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共产主义原理探索-家庭的演变与“重建个人所有制”

(2010-03-02 19:25:03) 下一个
摘要:公有制生产关系建立后,将全面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首先是儿童的抚养教育及老人、病残的赡养将由社会统一管理,社会同时要建立公共食堂和公共服务所。
婚姻关系方面:在排除了对选择配偶有巨大影响的一切经济因素后,将消灭卖淫现象,实现真正的一夫一妻制。
分配制度上:家庭已不是社会的经济单位,将重建原始共产制社会的“个人所有制”。
关键词:家务劳动社会化;家庭;个人所有制;
   
 唯物主义历史观告诉我们,废除私有制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创造出来之后,人类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建立后,作为上层建筑之一的家庭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至今以来我们熟悉的家庭常是分为主人和仆人两部分,有收入的家庭雇仆人、保姆、司机、厨师、钟点工,或者妻子当家庭女仆;而贫穷人家的主妇常丢开自己的孩子去别人家当仆妇、奶妈。
共产主义社会,一切生产资料归于社会,每一位公民都平等地成为国家工作人员,没有人再受雇于私人家,那时,带孩子、烧饭、照顾老人等家务劳动将怎样解决呢?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家庭——摩尔根说——是一个能动的要素;它从来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随着社会从较低阶段向较高阶段发展,从较低形式进到较高的形式。”[2]21卷P41
正如恩格斯和摩尔根指出的,作为上层建筑的“家庭”的形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包括许多夫妇和他们的子女的古代共产制家庭经济中,委托妇女料理的家务,正如由男子获得食物一样,都是一种公共的、为社会所必需的劳动”,当社会进入私有制后,“家务的料理失去了自己的公共的性质,不再涉及社会了,它变成了一种私人的事务,妻子成为主要的家庭女仆,被排斥在社会生产之外。只有现代的大工业,才又给妇女开辟了一条参加社会生产的途径。”[2]21卷P86——87
恩格斯同时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而要达到这一点,又要求个体家庭不再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2]21卷P87
为了适应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使妇女获得真正的解放,共产主义社会必然要全面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使“私人的家庭经济变为社会的劳动部门,孩子的抚养教育成为公共的事业”:[2]21卷P89其次是对老人、病残的赡养照顾将实现社会化;而一日三餐这种繁琐的家务将由公共食堂承担,其它如打扫卫生、洗涤等工作也将社会化,妇女不再当女佣或家庭女仆。
1、孩子的抚养教育成为公共的事业
未来社会,孩子从出生起直到大学毕业都生活在社会的管理教育之下。婴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人性格形成和才能发展的关键时期。傅立叶指出:“必须从摇篮时期就大胆地发展天然的禀赋。”[3]三卷P221在集体环境中,由那些对育儿有兴趣而同时又具备教育、保育和医学护理知识的保育员去照料婴幼儿,在婴幼儿时期就让他们听音乐、看绘画,可发展孩子的艺术天赋,也可避免现代小家庭教育的种种不足,既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也是最长久的老师,家长文化低,不重视教育,孩子常文化缺失;家长溺爱,孩子常妄自尊大、好吃懒做;家长忙于工作、疏于管教,孩子甚至流落社会成为罪犯。儿童教育社会化后,这些都可避免。
实行儿童教育社会化,一个保育员可以同时照顾多个孩子,效率会大大提高。为便于照顾婴儿,哺乳期的母亲亦可在保育院兼职,直到婴儿断奶为止;而孩子们亦可在节假日回到父母身边共享天伦之乐。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在学习文化的同时,社会将给他们逐步安排适当的劳动,儿童总是崇拜那些在年龄上比自己稍大些的孩子,因此可以选择大些的孩子去领导小的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马克思指出:“正如我们在罗伯特.欧文那里详细看到的那样,从工厂制度中产生了未来教育的萌芽,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和智育、体育的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也是造就全面发展新人的唯一方法。”[2]23卷P530
儿童抚养教育社会化是共产主义社会正式运转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原始共产制时期社会公共的家务劳动在更高阶段上的再现和发展。它将使人类实现“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理想。
2、老人、病残赡养社会化
由于子女都忙于工作,社会上也无人再充当仆役,为照顾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和病人,未来社会要建足够多的敬老院、疗养院。
傅立叶早就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不关怀老人、儿童和病人的弊病,他所设想的协作社会首先要保证对老年人的敬重和关怀,要让老年人“在饮食、衣着、处所和行动工具等用品方面享有各种特权。”[3]三卷P150——151
敬老院的房屋设施应便于老人的生活起居,食堂要多烹调适合老年人的食品,患病和行动不便的老人将由医生和护理人员照顾,身体健康的老人可自由选择居所,社会将多组织各种适合老人的活动:棋类、歌咏、舞蹈比赛等。同时,社会要提倡年青人在节假日多去与老人团聚。
按傅立叶的设想,未来社会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工作,劳动时间较短,而且是脑体结合,种类可以不断变换,劳动真正成了人生第一需要。因此,笔者认为,那时敬老院中身体健康的老人亦可参加每天一、二小时的劳动,可在社会上兼职科研或教学,亦可在保育院照顾婴幼儿或参加炊事工作。这样老人的生活会更加充实,社会也无多少负担。
3、公共食堂的普及
家务劳动社会化的重大举措之一,就是公共食堂的建立和改进。
未来社会已没有家庭仆役,将由社会设立公共食堂和公共服务所。恩格斯早就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有了公共食堂可以节约现在浪费了的许多物品和劳动力:“我们拿做饭来说,在现在这种分散经济的情况下,每一个家庭都单独准备一份自己所必需的、分量并不多的饭菜,单独雇用厨子,单独在市场上购买食品,这白白占据了多少地方!浪费了多少物品和劳动力!可以大胆地假设,有了公共食堂和公共服务所,从事这一工作的三分之二的人就会很容易地解放出来,而其余的三分之一也能够比现在更好、更专心地完成自己的工作。”[2]2卷P613
欧文和傅立叶都设想了公共食堂的优越性,傅立叶认为人们的幸福应该是复合的,而不是单一的,公共食堂不仅有优美的膳食,而且可以经常变换可心的同席伙伴。[3]二卷P162
傅立叶指出;未来的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能做自己感兴趣而又擅长的工作,厨师也是怀着极大热情来从事炊事工作的,他举了一个热爱本职工作的法国厨师的例子,这位厨师把自己的工作看得比生命还重,有一天“因为海鱼来得太晚,致使他所供应的菜肴不够充分”,他认为这是自己不可原谅的失职,竟“在吃中饭时开枪自杀了”。(虽然自杀不对,但厨师对工作的热爱和重视可佳。笔者注)傅立叶认为未来的炊事员都会像这位厨师一样,怀着极大的热情对待工作,因此公共食堂供应的必定是美味佳肴,并且一日三餐调换的菜肴不下三四十种,而且有各种各样的饮料。[3]二卷P167
4、实现真正的一夫一妻制
如前所述,“家庭……是一个能动的要素;它从来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随着社会从较低阶段向较高阶段的发展,从较低形式进到较高的形式。”[2]21卷P41从远古到资本主义社会,人类的婚姻已从群婚制进步到一夫一妻制,未来公有制社会的婚姻将怎样发展呢?恩格斯指出:“一夫一妻制的产生是由于大量财富集中于一人之手,并且是男子之手,而且这种财富必须传给这一男子的子女,而不是传给其他任何人的子女,为此就需要妻子方面的一夫一妻制……行将到来的社会变革至少将把绝大部分耐久的、可继承的财富——生产资料——变为社会所有,从而把这一切传授遗产的关切减少到最低限度。可是既然一夫一妻制是由于经济的原因而产生的,那么当这种原因消失的时候,它是不是也要消失呢?可以不无理由地回答:它不仅不会消失,而且相反的,只有那时它才会十足地实现。因为随着生产资料转归社会所有,劳动妇女为金钱而献身的必要性,也要消失了,卖淫将要消失,而一夫一妻制不仅不会终止其存在,而且最后对于男子也将成为现实。”[2]]21卷P88-89
恩格斯并指出:“在这里,一个一夫一妻制发展的时候最多只处于萌芽状态的新的因素——个人的性爱,开始发生作用了,”而“性爱按其本性来说就是排他的”,“以性爱为基础的婚姻,按其本性来说就是个体婚姻”。
因此“结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它所造成的财产关系,从而把今日对选择配偶还有巨大影响的一切派生的经济考虑消除以后,才能普遍实现。到那时候,除了相互的爱慕以外就不会再有别的动机了。”[2]21卷P95
恩格斯又进一步指出:“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么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不过个人性爱的持久性在各个不同的个人中间,尤其在男子中,是很不相同的,如果感情确实已经消失或者已经被新的热烈的爱情所排挤,那就会使离婚无论对于双方或对于社会都成为幸事。”[2]21卷P96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共产主义社会,人们的经济地位完全平等,将实现真正的一夫一妻制,而随着感情的变化,离婚也将更自由,当然,要实现离婚的真正自由,必须要在私有制社会所带来的性病彻底灭绝以后。
下面还要补充的是:未来的婚姻除了以爱情为基础外,还必须遵守伦理和生态学的法则,摩尔根指出:“没有血缘亲属关系的氏族之间的婚姻,创造出在体力和智力上都更强健的人种。”[1]P468所以法律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另外,大自然规定高等生物的生育是异性相配,同性恋违背自然规律,容易带来疾病,未来也应当禁止。
共产主义是文明社会,儿童抚养教育社会化后,每个孩子都要有详细的档案,包括指纹和DNA数据,记明他的父母和家族及遗传疾患等,以避免近亲结婚及遗传疾患的发生。
5、“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届时产品的分配方式将怎样变化呢?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那时,资本主义的占有方式……就让位于那种以现代生产资料的本性为基础的产品占有方式:一方面由社会直接占有,作为维持和扩大生产的资料,另一方面由个人直接占有,作为生活和享乐的资料。”[2]20卷P304
马克思亦在《资本论》一卷中指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又生出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之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即是在协作,土地及各种由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2]23卷P832
什么是“个人所有制”?为什么说“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笔者认为所谓“个人所有制”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原始共产制社会的产品个人占有方式。有些学者将“个人所有制”解释为“股份制”是不妥的,股份制是私有制,马克思已在文中指出:“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
产品占有方式,在公有制和私有制社会是有不同的,原始共产制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只有结合在一起劳动,才能生存下去,那时人们共同劳动,产品平均分配,凡参加劳动的人都可得到一份消费品,没有劳力的老人和孩子则由氏族共同抚养,除食品外,只有少量工具和衣服为个人所有,那时还没有“家庭所有制”只有在生产资料氏族公有基础上的产品分配的“个人所有制”,每个人的所得都必须服从氏族社会的规定,家庭成员之间也不一定能相互继承遗产。
古代的氏族社会已经认识到“没有血缘亲属关系的氏族之间的婚姻,创造出在体质和智力上都更强健的人种”[1]P468,因此规定“在本氏族内互不通婚”[1]P295因为夫妻分属于不同氏族,而氏族成员的财产,即使是少量个人用品也都必须保存在氏族社会之内,因此“男性死者的子女不能从他们的父亲那里分到任何遗产”“丈夫不能从妻子那里分到任何遗产,妻子也不能从丈夫那里分到任何遗产。”[1]P295这就是原始共产制社会“个人所有制”的特点,个人所得一切服从氏族社会的规定,不因家庭关系而转移。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古代的氏族制度中出现了一个裂口:个体家庭已成为一种力量,并且以威胁的姿态与氏族对抗了”“耕地起初是暂时的,后来便永久地分配给各个家庭使用”,逐渐完成了“向完全的私有财产的过渡……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了”[2]21卷P186--187,家庭作为社会的经济单位,是私有制社会的特点,人类社会进入私有制后,老人、孩子和病残不再由社会负责,而是由家庭负担。家庭可占有生产资料,家庭成员之间可相互调剂并继承遗产。由于每个家庭占有的生产资料数量不同,社会上会出现很大的贫富差别,《红楼梦》中“护官符”的民谚就生动地形容了当时京城最有权势极富贵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旁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众所周知,私有制社会富贵家庭的成员可以不参加社会劳动而过奢侈的生活。
共产主义社会是在生产资料公共占有的基础上,用整个社会的力量来共同经营生产的,产品的占有方式将是怎样的呢?
首先因为是生产资料公有,由于占有生产资料不同而产生的贫富差别已经不存在了,其次,私有制社会一直存在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也将消灭。恩格斯指出:“在私人生产者的社会里,培养熟练劳动者的费用,是由私人或其家庭来负担的,所以熟练劳动者的较高工资,也首先归于个人,熟练的奴隶卖得贵些,熟练的工人也得到较高的工资。在按社会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里,这种费用是由社会来负担的,所以复杂劳动所创造的成果,即比较大的价值也归社会所有,工人本身没有任何额外的要求。”[2]20卷P219
因为共产主义社会分配上已不存在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区别,所以马克思指出那时将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2]19卷P23
具体来说,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制度与私有制社会不同的是:家庭已不是社会的经济单位,将要重建原始共产制社会的“个人所有制”。没有劳动能力的儿童、老人和病残将全部由社会供养,而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在社会生产中付出自己的一份劳动,个人所占有的仅是“生活和享乐的资料”:食物、衣服、学习和娱乐用品等,房屋、车辆等大型产业将根据个人需要由社会统一调配,劳动中有突出贡献的人,也不再多占有消费品,但可优先挑选住宅、交通工具并享受荣誉等。“个人所有制”与“家庭所有制”不同的地方是每个劳动者所得消费资料,可以“各取所需”,但劳动所得,只可少量调剂,不可转让亦不可继承,家庭成员在劳动方面,相互不能替代,妻子不能靠丈夫供养,子女不能当“啃老族”。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巨富家族规定子女成年后如不再继续学习就必须自力根生,不得依靠父母生活,这是合乎规律的教育措施。
“个人所有制”意味着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不能依靠父母或配偶,把自己在社会劳动中应参加的部分推到别人身上。存在决定意识,因为子女不能继承父母的劳动成果,人们不会再有为子孙后代积累财富的想法,贪欲就会大大减小。那时,已没有家庭和个人之间的贫富差别,真正实现了人人平等、四海之内皆兄弟。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个人所有制”,这就是原始社会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社会成员之间平等合作关系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新的高度上的再现。

参考文献
[1].[美].路易斯利摩尔根.世界学术思想经典名著典藏书系:西方的没落/古代社会分册[M].吴琼,杨东纯译.西宁市:青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2].[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
[3].[法].傅立叶.傅立叶选集[M].汪耀三.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一幕幕 回复 悄悄话 这个思想还是没有跳出固有的思维。所有的东西都有社会统一管理,这里的社会是指某种由政府开办的社会机构吗?为什么生产力提高了私有企业就没有了?为什么私有企业就不能开办这样的机构?从实践来开,私有机构比政府机构高效,服务好,态度也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