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4)
2019 (136)
2020 (226)
2021 (103)
2023 (97)
Sibelius: Symphony No.2 / The Swan Of Tuonela / Finlandia
西貝流士:第2號交響曲、圖內拉的天鵝、芬蘭頌
發行公司:EMI Classics
發行日期:1977, 1981 (2011 - Remaster)
卡拉揚 指揮 / 柏林愛樂
西貝流士(1865-1957)是芬蘭民族樂派的代言人,許多作品的題材都取材自芬蘭的歷史、傳說、神話,年方三十二歲已經被芬蘭國會捧為「本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以《芬蘭頌》、交響曲、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等享譽全球的作品,為古典音樂的地圖補足了北國風景。西貝流士曾在柏林和維也納兩大音樂重鎮學習,學成後甚有發展,但眼見祖國受俄國統治,民族之情促使西貝流士回到芬蘭以創作鼓舞民心,成為芬蘭全國上下崇敬的音樂家,芬蘭政府甚至頒予他終生薪俸,讓他得以專心作曲。 西貝流士一向易與自然產生共鳴,他晚年離群索居,在大自然的環繞下創作,他的樂音在恢弘中帶著嚴峻蒼涼,亦可見芬蘭民族元素的蹤影,令世人對遙遠的北國,產生豐富的體會與想像。
西貝流士《第2號交響曲》寫於1901年冬天,其四個樂章各自隱藏著特殊意義:第一樂章描寫芬蘭人平靜的田園生活,並未被「受俄帝壓迫」的想法所干擾;第二樂章描寫芬蘭人燃起愛國情懷,但是想起殘忍的鬥爭仍有點畏怯;第三樂章描寫芬蘭國家認同的覺醒,人民決定組織起來維護自己權益;第四樂章描寫芬蘭人內心充滿希望,同時因為期待即將來臨的解放,心情得到紓解。此所以芬蘭樂壇將這首交響曲定位為愛國交響曲,常常在國家慶典演奏。
《圖內拉的天鵝》是西貝柳斯於1893年至1896年創作的一首交響曲,系四部交響詩組曲《列敏凱寧》中的一部分,取材於芬蘭民族英雄史詩《卡萊瓦拉》。圖內拉是芬蘭神話中的冥府,它被一條黑水河環繞,死神的天鵝則在河上漂游,唱出一曲曲悲歌。
《芬蘭頌》,作品26(Finlandia, Op.26)乃是芬蘭作曲家西貝流士所創作的交響詩,創作於1899年,原標題為《芬蘭人覺醒吧》,為芬蘭獨立運動史上一首重要樂曲。最後芬蘭終於如願脫離俄國和瑞典的統治成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芬蘭頌》讚美詩般的主題也成為家喻戶曉的旋律。開首強而有力的銅管動機象徵了俄國的強權統治,接著的是木管弦樂的悲鳴,是為芬蘭人民的哀號。不久樂曲漸趨激昂,定音鼓和銅管奏出號召抗爭的動機,燃起了反擊的狼煙。抗爭和苦難的動機接續地出現,代表了抗爭下人民的犧牲。
「卡拉揚是一個偉大的大師。」西貝流士曾經在1955年如此寫道。在這張1977的錄音裡,卡拉揚以極具魅力的敘事性來詮釋西貝流士這幾首重要作品。除了有震撼力十足的強大能量,而沒有人能如卡拉揚與柏林愛樂般,完美捕捉到慢板的氣息與張力。