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参政“:顶尖海归的权力场和名利登天路 DWNEWS.COM-- 2007 年 5 月 1 日 16:12:59( 京港台时间 ) -- 多维新闻网 |
名牌杂志记者报导/“蓝血”,一个流传于西方的悠久词汇,是迄今对精英阶层最为锋利的隐喻。一百五十年来,难以计数的年轻人,远涉重洋、负笈留学—或去巴黎,或上伦敦,或闯东京,或赴波士顿,在那些古老教室内,学习建筑、化学、哲学、管理、政治—他们代表一个积弱的国家,登门求教,把新的智慧,带回古老的家国。 (chinesenewsnet.com) 翻开历史的重要章节,这群人的作为,时常会被放大到影响国家命运的层面。看看这份名单:容闳、詹天佑,孙中山、周恩来、邓小平、胡适、鲁迅、钱学森、杨振宁、李远哲……中国一百五十年来的演化进程,从晚清的社会改良,孙逸仙的国民革命,苏俄思潮在中国的崛起,以及 1950 年后海峡两岸并肩进行的不同社会改造,乃至三十年来,中国大陆发生的社会变革,几乎所有环节,都留下他们的脚印。 (chinesenewsnet.com) 而在当今,在华人社区,这个特殊人群中的杰出群体,被认为是影响国家未来的健康力量,广受期待和重视。脱胎于古老西班牙传说的“蓝血”,今天不再局限于形容欧洲贵族的气质与情操。在东方文明的辞典里,它是深植于古老大陆的东方血脉,与崛起于海洋的蔚蓝色文明之间的交融,是两种文明不断沟通、渗透、借鉴的光明使者。当代的远游精英,取经问道于西方,立志于嫁接两种文明,这些“蓝血”沿怎样的轨迹前行,他们如何成长,怎样构建平台,这些体制外的“蓝血”努力,能否被主流社会所接纳和认可? (chinesenewsnet.com) 三十万海归中,二千多精英组成欧美同学会商会,其中的一百二十位顶尖人士,组成了商会里更小型的高层组织— 2005 委员会。他们的财富和智慧,可能会影响一个国家。他们也自觉承当着一个国家的“编外”智库。他们是“血中之血”? (chinesenewsnet.com) 王耀辉希望他创立的 2005 委员会能参政议政,成为编外的“国家智库”。 (chinesenewsnet.com) 2007 年 4 月 4 日 近午,阚凯力教授,这位中国电信领域的名人,在北京长安街上,驰过新华门,再经过天安门城楼,往东几百米,来到长安俱乐部。这座不起眼的建筑是京城最顶级的几大俱乐部之一,汇集了北京最有钱的一小部分人。进入大厅,迎面是一座仿制的故宫龙椅,金光闪耀,富丽堂皇。但最高权力的象征摆放到一个富 人俱乐部里,并不如何令人敬畏。一个指示牌放在离龙椅不远的地方:“ 2005 委员会午餐会在 8 楼举办”。这位斯坦福大学的博士与龙椅擦身而过,上了 8 楼。进入包房,王辉耀与几位男士迎上来,握手寒暄。 (chinesenewsnet.com) 王辉耀是今天非正式聚会的组织者,早年留学美加,现为 2005 委员会理事长,首届“中华海归十大创业人物”之一。另一位是王春岩,西门子 ( 中国 ) 有限公司副总裁,美国阿肯色大学电力工程系硕士。第三位与阚教授交换名片的,原来是汉能投资集团董事长陈宏,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计算机博士, 2001 年,曾被央视称为北美最成功的 25 位华人之一。有人问:“阚老师,最近有什么发言?”阚凯力人称“阚大炮”,对媒体时出惊人之语。阚笑道:“我最近刚刚说,要取消国资委,你没注意吗?” (chinesenewsnet.com) 陆陆续续又有十来位进来,他们具有大致相同的头衔:跨国公司或创业公司的领导人,以及相似的背景:留学欧美。一句话:他们是海归中最成功的那些人。他们和其他一百余人,以“理事”的头衔,组成了中国顶尖海归俱乐部— 2005 委员会。同时,在他们外围,有 2000 名海归,组成了欧美同学会商会。 2005 委员会是商会里更小型的高层组织。在 2005 委员会里,除了商界大腕,如中国宽带产业基金主席田溯宁,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总干事、《财经》杂志出品人王波明,搜狐张朝阳,还有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邓亚萍、杨澜、袁岳、王利芬,以及学界的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清华公管学院常务副院长薛澜、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北大政府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傅军等。 (chinesenewsnet.com) 在这“毗邻紫禁城,与中国政府仅仅一墙之隔” ( 长安俱乐部营销用语 ) 的地方, 15 个人围桌而坐,开始吃今天西式午餐的第一道菜,奶油蘑菇汤。没有酒,只有绿茶,没有觥筹交错,只有寒暄交谈。大部分男士着西装,但不系领带。王辉耀自己拥有企业,留学美加后,先后在跨国公司任职,并任加拿大政府官员,后于 1993 年回国创业。目前研究海归,是海归中最活跃人物之一。他于 2002 年创办了欧美同学会商会,并与志同道合者一起创办了商会的 2005 委员会。他还是欧美同学会第一个来自体制外的副会长。欧美同学会给他一个体制内的舞台,他给欧美同学会带来新活力。 就在长安俱乐部的对面,天安门东侧的高大红墙之后,南河沿大街 111 号,有一个古色古香的院落,朱红飞檐大门上,题着“欧美同学会” 5 个大字。与长安俱乐部的龙椅相比,这里的中式院门和四合院充满了民间气息,但一个门卫警惕地守卫着大门,外人难以进入。欧美同学会事实上已成为体制内的一部分。它名义上是社会团体,但与共青团、妇联、民主党派一样,受中共中央书记处直管,并由中央统战部代管,每年经费由全国政协划拨,其工作人员属国家公职人员。 (chinesenewsnet.com) 王辉耀 1997 年加入欧美同学会,但感觉里面商界的人士太少, 2002 年上半年,他去欧洲访问,在出访团中,有欧美同学会的常务副会长王。王辉耀与他长谈,建议成立商会。欧美同学会的负责人同意,王辉耀写了报告,并推荐了第一批会员一百多人,包括张朝阳和田溯宁等。 2002 年 10 月 17 日 ,在欧美同学会大院,商会正式成立。人事部副部长、统战部副部长及其他有关部委负责人到会祝贺。 商会一成立,立即打破了南河沿 111 号旧日的平静。商会立志吸引体制外的“社会新阶层”人士,很快,会员达到 2000 人。欧美同学会不给经费,商会组织活动,历来是会员捐助和 AA 制。如举办一个酒会,每人交 200 元。王辉耀说,欧美同学会原来搞活动,很多都是聚会形式,吃饭,跳舞。但商会强调品牌,持续不断地搞月度午餐会,一月一个主题,讲新媒体、世界一流大学、民间外交等,已经坚持四五年了,在京城已有影响。 (chinesenewsnet.com) 另外,商会已连续 5 年在中国大饭店举办年度聚会,每次都在一千人以上。与各个国家的商会搞月度酒会。美国商会负责人吃惊地发现,他们第一次碰到不用翻译的中国商会。而且,他们打破了同学会以前的模式,所有经费都自筹,不再向政府要钱。“我们形成了品牌,极大地焕发了同学会的活力。”王辉耀说。这个商会成为会员交流的平台,有的人结交了朋友,有的找到了自己的生意,有的找到了资金、工作、会计师、律师甚至爱人。“更重要的是,这些人有了归属感。”王辉耀说。 (chinesenewsnet.com) 2005 年 5 月的北京财富论坛上,王辉耀碰到商会副会长、时任中国网通集团总裁田溯宁,他对田溯宁说,是不是在商会的基础上,搞个更高端的组织?现在需要的不仅是相互交流的平台,还要为精英分子搭建舞台,与国家有关部门接触,建言献策,当然,也为了更好地代表海归利益。人一拍即合。此时,他们已感到商会的局限,需要细分市场了,因为海归数额巨大,有普通人,有“海待” ( 即返国待业之意 ) ,也有顶尖人才。“我们有跨国公司和大银行的董事长,风投企业家,上市企业家,处在新经济最前沿,希望对国家贡献自己的声音”,王辉耀说,“这些顶尖人才应该成为国家的智库。” (chinesenewsnet.com) 2005 年 11 月 20 日 ,同样在长安俱乐部,王辉耀、田溯宁、王波明、李山等人出席 2005 委员会第一次理事会,王辉耀被选为首任理事长。现在 2005 委员会已发展到一百二十人。“这些人回来创业后取得成功,衣食无忧,现在要关注自己以外的东西,关注社会发展。”王辉耀说。 4 月 4 日 长安俱乐部的 15 人,就属于这一百二十人团队。他们每年向委员会交会费 1 万元,而像王辉耀这样的常务理事每年交 3 万元。这些会费用来支付委员会专职行政人员的工资和出版会刊等。在每月类似的非正式午餐中,一百二十位理事自愿参加。 (chinesenewsnet.com) 在法国获 MBA 的李婧是钛极科技集团执行董事和中国区总裁,她曾组织过几个俱乐部,但与 2005 委员会大不相同,“我没见过一个俱乐部像这里的人一样,胸怀国家,有报国之志”。大家吃着牛扒,轮流谈起自己的事业和近况,他们嘴里蹦出英文词的频率,并不比北京中学生说英文的频率更高。 62 岁的阚凯力是最年长者,他说:“我是政治候鸟, 1948 年随父母出国, 1950 年回来。 1979 年我是第一批出国者, 1986 年回来,到 1989 年,带老婆孩子回了美国。 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我又回来了。现在呆惯了,因为气候好啊。” (chinesenewsnet.com) 上世纪 80 年代初,中国电信界发生“ KC ”通信卫星方案之争。“ K ”方案即采用 K 波段卫星直播电视节目,号称技术先进,却需要每家每户购买卫星信号接收机。“ C ”方案则是选用 C 波段把电视信号通过卫星传至各地转播站,再以电视转播方式播出,用多余容量经营电信业务。在美国通讯卫星公司极力鼓动下,有关主管部门倾向采用“ K ”方案,且已着手进行国际招标。当时的阚凯力还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但在研究“ KC 之争”,看穿了美国通讯卫星公司的企图。美方已意识到电视直播方案必然失败,而又不愿让已经定购的 K 波段卫星烂在手里,因此大肆鼓吹该方案的技术先进性,正是为了把包袱甩给中国。 (chinesenewsnet.com) 他写信给国务院总理,建议成立卫星公司以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部门所有制。该信很快得到回应,阚凯力奉召回国参与方案论证,国家最终全盘采纳他的意见。 1985 年,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成立并采用了阚凯力所起的英文名字“ ChinaSat ”,同时聘请他为公司特别顾问,负责协助在美国购买卫星。 1996 年始,阚凯力向国务院提交对中国电信重组的建议,并从此新论不断,反电信南北拆分,反小灵通,反漫游费,反 3G ,不断引起舆论大哗。 西门子 ( 中国 ) 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春岩说:“阚老师,漫游费可以反对,但 3G 就不要反对了。”阚凯力大声说:“我反定了 ! ”众人大笑。阚凯力说:“因为我们早就有那技术了,外国人说我们没有 3G ,就是想让我们买他的设备,包括西门子。”众人又大笑。王春岩说:“那个业务,西门子已给诺基亚了,与我没关系。”“我们 2005 委员会应该在历史上留下点东西,过三五年后再看,人家说,这帮人不但自娱自乐,还帮助了别人。”海外学人创业投资中心董事长、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博士陶庆华建议,“比如建个海归博物馆,假如我们这帮人认为自己是高端的,那我们不做,谁来做?我们责无旁贷。” (chinesenewsnet.com) 赵民则认为:“对我们这些人来说,除了搞搞合唱,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我们可以做一些事,影响国家的政策。”赵民是 2005 委员会秘书长, 2005 委员会的发起人之一,北京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留学哈佛商学院。 2001 年,他被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评为 100 名“ 2001 年全球未来领袖”之一。他不想透露做什么事来影响国家政策,但从他的博客中可以看出些端倪。在他的博客中,他写了 6 篇论“小平遗产”, 9 篇“赵民看两会”,提出“代表不为民说话,不如回家抱娃娃”、“人大政协领导干部应该年轻化”。还有 9 篇论《 大国 崛起》,其对政治的热情,恐怕不亚于对自己企业的管理。 (chinesenewsnet.com) 在各自的领域, 2005 委员会的发起人已对这个国家做出影响:西安大略大学博士研究生王辉耀为三峡工程拉来了第一笔国际投资;哥大毕业的王波明将证券市场引到中国,并创办了在当代中国新闻史上最有价值的媒体之一《财经》;麻省理工博士李山,建议成立国家开发银行;伊利诺伊大学博士汤敏建议中国大学扩招。但是,更多的优秀海归,除了做好自己的企业或搞好学术,无法凭一己之力影响决策层。而 2005 委员会,能为他们提供平台。
2006 年 11 月底, 2005 委员会与全国人大财经委就经济立法监督联合举办座谈会。 2005 委员会的理事王波明、张红力 ( 德意志银行亚太区总裁 ) 、肖志岳 ( 英国史密夫律师事务所资深合伙人 ) 、高志凯 ( 中海油高级副总裁 ) 等,提出的建议涉及扩大直接融资、小心海外游资的冲击、个税、人大会议应扩大对外旁听、中国能源保障等内容。全国人大财经委主任傅志寰说:人大财经委以往开会,听政府的比较多,今天与大家座谈,受到不少启发。有些意见我们梳理一下,一部分在立法时加以考虑,“建议以后加强人大财经委与 2005 委员会之间的沟通”。 (chinesenewsnet.com) 2006 年 12 月初,委员会推荐王波明和汤敏 (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副代表兼首席经济学家 ) 参加李铁映副委员长召集的有关国家经济形势的小型座谈会。 2007 年初,汤敏向国家有关部门递交了如何防范金融风险的分析报告。他们正逐步向自己所期望的国家“智库”角色靠近。 2006 年 2 月 23 日 , 2005 委员会召开近百人的“商界·名家午餐会”,讨论如何发挥海归优势,通过民间外交手段,向国际社会营销中国。 2006 年 4 月 13 日 ,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与 2005 委员会 7 位常务理事座谈时说, 2005 委员会最近报送的“关于加强中国民间外交”的建言献策简报,统战部已呈送中央领导。 (chinesenewsnet.com) 2005 委员会也参与了欧美同学会的研究课题“在留学人员中选拔领导干部”, 4 位 2005 委员会常务理事参与其中,“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调研,为国家培养和发现优秀海归,建立海归干部资源库,以及帮助完善体制外留学人员进入重要领导岗位的推荐、选拔、安排机制。” 2005 委员会的会刊上说。他们甚至希望获得更有力的位置以代表这个群体的利益。王辉耀最近写了一份建议,希望在政协中增加“留学人员”这一界别。他在建议中说:“归国留学群体长期徘徊于我国政治体制之外,既缺乏反映观点的正常渠道,也缺乏代表他们利益的合法组织。建议在政协界别中增设留学人员界别,建立和完善留学人员为国家建言献策的正常渠道,吸纳留学人员走入体制并进入政协,从而促进中国全方位的现代化和民主政治建设。” (chinesenewsnet.com) 吃完牛扒,就是饭后水果,时令果盘配果味冰霜。习惯了山珍海味的商人,会吃惊于这个顶级俱乐部里的 简单 午餐。饭后,委员会的秘书向众人喊:“请每位交餐费 150 元。”千万富豪们各自掏出 150 元,握手告别,到楼下,再次与那龙椅擦身而过,汇入门外长安街的车水马龙中。 14 年前叱咤风云的“狮城舌战”辩手严嘉,无意中选择了一条美国的经典“领袖之路”,就学于耶鲁,选学了法律。耶鲁法学院,可一直是美国国家领袖的摇篮。在美国,众多的总统出身于律师,毕业于耶鲁。当然,严嘉在中国,所以他现在还是一名律师。深夜 10 点,我赶往严嘉所在的律师事务所,他还在加班。律所位于上海淮海路的一处甲级写字楼,办公室里装饰着高大的绿色室内植物,还有一个小型图书馆。 (chinesenewsnet.com) 如果对 1993 年那场复旦大学“狮城舌战”还有记忆,相信会和我有相同的感受—那场充满优美的技巧并洋溢着人文关怀的辩论赛,在那个媒体话题相对枯燥的年代是一场多么完美的关于“大学”的解读。当年的“三辩”严嘉如今非常准确地兑现了 14 年前的理想,果然成为了名律师, 1999 年他在美国耶鲁大学获得法学硕士的学位,现在全球顶尖的普衡律师事务所做律师。严嘉强调他走的这条路是典型的“法律系的好学生会走的路”— 1993 年毕业,直升复旦法律系的研究生,很快被国家教委选派送至香港城市大学深造, 1998 年,又顺利地考上了耶鲁法学院。 (chinesenewsnet.com) 但这条路或许也能称得上“非典型”—在美国人眼里,耶鲁法学院是什么地方?是美国永远以绝对优势排在第一名的法学院,是美国国家领袖和社会管理者的摇篮。众多的美国总统,毕业于耶鲁,先是成为执业律师,再成为国家领袖。当然,严嘉在中国,所以他现在还是一名律师。回忆起 14 年前那场辩论,严嘉仍将之视为“高峰体验”,但真正对他的人生产生影响的,还是耶鲁法学院的苦学时光。 (chinesenewsnet.com) 对一个学法律的学生来说,耶鲁就是一个梦中的圣地。法学院每年录取的中国研究生仅一到两人,近乎百万挑一的概率,严嘉为何中选?是他聪明,伶牙俐齿,还是他逻辑清晰,反应敏捷?翻开严嘉的履历,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顶尖,从复旦到香港城市大学,拿了诸多全 A ,另外,他还是法律系学生会主席,同时还是学生党员。组成光环的,还有他一路均跟随名师,无论是复旦的李昌道 ( 复旦法学院院长,时任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 ,还是香港城市大学的王贵国 ( 国际经济法顶级专家 ) 。 (chinesenewsnet.com) 一个好学生应该有的东西,严嘉都有。不过意外的是,真正打动耶鲁的却是严嘉写的申请信—耶鲁法学院一向认为,他们所培养的人才不仅仅是法律专才,更应该是国家政策的制定者、政治家。申请信里,严嘉恰如其分地流露出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愿望,以及实现此理想的个人素质,这些让双方一见如故。入选标准固然严格,但一旦被录取,耶鲁对其学生表现出的爱护和资助让人惊讶。考入耶鲁时,他获得了半奖,尽管经济不算拮据,但每年 2 万多美元的学费还是较为吃力。 (chinesenewsnet.com) 严嘉准备申请一些耶鲁的贷款,担心不被批准,没想到耶鲁的老师对他说:“嘉,我们耶鲁的学生从来不需为钱担心,你要多少,说吧。”这或许是耶鲁一贯的自信—这里的学生是未来国家的栋梁,为国家谋,不为稻粱谋。让严嘉记忆深刻的是,针对学生贷款,耶鲁法学院还有一个政策,如果该学生毕业后因从事社会公益事业,年收入低于某一数额 (1999 年时为 4.5 万美元 ) ,在校期间贷款一笔勾销。当然,耶鲁假设的是你的确在做社会公益事业,而不是因个人能力不足,或是工作不够努力而导致收入不高。
|
|
资料图片:耶鲁大学 (chinesenewsnet.com)
|
同时,在各种选举的选情紧绷之际,“三三会”还往往是执政党“少数关键”的稳定力量。“当时,集‘三三会’众人之力,至少可以送四十人进到‘立法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三三会”企业家透露。不过好景不长。 2000 年,陈水扁上台后,第一步就是开始整肃具深蓝色彩的“三三会”,刻意把原先的六大工商团体的地位不断提高,同时贬低“三三会”的地位。最近两年,“三三会”成员弊案不断,更令其雪上加霜:会长辜濂松的大公子、中信金控总经理辜仲谅被控违法并购兆丰金控,遭检调起诉,迄今仍流亡海外;力霸集团董事长、副会长王又曾则因涉嫌力霸集团掏空弊案逃亡到美国。 (chinesenewsnet.com)
当年,在国民党执掌大陆政权时,海归人士一直分执各部门的牛耳。无论是在孙中山的临时政府里,还是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内,四处充满了海归派的身影。他们是中国人,却也是徘徊于中国政府中的“海外幽灵”。他们的所学所为,深受异国的影响,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治国理念和价值追求。即令败退台湾,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依然倚重海归人士,着力提拔和栽培。倘若没有蒋经国的赏识, 1969 年获得康奈尔大学农业经济博士学位的李登辉,根本不可能出头。这种对海归人士的认可,在李登辉时期也得以继承,只是,到他的手中,更偏向于“大学血统”的认同—在担任“总统”的十余年间,他大量起用康奈尔的校友,如“中华开发”董事长刘泰英和“外交部次长”高英茂。 (chinesenewsnet.com)
在经济领域,台湾的经济部门一直掌握在海归派的手中。在台湾经济起飞的二十年里,一大批海归人士在尹仲容、李国鼎的提拔下,成为技术官僚。而在早期的企业家中,大部分是本土的家族企业,随着台湾经济增长更倚重高科技领域,第二代企业家和后起的企业新贵则多拥有异国文凭,如今,他们已分食台湾的各大市场。台湾“哈佛派”、“康奈尔派”、“台大帮”等政治势力的划分,形成当地政坛派别森严的权力俱乐部;而当地留美派、留日派与本土派之分,又构成了不同的政治视野。 (chinesenewsnet.com)
从留美派与留日派人数的多寡,可以反映美日两国对台湾影响的大小。留美派与留日派在台湾社会中力量的消长、声音的高低,正好反映出台湾向哪个国家倾斜。留美派、留日派以及本土派如陈水扁、游锡等人,给台湾带来了不同的政治眼界。据民调显示,台湾公认最具国际观的,是马英九与吕秀莲这一对哈佛校友,次之是留日的谢长廷,而阿扁、游锡之类的本土派,则被认为国际视野最为狭窄。 (chinesenewsnet.com)
这种当权政治人物越来越狭隘化,正好反映出台湾文化本土化的潮流。不仅政治人物越来越本土化,经济领袖也渐趋本土化,比如雄踞台湾多年首富位置的郭台铭,就是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企业家。这种本土人士占据高峰的情形,与台湾目前的留学状况亦相映成趣:从上世纪 50 年代一路狂飙的留学运动,到目前已经很少有学生热衷出国镀金,反映出台湾的“人才国际化”已经到了非常充分饱和的程度,也证明台湾的教育状况和工作状况都已经与美日相差无几。在异国留学,只有先做学生领袖,才有可能日后成为国家领袖。利用 Student Leader 的头衔,他们寻找机会,一步步进入权力的场域。 (chinesenewsnet.com)
每年 6 月上旬,美国首都华盛顿以国际关系和外交闻名的乔治·华盛顿大学 Elliot 国际事务学院,一反暑期冷清,热闹非凡。西三十街旁的学生寝室,被操着各种方言的中国学生住满。因参与当年中美乒乓外交而声名大噪的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每年都会在此举行四天的“美国外交论坛”—邀请全美各地的中国学生代表,来华盛顿与美国国务院的高级官员、国会的议员以及企业领袖、媒体记者、 NGO 人士座谈,以期“增加中国学生对美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了解”。 (chinesenewsnet.com)
尽管暑期是难得的打工机会,但每年都有四百多中国学生精心准备,从各地赶到华盛顿。对很多人来说,这里的四天,不仅是一次会议,更是一个认识高层人士的难得机会。在海外的求学生涯中,这是异常关键的一环。很多学生相信,与某一个重要人物的结识,也许会改变一生。有规划的学生们,通常会留意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机会。无论是参会,还是参与公益实习,只要能够为未来道路积累有价值的资历,他们都会严阵以待。 (chinesenewsnet.com)
这种刻意经营,在几乎所有的华人圈里的留学生中随处可见,无论大陆、台湾还是港澳。这已经是夏威夷大学 MPA 学生李松林向联合国写出的第三封实习求职信。他提出的完全是无条件要求:不用联合国承担任何费用,只要给他实习的机会。傲慢的联合国没有回音。从新疆来的李松林到美国已经两年多。这期间,他不知投出多少实习申请,“哪怕仅是练习英文,也是好的”。终于,当地一家社区慈善机构有了回应,他在这里卖力地做一份募捐的工作,每周要贴补很多油钱,驾车到办公室上班,干着没有收入的工作。 (chinesenewsnet.com)
他希望实习结束时,机构负责人会为他写一封令人满意的推荐信。这种推荐信,是下一步求职的敲门砖。李松林还报名参加了前面提到的美国外交论坛。他听上届参会回来的同学们说,“很有意思,而且,有很多大人物在。” 2006 年的美国外交论坛,出席对话的除了中国大使馆外交官员,美方也是齐整到场: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代理亚洲事务资深主任的中国事务主任韦德宁 (Dennis Wilder) ,著名的政治公关公司 Barbour Griffith&Rogers 的副总裁,波音公司的合作部主任以及前 BBS 的电视记者等。 (chinesenewsnet.com)
每一场对话,中国学生抢着舞动手臂,希望获得提问的机会。外交论坛上,一位女生被选中和韦德宁对话。会后,女孩子的同屋抱怨说,头天夜里女生几乎忙了一宿,为 5 分钟的对话准备了近 10 个小时,“搞得大家都没睡好”。在大多数留学生的名片上都只是英文的某某大学在读研究生或博士候选人时,有一部分学生在社交场合递出的名片,已用中英文印上了主席、名誉主席、会长等头衔。 (chinesenewsnet.com)
在国内,这些热心的年轻人往往被叫作“学生干部”,而美国给的名头则更为响亮—“ Student Leader ”,也就是学生领袖。拥有这些头衔,他们热心地为同学们组织各种活动—当然,也比普通学生更多地出入各种座谈会和其他诸多社交场合。南加州华人教授学者联谊会会长姜振英教授说,这样的学生领袖在南加州地区重要的 14 个高校里,平均每个学校也就两三个人。 (chinesenewsnet.com)
王霄飞名片上的头衔,除了博士获选人,还写着“美西南地区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和“南加州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名誉主席” ( 即卸任主席 ) 。这位 29 岁的年轻人计划在今年拿到博士学位,然后回国工作。 6 年前,从北大历史系毕业后,王直接到洛杉矶攻读历史系博士,研究方向是美国流行文化。出国前,他即担任过“公职”—北大历史系的团支部书记。文科博士的巨大压力,让刚到美国的王霄飞不得不在最初的半年里专注学习。但当他觉得逐步摸到学习门道时,即开始给学生会写信自荐,为竞选学生领袖做准备。 (chinesenewsnet.com)
春节和中秋节是南加州地区学生活动的两大重头,在组织了若干活动后,王霄飞决定竞选主席。在竞选南加州大学学生会主席时,这位前团委书记在自荐里表示,自己有能力也有志趣为学生服务。每年 10 月都是南加州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换届的日子。受美国政治的影响,换届当然要通过选举,而选举自然要召集幕僚精心设计一场 campaign 。竞选的程序是先自荐、他荐,然后候选人分别推行竞选运动,最后在学校礼堂发表竞选演说并接受提问,当场投票后产生新一届的主席,然后组阁。 (chinesenewsnet.com)
在 2002 年的竞选季节,王霄飞发起了一场浩大的竞选运动。他几乎给电话簿里每一个中国学生都打了电话、发邮件介绍自己,现场的竞选演说,第一稿因为太程式化给毙了,入乡随俗要加一点幽默和人情味在政治竞选演说里。最终,王霄飞以 189 对 36 票当选。 33 岁的叶伟是 2004-2005 年的南加州大学中国学生会主席,今年 5 月他就从南加州大学工程学院博士毕业了。叶伟 2003 年 8 月来到洛杉矶,回想自己的竞选经历说,他的优势是已经做了半年的代理主席,因为上任提前回国了。 (chinesenewsnet.com)
在代理主席期间,叶伟就感觉学生会主席这职务没钱也没权,但有一个头衔,在同学中有号召力,于是上任后,他设了六七个副主席,名头大好叫人办事。南加州学生会执委会二十多人,主要的事情就是组织中秋国庆晚会、春节晚会以及接新生。下面还设有羽毛球、足球、篮球、 DV 俱乐部等,一个大学也就五六个积极分子愿意坚持不懈地跑腿帮忙。这是个费力的工作。几乎所有的留学生,都认同在海外做“学生领袖”的都是不怕吃亏的人。 (chinesenewsnet.com)
在美国 24 年的姜振英,现在是 Bastow 大学的健康教育系主任,也是南加州华人教授学者协会的创始人之一。他表示做学生工作客观上锻炼了能力,也扩大了眼界,“那些做学生工作的人,都是不甘寂寞、不死读书的人,他们参与社会,反馈社会,成功的机会更大。”姜振英注意到,但凡成功的留学生,无论是在海外还是回国的,都有共同的特点,比如心理承受能力好,肯从小事做起,肯吃亏,眼光敏锐,善于收集信息和交际等。 (chinesenewsnet.com)
每年“十一”,中国领事馆的招待会通常是留学生们最高级的社交场合了,因为有总领事出席,几百人的规模,邀请各个学校的留学生代表,每校名额仅有 20 人左右。叶伟和王霄飞,都是这类场所的长袖善舞者,与商界、侨界的人士结交颇多。洛杉矶是中美交流的一个枢纽,时常光临的国内代表团或者“招商”、“引智”大会,均有这些学生领袖们在中间牵线服务。王霄飞认为,积累的这些关系对将来或有大用。 (chinesenewsnet.com)
蓝色参政“:顶尖海归的权力场和名利登天路 ( 续 2) DWNEWS.COM-- 2007 年 5 月 1 日 16:12:59( 京港台时间 ) -- 多维新闻网 |
南加州大学因为离领事馆近,国家领导访美途经洛杉矶,这里的中国学生代表往往应邀出席座谈会,这当然是难得的机会;而和领事馆有关的侨界活动,他们也是受邀的重点人群。除此之外,各种同学会亦是重要交际平台。叶伟从去年开始担任清华同学会副会长,相比学生会,同学会算是“更高级”的社交场所,因为成员大多已经工作,信息相应较多。清华同学会现在共有四五百人,每次年会都设在洛杉矶的高级酒店,大家互通信息。 对于决定回国发展的王霄飞来说,和国内的联系也至关重要,他现在是环球时报驻美特约记者,为美国传媒写政治的分析性文章。这些履历和人脉,对归国发展或是留美工作都很重要。姜振英说,美国社会看重社区服务的精神,评优秀不光看成绩,也要看志愿服务和领导能力。 (chinesenewsnet.com) 李曜升,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馆教育参赞 , 很多时候他更愿意把自己的服务对象—留学生—放到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来考察。洛杉矶总领馆领区包括南加州、亚里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夏威夷州及太平洋诸岛。在这片区域,有近万名中国留学生,其中,南加州地区是主要集中地。留学生中,以清华、北大、科大、交大、复旦等高校毕业的学生居多。在李曜升的倡导下,美西南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联席会在洛杉矶成立。联席会作为各主要大学的中国学生联谊会协作机构,由领区二十多个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组成。 (chinesenewsnet.com) 南加州很多留学生都认识这位性格温和的教育参赞,特别是那些出众的学生领袖们。有缘和无数学生打过交道的李曜升认为,爱国情怀,坚忍意志,融入意识,包容胸襟,平和心态,是许多留学人员有所成就所具备的素质禀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