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人的投资大本营 zt

(2012-01-15 09:18:06) 下一个
先从最基本的开始
“准则1: 绝不赔钱; 准则2: 牢记准则1
第四运动定律
“很久以前,艾萨克·牛顿先生创立了三种运动定律,这是天才的杰作。但是艾萨克先生的天赋在投资方面却未得到施展:他在南海泡沫(The South Sea Bubble)事件中损失惨重,后来解释说,“我能计算出恒星的运动,却无法预料人类的疯狂。”如果他没有受到这次打击,艾萨克先生可能会发现第四运动定律:投资者作为一个整体来讲,随着投资活动的增加收益会减少。”
善于观察......
“毕竟,只有在退潮时你才能发现谁在裸泳。”
莫要错失良机
“投资者应该牢记,得意忘形和肆意挥霍是自己的敌人。投资者如果坚持要投资股市,他们应该在看到别人贪心时要感到害怕,看到别人害怕时要变得贪心。”
袜子和股票
“很久前,本格拉汉向我传授“价格是你支付的,价值才是你获得的。”不论我们是在谈论袜子(socks)还是股票(stocks),在降价时我喜欢买质量过硬的商品。”
==========================================================
1,二人的投资大本营

巴菲特的稳健,索罗斯的“只要有利可图,地狱也要飞奔过去”。两位不同风格的金融大亨的思想都有值得各位投资者学习的地方。

---控股公司和对冲基金
■控股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
控股公司原指并不参与实物经济活动,而是以扩大表决权为主要目的的一种企业形态。
伯克希尔哈撒韦是从事损失保险和伤害保险,发行杂志,并提供其他服务的企业所有型投资控股公司。坐落于美国奥马哈Farnam street Kiewit Plaza的一个小型本部,一年内几次新投资的一行字报告,鲜于露面的董事长,简单的年度报告,通盘无可奉告的政策等构成了其主要特征。财富500强里,其账面价值列于第四位。他们的股东大会完全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股东汇聚的节日,所有股东都一如既往的对巴菲尔抱有坚定的信心。
即使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该控股公司旗下子公司的股东权益收益率也达到50%,1989年,由于费用节俭,股东权益收益率达到67%。这些数据让你不得不叹服其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该公司旗下不仅拥有鞋,制服等制造业,还有钻石商店等多样化的企业。其正式员工达25万名以上,在美国名列第25位。显然该公司的股价是上市公司当中最贵的。创收现金的保险业,大规模的股票及债券投资组合,所有权及经营权是该公司的三驾马车。基于此,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子公司一直赚得盆满钵满。
■对冲基金——量子基金
所谓对冲基金(hedge fund)意为“风险对冲过的基金”,是一种追求风险相对小而收益较高的投资资本。该资本在投资地区,投资对象等方面不受政府当局的限制,行走在高收益和高风险冰火两重天之间。“Hedge”原意是指规避和分散风险,但Hedge Fund(对冲基金)与其说规避风险,不如说它的投机性质更明显。对冲基金是少数人持有的高额私募投资资本,其投资对象不仅只有股票债券,而且还包括衍生商品等高风险,高收益的商品。
国际上主要有不到100名的对冲基金投资家,他们私募资金,找到基金合伙人之后,在加勒比海百慕大这样的避税地区进行离岸注册,运营资金。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也是将国籍落户在加勒比海沿岸的荷属安库拉索岛。对冲基金的出资额单位至少要达到100~500万美元,主要从个人和金融机关私募基金。其特点是以私募方式募集资金,并以极高的杠杆借贷在原始基金量的基础上几倍地扩大资金,投资于期货或期权等衍生商品上,从而将投资规模扩大到几十倍。
虽说最近索罗斯的影响力有所减小,但从各种对冲基金的媒体报道可以看出,量子基金的霸主地位依然坚不可摧。 2 两个公司的价值到底有几何
■以1亿韩币天价股创下美国最高纪录的伯克希尔哈撒韦
根据伯克希尔哈撒韦2009年的财务报表,截止2009年年底,其净资产总达1,140亿美元(换算成韩币,即使以1150:1的汇率计算,也达到131兆1000亿韩币),每股账面价值达到84,487美元(A股)。换算成韩币,每股账面价值超过9千7百万韩币(另注:当时的三星电子每股账面价值为38~35万韩币)。按照2009年6月底的基准,每股11万6,455美金。。。(此处,原文被截断)
3 只属于他们的帝国,伯克希尔哈撒韦和量子基金的历史
■收购纺织企业成为控股公司
伯克希尔哈撒韦在巴菲特将其收购转变为控股公司之前,可以称为美国纺织产业的代名词。1868年成立于马萨诸塞州新贝德福德的哈撒韦纺织厂和早在1806年就成立的伯克希尔纺织厂于1954合并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在哈撒韦成立初期的股东当中,有一位具有特殊资历的以“吝啬鬼”著称的海蒂.格林女士。
这位外号为“华尔街魔女”的女士果断选择投资给自己聚敛了大笔的财富,在1916年去世的时候,其财产总额按照现在的价值换算高达35亿美元。放债是她最大的财富源泉。不过这位富有的女士却宁愿享受着不显山露水的平淡生活,有人说这样的生活给她减少了别人向她“乞讨”的烦恼。说不定这位主要股东的生活态度也传给了后来收购这家公司的巴菲特了呢。
在1962年,巴菲特开始以每股7美元的股价认购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份。几年后当时总裁斯坦顿(Seabury Stanton)承诺,要以11.5美元的价格回收巴菲特所持的股份,但他没并没有兑现承诺(这是唯一一次巴菲特“握手成交”——谈妥之后如约交易的投资铁律没有成功的例子)。巴菲特对此相当恼火,转而向斯坦顿的妹婿,以及当时伯克希尔董事会的主席Malcolm Chase购进伯克希尔股票,于1965年掌握了该公司的控制权。在获得控制权之后,随即辞退了当初违背约定的斯坦顿以及他主管财务的儿子。
至此,正如其他历史悠久的企业一样,伯克希尔也踏上了同样的道路。即,将公司由生产销售的制造型企业转变为投资公司,然后再转型为纯粹的控股公司,从生产制造品转变为生产“钱”。
在收购伯克希尔不久,巴菲特就于1967年公开收购National indemnity的股票,由此进入了保险行业。之后于1969年开始收购金融业,出版业等多元化的企业。另一方面,由于巴菲特的母亲在报社工作,外祖父经营一家报社,所以巴菲特也继承了这方面的血统,对报刊业始终抱有兴趣,这也成为他后来收购华盛顿邮报的契机。下面是有关伯克希尔哈撒韦最新的媒体报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