸葛,萧何月下追韩信,都是慧眼识真才的千古佳话。
自然界有一种惯性。静止的东西,你要推动它,必须费大力,克服最大的静摩擦。一经推动,反而用力还小一些。运动着的东西,你要它停下来,也必须费大力,而且 不能马上停止,还要有一个减速运动的过程。这种惯性,在社会生活中,在科学活动中,在人才发现中,也常常表现出来。一种新理论刚刚问世,总要受到社会多方 面长久的挑剔;而对于已经流行的看法,即使发现有毛病,也很难将它纠正。席勒认为“这种惰性可被列为大自然的一项基本‘法则’”。《科学研究的艺术》的作 者贝弗里奇也说:“虽然对新发现的抗拒往往令人恼怒,甚至十分有害,但是,它却起到了缓冲的作用,防止社会为时过早地接受尚未充分证明和充分试验的设 想。”他这样说,并不意味着不同意新设想发表出来,恰恰相反,他是主张把各种不同的新设想都发表出来,让社会来挑剔,来比较,来检验的。一个新起的科学 家、发明家之所以遭到嘲讽以至迫害,部分是由于这种对新设想的抗拒心理;部分是由于冒犯了权威,侵犯了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既得利益者。对新发现的抵制,势必 将许多发现扼杀在襁褓之中,这在今后也不能保证避免。因而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嘲讽与压抑,并把研究继续下去。“两岸猿声啼不住,轻 舟已过万重山。”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不都是这样向前发展的吗?
《西 游记》第十回里,“烂柯经”关于围棋术有一段话。内曰:“彼众我寡,先谋其生;我众彼寡,务张其势。善胜者不争,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 这对人才成功有深刻的启发。善于从失败中看到自己研究的进展,看到自己在向真理逐步逼近,进而更信心百倍地走下去,也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刻卜勒就是把一次 又一交的失败收拾起来,建成一座高塔而抓着了行星运行的真理的。谈迁五十四岁时丢失了《国榷》手稿,但大哭一场之后,他又开始了工作。十年之后,《国榷》 重新写成,他高兴地说现在就是死了也可瞑目了,这是多么感人肺腑啊!任何一种人才,如不善于在困难、失败和挫折面前,自己激励自己,坚持下去,是不可能最 后成功的,历史上功亏一篑者也大有人在。
有的人常常慨叹自己怀才不遇,但埋没和淘汰,并不是一回事。埋没主要是社会弊病造成的,淘汰主要是内在素质不过关造成的。不具备成功的内在因素的人,或因缺 乏见识目标不清,或因不踏实地好高骛远,或因私心太重没有勇气,或因意志不坚半途而废,或因没有独创拾人牙慧,或因方法不当劳而无功等等原因,被时代无情 地淘汰了,这是很难怨天尤人。“切莫怨东风,东风正怨侬。”
创造点自己的东西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超旧人。我们继承老一辈的遗产,同时又必须解决老一辈所没有解决的问题,否则人类就不能进步。再过三五十年,我们也就成了那时的老一辈。如果我们留给后人的没有我们自己创造的财富,我们有脸见子孙吗?
前人不要怕,名人不要怕,权威也不要怕。毛泽东同志说过:“要少一点奴隶性,多一点主人翁的自尊心,鼓励工人、农民、老干部、小知识分子的自信心,自己起来 创造。”熟练掌握并不等于创造。把别人的饭炒上一千遍仍然不是自己的东西。前人的成就好比一个圆圈,有一定界限。我们继承下来,从这圆圈出发,打破原有的 框框,向外发展,又形成一个半径更大的圆圈。后人继承我们的,再打破,再发展。一代又一代,又继承,又创造,形成一环套一环的同心圆。一个民族,后人如不 打破前的人框框,这个民族就会退化。
对于被实践证明是错了的东西,我们要破除它。要善于破旧,更重要的在于立新。人们早就发现了盖仑血液学说的错误,但在哈维证实血液是循环流动的以前,不可能 排除盖仑的错误学说。我们不能总是埋怨这种体制不好,那种办法不行,最可贵的还是自己来寻找办法,提出现实可行的新体制提案。
要创造,需要才能。人们的才能是很不相同的。有的长于观察,慧眼非凡;有的长于实验,心灵手巧;有的长于分析,剖析入微;有的长于综合,包罗万象;有的长于 运筹,环环入扣;有的长于应用,化虚为实。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全智全能,但人才要想成功,也得锤炼自己的一些基本能力。
要强化自己的观察力,发展自己的好奇心。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回。不少科学家如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都具有少见的好奇 心;而居里夫的女儿则把它誉为“学者的第一美德”。善于在人们熟视无睹的大量重复出现的现象中发现共同规律,加倍注意违反常规出现的新奇现象都可以有所创 造。而漫不经心的人,真理常从他们眼皮底下溜过。
不要束缚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儿童时期就已具有的。但是,随着年龄的长大,尤其是接受一套刻板式教育后,它往往会日渐衰弱。这是应当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个问 题。“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思想应当自由驰骋,要敢于想前人所未想,要从思想拘谨的状况中解放出来。尤其是青少年,心思不活泼者是 不会有什么创造力的。
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推理能力,都是一种思维能力。要有在适应中求变革的能力,要有根据情况变化调整措施的能力。试验能力、应用能力、改进能力、组织活动能力,等等,也都是提高创造力的基本功。
对创造的渴望,是青年的基本心理。在积累中创造,在创造中积累。积累是为了应用和创造。单纯的积累只能象个原料堆积场,只有经过创造才能建成大厦。创造又反 过来促进积累。迟迟不进入创造过程的人,积累带有盲目性,必然效率不高。在学问不多时,直接进入创造,直接为实现既定目标而设计自己的知识结构,详略有 方,就能尽快把积累的东西最有成效地用于创造。开头不要想一口吃成个胖子,但小的成功却非常需要,不断地积累小成功,它们就象长跑途中的啦啦队,会激励你 向更大的目标奋进。
得法者事半功倍
人才发展有共同的一般规律,各个领域人才的发展又有自己特殊的规律。任何一个领域的成功者,都有自己的一套成功方法。这些方法,因人而异,各有特色。然而, 也有一些共同的东西。我们在这里不能面面俱到,也很难适用于一切人才。方法之妙用,不可小看。成功者自有妙法,各类人才当自留意之。
伟大的军事家只能出在战争年代。社会政治危机恰恰成了产生伟大政治家的土壤。考察所有的文学家,至少有以下共同点:其一,广泛的阅历,否则对社会和人物没有 深刻的了解;其二,自己阅读了大量别人的作品,而不是听别人讲课;其三,亲自动笔写,写了要发表给人看,从读者反应中再提高。现在大学中文系的教学方法, 是否能满足这些呢?如果不满足,那么凡是愿意自己设计自己的人,应该怎么自己来创造条件呢?
中外历史上所有成功的教育学家有一个共同点,他们自己可以办个学校,自己决定教育学大纲,自己聘用教师,不断进行试验调整,理论研究与教学管理密切配合。所有的发明家都需要试验的条件。编纂者必须占有大量的资料。学医要靠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学手艺必须跟着老师傅等等。
早日进入创造,直接对准目标。在知识不多时直接进入创造,按创造目标的需要选修知识,华罗庚把它称为直接法。也就是说,不要搞没有目标的庞杂、烦琐的知识准 备。人们称赞李政道讲课用的是短程线,直接把听众引到现代物理科学的最前沿。这种方法对于各行各业说都是可以借鉴的。比如,过河需要桥或船。可是如果已经 发现了桥,何必还要去造船呢?为了准备“攀登”,必要的基本知识是需要的,但是如果生怕东西不够用,样样东西都去学,这好比登山也背上一条船,结果反而成 了包袱——丢下船可以轻装,然而却有点舍不得,因为船是费力弄来的。搞文学的要直接对准生活,搞社会学的要直接对准现状,搞科学技术的要直接对准没有解决 的某个课题。早日进入创造,早日亲自取得教训,也就可望早日取得成绩。
自然界追获动态目标的方法,对任何人才的成功都大有启发。例如老鹰抓地上奔跑的兔子比我们用高射炮打飞机要灵光千百倍。当鹰发现兔子并决定捕获它以后,便向 兔子的大致方向直接追去,兔子改变方向的光信息传入鹰的眼睛再传入大脑,大脑立即指挥翅膀和尾巴调节方向。不管兔子怎么变化,鹰不断进行自我调节,最终一 定稳稳地捕获目标。这是控制论中的一个基本方法,叫做反馈调节。馈,是送的意思。反馈,就是一去一回的意思。反馈调节就是指根据目标变化信息的来回传递而 做出相应的调节。有个寓言说某个人过河,水涨了,他仍从原处过,结果被淹死了。这就是不懂调节。调节必须贯彻全过程,不善调节者是抓不住目标的。
掌握用脑艺术,抓住思想火花。人的大脑活动有自己的规律。见多识广,把观察得来的材料联系起来思考,常常归纳提炼出自己的结论,并进而检验这些结论,是提高 创造力的有效办法。在紧张学习、思考工作之余,在散步、洗澡、交谈、阅读、乘车、起床之际,常常有一个个思想观点,一闪而过,转瞬即逝。你可不要想:等以 后把它记下来。不,必须马上记下来,以后再整理。孔子的论语、歌德谈话录,不少就是思想火花的记录。这本身就是精神财富。有两种不同的“勤奋”。有的一边打瞌睡,一边要求自己刻苦坚持。头悬梁,锥刺股,精神可嘉,方法实蠢。你有什么效率?真正的勤奋者注重 效率。转换兴奋中心,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方法。要善于运筹时间,紧张而富有弹性。要在精力最好的时候干最重要的事。要给自己规定阶段性的任务。加上一条时间 限制,能够我做不少工作。
有两种学习方法:坐班式和游乐式,要交替进行。体力活动与脑力活动也要交替进行。一味地连续写作会感到思想枯竭,一味地拼命练功,会感到疲倦困顿,可以用读书和其它活动来叉开。接触自己周围的群众、读者、听众和朋友,有利于激发新的思想火花。
提高自己的记忆力,主要是要记忆得法。记忆就是建立联系。重复是增强记忆的基本手段,使用是最有效的重复。首次强烈印象记忆法、眼耳手脑并用记忆法、发掘特 征记忆法、小结归类记忆法、轮廓骨架梗概记忆法、选择记忆法、自编提纲网络记忆法、分段交替间隔记忆法、列表对比记忆法、争论记忆法、改错记忆法、趣味记 忆法等等,是记忆之常法。中成年之后,更要注重做卡片、札记、笔录题录、火花速记、资料剪辑等。讲课、翻译、写文章,是很有效的使用记忆。愈是给予别人, 自己的知识便愈巩固,并不象不们常说的那样,照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从教师中产生出的科学家、文学家、哲学家是很多的,而且越来越多。备忘录、案头记事 板是分担记忆日常琐事的好工具。记忆力并不等于创造能力。记忆力好的人不一定有什么创造。而善于创造的人却可以利用卡片、录音之类的东西分担自己的一部分 记忆。
要善于读书,除基本的必读书外,其它的书报杂志,要随便翻翻。翻得要宽,吸取的只是对自己有用的部分。进入创造期以后,要读的书更多了,翻开很多本讲同一问题的书比较着读,大有好处。学会自学就等于请来一位随叫随到的老师。
要提高写作表达能力,无论搞何种研究都有个互通情报,并对社会施加影响的问题。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对搞社会科学的来说,更要学习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选择师友,也非常重要。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但要善于从别人的成功里吸取营养,还要善于从别人的失败里领取教训。合作往往快出成果,多 出成果。“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与一位高尚的智者谈话,如沐春风。要珍惜朋友间的友谊,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择偶须谐千秋业,爱有源头情 不竭。如果能找到有着共同事业心的伴侣,那你也能尝到居里夫妇那样的幸福。
首先要投入真正的战斗然后再看分晓
拿破仑在1816年说过一句话:中国是一个多病的、沉睡的巨人,但是当他醒来时,全世界都会震动。如果拿他这句话分析当今之中国,“多病”乃积弊成山,“沉睡”乃不少人的思想还处在僵化、半僵化状态。令人振奋的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如三峡激流、钱塘怒潮。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弄潮儿当奋然鼓浪而前行。然而,在“百废待兴”的丛刺中,有人灰心了;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积弊面前,一些人急躁了;还有一些人正在江岸徘徊;然而,纯真的猛士,在准备韧性的持久的战斗。不要自卑个人力量的渺小,联合起更多的有识之士。不要只埋怨社会有弊病,更可贵的是探讨如何来改造它。同志,锤炼你成功的内在因素,扬起你智慧和勇敢的风帆吧,胜利正在波涛相隔的彼岸向你招手!
首先要投入真正的战斗,然后再看分晓!
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