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阿瑪迪斯》莫札特 ◎◎ 電影原聲錄音

(2023-01-11 17:52:47) 下一个

阿瑪迪斯

Original Soundtrack / Neville Marriner

Amadeus

《Amadeus》


原是倫敦和百老匯最賣座的舞台劇之一,曾得過五項東尼獎,原創劇作家彼得謝佛(Peter Shaffer)親自將它改編成雷影劇本,由捷克籍的導演米洛斯福曼(Milos Forman)於1984年搬上銀幕,不僅得到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八項奧斯卡獎,更成為「描述音樂家生平」絕佳典範作品,彼得謝佛曾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研究莫札特甚至包括三大箱莫札特的信函,因此劇中或有鮮為人知的情節或人物,卻是完全真實,無一虛構。

本片可說是一齣「依事實 為架構的隨想劇」,其重點並不在莫札特本人,而是其「音樂作品」及「他帶給對手宮廷樂師撒里耶瑞(Antonio Salieri)的心理衝擊」。此片和許多音樂電影有極大的不同,因為電影是隨著音樂來拍攝,而非以音樂來配合故事,更讓此片的音樂性勝過一切。

撒里耶瑞(Antonio Salieri, 1750-1825),義大利作曲家。1766 年遷至維也納,並在那裡度過了他的大部分職業生涯。在加斯曼去世後,他開始在帝國的宮廷中創作和指揮義大利 歌劇,後來成為了宮廷樂長(1788)長達 36 年之久。他是 18 世紀最後二十五年裡最流行的歌劇作家,有很多重要的學生,甚至包括貝多芬、舒伯特和李斯特,除了 四十多部歌劇外,他還寫了很多世俗歌曲和聖歌。雖然他和莫札特是對手,但他毒害莫札特的傳聞是沒有證據的,而他也不太可能在臨終甚至更早的時間裡宣稱這一點。



Amadeus


電影中,描寫忌妒莫札特的宮廷樂長作曲家撒里耶瑞,甚至為了製造莫須有的精神壓力,竊取莫札特的作品,戴著片中象徵莫札特父親的譴責與死亡的面具,匿名前往委託莫札特寫作一闕安魂曲。


Amadeus


而莫札特受到這樣的驚嚇,以為是死亡使者的催命委託, 於是在驚恐中創作此曲。

這個委託人據說是愛好音樂的華西格伯爵(Count Franz Walsegg zu Stuppach)。當他的夫人去世時,他找人送了一封沒有署名的委託信給莫札特,而其實目的是想要用自己的名字來發表給愛妻的安魂彌撒曲。

然而對後來身患重病的莫札特來說,這匿名委託確實像是死神的召喚一般令他害怕。


Amadeus


起初莫札特因為忙於創作受到委託的兩部歌劇《狄多的仁慈》(La Clemenza di Tito)與《魔笛》(Die Zauber Flote) 而分身乏術,等到他有空回頭創作安魂曲時,身體狀況已病入膏肓,忙碌而貧病交加的莫札特因而未能完成此曲便撒手人寰,只完成了一部分並留下了許多草稿與創作指示。

Amadeus


此後莫札特的遺孀康斯丹彩為了拿到另一半的酬金,先後找了當時幾位優秀的作曲家來補完此曲,最後決定由最瞭解莫札特指示的弟子蘇斯邁爾(Sussmay, 1766-1803)來完成而成為現在世人所熟悉的演出版本。

康斯丹彩(Constanze Weber, 1763-1842)莫札特住在維也納時房東的女兒,天生個性天真活潑,她的父親福理多林偉伯〈Fridolin Weber〉於歌劇院中擔任抄寫歌譜的職位,也是一個未成名的作曲家。康斯丹彩於1782年8月4日,19 歲時就嫁給莫札特,兩人雖然相愛,但對家事的管理可算是一竅不通。個性與莫札特的父親心中對於兒子伴侶的理想相去甚遠,公公與媳婦間的問題從未改善過,使得周旋在其中的莫札特陷入兩難,直到其父去世,莫札特仍有一種愧疚的心情。九年多的婚姻中生育六子, 僅二子及四子存活。莫札特於35歲時與世長辭,康斯坦彩年方28。18年後,46歲時,改嫁丹麥外交官,並與其夫一家人共同著作《莫札特傳》。



Amadeus


莫札特在一封以義大利文寫給他的劇本作家達彭特(Da Ponte)的信中描述 了創作安魂曲時的心理狀態:

「我整個腦子都搞亂了,無法思考,而且一直沒辦法忘記那位匿名人士的影像。我不斷看到他的影像,他求我,對我施壓,不耐煩地要我把作品給他。 我正在進行,做這件差事可比什麼都不做還輕鬆一些。此外,我也沒有什麼好怕了。依目前的狀況來看,我可以感覺到自己生命的喪鐘已經響起, 我已瀕臨死亡邊緣,在我能從自己的天分得到任何好處之前,死神就找上我了。然而生命一直如此美麗,而我的事業曾在非常好的兆頭下開始。但沒有人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人無法知道自己還剩多少日子可活,人一定要認命,神的旨意一定會貫徹的。就此擱筆。眼前攤著我的天鵝之歌,我不能沒寫完就走。」

Mozart and Salieri write 'Requiem in D Minor' (Full HD) - Amadeus (1984)



此片音樂由指揮家納維爾馬利納(Neville Marriner)與聖馬丁學院管弦樂團(Academy of St.Martin-in-the-fields)合作,於倫敦錄音完成。納維爾瑪利納精嫺莫札特的音樂,素以「忠於莫札特原曲風格」著稱,於是當年雀屏中選,為《阿瑪迪斯》一片擔綱音樂演出。

維納爾瑪利納曾表示:《阿瑪迪斯》的電影配樂,不但技術上必須完美無疵,同時也必須作為劇情的最佳補充,劇情與音樂均不能偏廢,缺一不可!」

透過宮廷樂師撒里耶瑞的忌妒眼光,看到了天縱狂狷的音樂天才莫札特!

透拓頂尖指揮家馬利納的完美詮釋,聽到了瑰麗雋永的天籟詩篇莫札特!

榮獲奧斯卡金像獎八項大獎的電影《阿瑪迪斯》,不僅是史上最經典的音樂電影之一,配樂更被譽為經典中的經典!原聲帶歷年來銷售超過百萬張的白金唱片紀錄,亦奪得葛萊美獎的「最佳古典專輯」大獎,指揮名家馬利納與聖馬丁學院管絃樂團的絕佳詮釋是最大功臣。


莫扎特簡介:

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是古典樂派最典型作曲家,與海頓、貝多芬並稱為維也納古典樂派三大作曲家。

Amadeus


1756年1月27日,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出生於奧地利的薩爾斯堡一個宮廷樂師之家。他很小就顯露出極高的音樂天賦,在父親的教導下學習音樂。從1762年起,在父親的帶領下,6歲的莫扎特和10歲的姐姐安娜開始了漫遊整個歐洲大陸的旅行演出。他們到過慕尼黑、法蘭克福、波恩、維也納、巴黎、倫敦、米蘭、波隆那、佛羅倫薩、那不勒斯、羅馬、阿姆斯特丹等等許多地方,所到之處無不引起巨大的轟動!在奧地利國都維也納,他們被皇帝請進王宮進行表演。




1772年,16歲的莫扎特終於結束了長達10年之久的漫游生活,回到自己的家鄉薩爾斯堡,在大主教的宮廷樂隊裡擔任首席樂師。由於不滿主教對他的嚴厲管束,這段不穩定的僱傭關係終於在1781年結束,他毅然決定獨立自主,前往維也納定居,走上艱難的自由音樂家道路。

Amadeus


莫扎特寫作之輕鬆與神速使他的同時代人和後輩都把他看作是無師自通、不學而成的天才,縱觀他的一生,除了孩提時期受到父親的嚴格教誨外,的確從未得到過正式的教師指導。天才是不容否認的,但人們往往因此而忽略了天才也離不開刻苦與勤奮。莫扎特曾說:“人們以為我的藝術得來全不費功夫。實際上,沒有人會像我一樣花這麼多時間和思考來從事作曲;沒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許多次。”

1791年莫扎特貧病交加在維也納逝世,享年僅35歲。

Amadeus


莫扎特的主要代表作有:歌劇22部;以《費加羅的婚禮》、《唐璜》、《魔笛》最為著名;交響曲41部,以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交響曲最為著名;鋼琴協奏曲27部,以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鋼琴協奏曲最為著名;小提琴協奏曲6部,以第四、第五小提琴協奏曲最為著名;此外,他還寫了大量各種體裁的器樂與聲樂作品。





原聲帶音檔:

DISC ONE:
01. 莫札特:第25號交響曲第一樂章
02. 裴高雷西:聖母悼歌/阿們頌
03. 十八世紀初期吉普賽音樂:布巴里與匈牙利人
04. 莫札特:木管小夜曲/第三樂章
05. 莫札特:後宮誘逃/土耳其終曲
06. 莫札特:第29號交響曲/第一樂章
07. 莫札特:雙鋼琴協奏曲/第三樂章
08. 莫札特:C大調彌撒曲/慈悲經
09. 莫札特:協奏交響曲/第一樂章

DISC TWO:
01. 莫札特:降E大調鋼琴協奏曲/第三樂章
02. 莫札特:費加洛的婚禮/喜悅聲響起
03. 莫札特:費加洛的婚禮/啊!一切美好
04. 莫札特:唐喬凡尼/石像赴宴場景
05. 莫札特:柴伊德/安靜地睡吧
06. 莫札特:安魂曲-進堂詠
07. 莫札特:安魂曲-神怒之日
08. 莫札特:安魂曲-赫赫威嚴的君主
09. 莫札特:安魂曲-罪人既受審判
10. 莫札特:安魂曲-垂憐經
11. 莫札特:D小調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浪漫)

Recorded at EMI Abbey Road Studio, London, England.
Produced by John Strauss. Remix engineer: Todd Boekelheide. Album engineer: Danny Kopelson.
Remastering, 2004 – George Horn (Fantasy Studios, Berkeley, CA.)



※ Disclaimer (免責聲明) ※
----- all music copyrighted please purchase original materials -----
----- 所有的音樂只是試聽音質請購買原裝版本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